首页 > 军事历史>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247节

  经过讨论以后,朱樉答应了蒙古人的人请求,毕竟离开保德州后,部队先后攻占了兴县、临县。

  汕西承平已久,这些府县的防御和没有也没什么区别,汕西一团用的也是老套路,侦查连前出混进城池,天快大亮之前控制城门。

  攻城轻松的不像话,但行军和宿营却实在令人痛苦,毕竟有万余人,还有大量的马匹。

  华夏军在驻地时马匹是有专人喂养的,在边墙外行军时因为是急行军,马匹的粮秣早被准备好了,从张家口出关行军,草原已经泛绿,马匹的吃喝并不怎么操心。

  但进入汕西就不同了,汕西被三支山脉大致隔成了西、中、东三条狭长的地带,从北至南植被各不相同。

  现在汕西一团的队伍有八千余人,马匹、犍牛接近两万,人还好办,有粮食有水怎么都好凑合,可近两万大牲口就难办了。

  从保德州到永宁州这一路上,有两次错过了宿头,因为没有经验,侦察兵选定的宿营地没有足够的牧草让牛马吃饱,不得不连夜赶路寻找新营地。

  就是这事让朱樉和军官们操碎了心,现在还是在汕西西部相对平缓的地方行军,可去往泽州要翻越很多大山,要是在山里遇到这样的情况就麻烦了。

  而且从保德州开始,现在的队伍里还有两万多流民,这还是因为实在是带不了,不然十万人都有。

  这样一支复杂庞大的队伍行进,路线规划和营地选择是何等的困难?

  其实也不是带不了,而是华夏军的官兵们习惯了精细化管理,对于流民的吃喝拉撒都要管。

  大家也不是不知道,陕西各处已经流民四起,庞大的流民队伍已经有一两万人规模,可他们照样穿州过府,只要有口吃的,流民就携家带口的跟着走了。

  但这样粗放的方式华夏军却学不来,反倒是降卒和蒙古人管理流民的方式来的痛快。

  王进才已经向自己的长官建议过很多次了,大军只管在前面开路,流民只要给袋粮食让他们在后面跟着就成。

  要是还不放心,只需派小队人马护着让他们不受劫掠就行,其他不用管,估算着粮食快吃完了,在沿路留下些粮食,他们自己就会一路跟来。

  攻占永宁州以后,一团带着的队伍就要经过第一个考验,接下来他们要翻过太岳山,要从一处叫做黄芦岭关的地方,然后进入汾河平原。

  为了这次翻越大山,朱樉和军官们担心极了,以后不论,但这次除了一团两千五百余人,还有近八千蒙古人和流民,要是在山里出了问题,损失将会非常大。

  可令大家都没有想到,十几个蒙古察哈尔右翼牧民规划的路线没有从黄芦岭关通过,他们在附近狐岐山附近发现了一条隐秘的小道,只用了两天就顺利通过了太岳山。

  本来队伍可以不走这条路线,不用攻占永宁州直接往文水进入沁州府的,但此行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他们要去介休斩草除根。

  到了此时,汕西巡抚王顺行坐蜡了,短短半个月里,从阻胡堡到保德州,汕西西部的州府不断发来急报。

  大明就是这样,只要城池失陷,知府、县令几乎注定就没了活路,他们要是不死,由三司或者皇帝亲自处罚,免不了要被砍头不说,至少还要流三族。

  所以这些城池的主官,只要城池被破,干脆都选择了自尽,这样所有的罪责都由他一人承担,家族不会收到牵连。

  汕西一团这一路打过来,搬完了东西就走,从来也不在一地驻留超过三天,可这些城池的主官们不知道,总是城一破就把自己挂在了大梁上。

  汕西巡抚贵为一地长官,但却连任命县令的资格都没有,有心想要遮掩吧?可一个州府县没了主官就完全瘫痪.

第332章 毫无用处

  消息被报到了京师,六部震惊,皇帝震怒,王顺行干了还不到半年的巡抚巡就被罢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宋统殷临危受命,成了新任汕西巡抚。

  朱樉收到汕西因为一团闹出的动静被换了巡抚后只有鄙夷,这样的时候,明廷不说给新上任不久的巡抚以支持,而是换帅!

  半年时间也只刚刚够一个主官大致熟悉了自己辖地的情况,都还谈不上政令通行,这样的时候却又换一个完全不熟悉情况的新主官来,朱樉知道了这样的消息都忍不住想笑。

  本来王顺行已经派出了汕西的官军来追剿堵截一团,可新巡抚上任的消息却让已经走到永宁州的军将们犹豫了,谁知道新巡抚有什么对策呢?这样的时候坚决执行前巡抚的命令显然是不明智的!

  于是,汕西各路已经得到命令的官军又停了下来。

  介休隶属于汾州,是汾河平原上水资源最丰富,土地资源最为优良的地区,历来都是汕西的腹心之地,富庶可想而知。

  可之前大明官军一直是被动追击的状态,加上一团一直在汕西西部进攻,虽然闹出来的动静不小,可由于有太岳山阻隔,汾河平原上的府县并不觉得自己有危险。

  也怪一团官兵们的动作太谨慎,攻打府县时大多只使用了两个营的兵力,战场遮蔽工作又做的仔细,汕西布政使司收到的消息都是只有两千人上下的一股流寇在流窜。

  崇祯三年的三月起,汕西西南部就有陕西的流寇进入了,汕西个衙门也基本查清了进入流寇的底细,什么老回回、王子顺等都是只有三几千人马入晋。

  几股人马加起来也不过七八千人,汕西上下都对剪灭这些流寇十分的有信心。

  本来马世龙马大帅带领的汕西精锐只要还镇,这些小股流寇被剿平之日可待,可不想马大帅却因重病却职了,新总兵王国梁原是辽镇副将,对汕西的情况并不熟悉。

  新巡抚,新总兵,汕西的剿贼事务因为两位新官上任就这么突然的停了下来。

  大明汕西什么情况,朱樉丝毫不予理会,他带着三万多人,一路从介休杀到了沁源,搬空了沁源府库之后,沿着沁水接下去再也没有大城,就要进入泽州的地界。

  泽州(今汕西晋阳市)是汕西的直隶州,直接归属汕西布政使司管辖,有两个重要的城池,一个是阳城,一个就是泽州。

  从汕西的北部要去往合南、南直隶有两个选择,一是从阳城或者泽州,经汾水、丹水到合南的怀庆府。

  再有就是沿着浊漳水进入合南彰德府然后去京师,或者走通州,或者走山东进入运合南下,这路途就远了许多。

  因此汕西的货物的想要交通南北,大多都是从阳城或泽州经过,泽州自古是也控扼汕西、合南的交通要道。

  说起来也是朱樉的运气极好,当初选择洵阳作为进入大明第一站实在是幸运,那里虽然周边有三支大明亲王藩属,但洵阳离汉中远,近的勋阳、襄阳又隶属湖广。

  因此洵阳反倒成了亲藩们的势力分界线,三家亲王都不太好在洵阳太过为甚。

  可泽州就不一样了,自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他的儿子们大半都封在了山陕合南,二百多年来,各代皇帝又不断在这三地分封自己的嫡支,这三个布政使司是大明亲藩最密集的地方。

  泽州就有两个郡王分封在这里,虽说是郡王,可两个王府都已经没有了王。

  隰(xi)川王和宣宁王都是大同代王的后裔,初代代王是朱元璋的第十三子朱桂,被分封在了大同,可经过多年的繁衍,代王的后代已经不够大同府安置了。

  代王朱桂虽然是朱元璋的的庶子,但他的王妃是徐达的次女,这个身份又让这支抖了起来。

  因为朱棣的皇后是徐达的长女,因此代王朱桂不仅是成祖朱棣的庶弟,两人还是连襟。

  不仅朱棣,连他之后的皇帝也对代王府格外的关照,朱桂之后的代王不仅和皇帝是堂兄弟,也是表兄弟。

  因为关照,代王系的郡王在大同住不下去了,于是皇帝想出了一个办法,叫做别封,把代王家的后代往汕西其他重要或富庶的城池分封。

  初代隰川王和宣宁王是一母所生的嫡亲兄弟,泽州不仅是咽喉要地,而且物产丰富,两兄弟就闹腾着要在一起作伴,于是就被同时封到了泽州。

  泽州是个好地方啊,东面、南边被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把合南挡住,北边和西面又有太岳等山系跟平阳府、潞州府隔开,整个泽州几乎相当一个小王国。

  四周都是山,偏偏泽州是个平原盆地,中间又有沁水和丹水穿过,关键泽州还盛产煤铁。

  泽州的无烟煤更是可以直接当做工业焦炭来使用,这样一块地方简直可以称作富得流油。

  隰川郡王当代的主事人叫做朱延堙(yin),这名字看起来就别扭,因为朱元璋的规定,后人名字的中间一个字按照一定字序延续,但最后一个字一定里一定要有“金木水火土”。

  两百多年繁衍,后代越来越多,即使是同一辈人,华文里面带“金木水火土”的字全部用上也不够取名。

  因此朱家人就想办法造字,反正是些除了老朱家取名字用,其他地方毫无用处的字。

  朱延堙是隰川王府的主事人,但却不是郡王,这也还是朱元璋的祖制造成的,他规定,皇帝的儿子封亲王,亲王薪俸5万石,亲王的儿子可封郡王,薪俸2000石。

  郡王的儿子封镇国将军,薪俸1000石;孙子封辅国将军,薪俸800石;郡王的第三代封奉国将军,薪俸600石。

  郡王的第四代封镇国中尉,薪俸400石;郡王的第五代封辅国中尉,薪俸300石,之后的后代统统是奉国中尉,年俸200石。

  这还是男丁,还有女儿,分别有郡主、县主……男丁的配偶还会被封为王妃、夫人、淑人、恭人…….

第333章 罪大恶极

  这些不仅仅是尊号,朝廷还给发放俸禄,除了超品的亲王,其他所有的亲藩封号除了俸禄还有一个重要特权:见官不拜。

  因此,各路官员出行时的仪仗、锣鼓其实可不是对着百姓宣示的。

  而是远远的告诉这些有封号的人,“不要过来啊!你们那些有封号的吃完饭先等一下,在首饰铺逛的也别忙出来,不然大家要互相行礼太麻烦,还容易被贱民围观!”

至于百姓,见到官员仪仗一律跪在路旁,连抬头观看观都可以被治罪!因此大明官员出行。

  要是锣鼓仪仗过去,还能看见路边有人或者马车不避让的,就知道这是头上顶着封号或者有功名的来找事了。

  大明不论亲王、郡王,一旦没有儿子,那么王爵就到此为止,但没有儿子,大多还有兄弟子侄,于是朱元璋规定,这一支里选个人出来管理这一大家的事务,于是这样的情况就被叫做宗支。

  大明的祖制,亲藩不得出封地,后来被改成了封城,泽州还包含了阳城等地,按祖制,隰川王和宣宁王没事是可以去这些地方玩耍一下的。

  但从万历年间开始,文臣们把封地改成了封城,当然也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是文臣们默认的事情。

  贫苦人家传到三代连灭族的可能都有,但亲藩们个个薪俸千石,根本不存在经济压力。

  就算能在封地里玩耍,可封地才多大?更不要说后来又被限制在了城池里,想做事?对不起,文官们不允许!

  大明最顶峰时,文官也才不到五万人,可老朱家的后裔已经超过几十万,你们都出来做官了,还有我们什么事?

  于是被困在封地的亲藩们就只有两件事好做了,玩银子,玩女……人。

  除了年幼夭折或者功能有问题的,大明的亲藩们全都在使劲的生孩子,搞银子。

  小小的封地里有什么经济好搞的?有,刚需。

  土地、盐业,凡是有亲藩的城池里,这两项业务都被垄断,土地出产的东西封地里消耗不掉可以往外面卖,姓朱的不能出封地可以让管家或者姻亲家里派人去。

  经常有说亲藩在封地欺男霸女的,这多半都是讹传,欺男一定有,但霸女多半不见得。有功名的人家亲藩不愿招惹,这也是朱元璋想出来的控制之道。

  亲藩请封或者有事要向皇帝报告,首先需要各级文官批准,不论亲王还是郡王,生了儿子、女儿出来先要经过各地文官审核才能向宗人府、皇帝报告。

  这不是告诉皇帝“你家亲戚生小孩了,来喝喜酒吧!”这是跟皇帝说“老朱家又有后代了,快点发粮饷,不然养不起!”

  亲藩家的孩子生出来就能按照相应的标准领薪俸,但请封手续首先需要文官核实,然后逐级上报,为的就是怕不肖子孙胡乱问朝廷要粮饷。

  这一手还是比较厉害的,要知道最低级的奉国中尉每年也有200石的薪俸,这是什么概念?

  说朱元璋根本不懂经济,把国家的税收搞的一塌糊涂吧?可他给子孙后代设计的薪俸制度却很厉害,不发银钱,全部都以粮食实际发放。

  银钱还有个通胀、紧缩什么的,可农业社会里粮食却始终是硬通货。

  亲藩的最低等级还不是奉国中尉,叫做庶人,老朱家宗室里犯了错误或者得罪了皇帝一系的,最大的惩罚就是贬为庶人。

  可老朱家的庶人每年也有60石的薪俸,终明一代,不论什么时期,家庭年收入有12石精粮的都能算作富裕,和现代20万年收入算中产一个意思。

  老朱家后人除了明确起兵造反的会被杀头,其他不论杀人、防火,再重的罪行也就是贬为庶人,还是年入百万,住房由朝廷免费建造的富翁!

首节 上一节 247/9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