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逆子还不赶紧登基 第420节
赵武这时候也帮腔:“王爷,这小子就是天生当兵的料,从小力大,做事也板正,若是不参军,太可惜了!培养十几年,我大明绝对又多一员悍将!”
这个评价很高了。
楚兵的出身太低,只是军籍之下的子嗣,若是楚力没有立功,他成了年就会参军,继承他父亲的盔甲和职位。
总之,明朝的军户制度,是十分严苛的。
赵武能够这样评价他,已经对他期望很高,一百个身强力壮的汉子里面,也不一定能出一个将领。
朱棡再次问道:“仅此而已?”
见两人神色有些愣神,朱棡叹了口气。
“若是楚力的儿子只是做一个悍将,那便是埋没了自己父亲的威名。我答应了你父亲,照顾好你,从此你称我一声恩师,我便……护你一世周全。”
“孩子!”
赵武突然激动的大喊一声。
楚兵小脸儿呆滞的抬头。
赵武俯身扶着他的双肩,激动道:“孩子,你一步登天了!愣着干啥,快磕头啊!”
就这样,在楚力的灵位前,楚兵俯身三叩九拜,称了朱棡为一声……恩师。
朱棡负手,伸手在他的头顶抚摸了一下。
“老师……。”
“嗯。”
“搬去王府吧,本王把能够教你的,都教给你。”朱棡轻声道。
楚兵点头,面色沉稳。
这个小家伙,明明手指尖都已经紧张的在颤抖了,可偏偏脸上还是做这一副沉稳的样子。倒是个有趣的人。
楚力的出殡并没有风光大葬,除了楚家的乡亲们,就只有浮屠营的兄弟们前来。
一代武烈侯,虽是追封的,却也足以载入史册。
楚神威,楚力。
一个简单却又不平凡的名字。
即便是在晋王的光辉下,却也显得那么的耀眼。
只不过让人惋惜的是,他崛起如烈日,陨落的却也如同星辰。
“孝子贤孙嘞!!!”
“跪!!”
第453章 金华浦江,郑氏
第四百五十三章:金华浦江,郑氏
楚兵搬入晋王府守孝,如今朱棡的身份是他的老师,在老师家中守孝倒也不算僭越。
朱棡召集了自己的一众人手,对如今兴国商会进行了一个彻底的清查。
最后发现,兴国商会……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
大到,有些无法单一的去掌控了。
再也不是仅仅一个‘朱云香坊’或者炼铁炼钢就可以概括的了。
几乎天下每一种行业,兴国商会都有一定的占比。
影响最大的就是河南、山西、江西、陕西这些地方,这些地方的商贸发达,道路通畅,而兴国商会所涵盖的行业占比最大的就是:生铁、牛羊、酒水、羊绒、香皂、水泥六个大类。
这几个大类,兴国商会占据绝对的占比,想要倒卖这几个东西,绝对不可能跳的开兴国商会。
其余的食盐、香料、果脯是被西北占据着。
瓷器、茶叶、织物是被江浙所占据。
而最可怕的是什么?
是兴国商会所占据的六类里面,除了牛羊以外,几乎都是自己开创的商品种类,兴国商会拥有着自主开发商品的能力!这就让那些江浙的商会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虽然茶叶瓷器经久不衰,可到底还是扛不住兴国商会这来势汹汹的进攻啊。
商品种类的繁多,必然会让消费者在眼花缭乱里面挑花眼,而种类越多,兴国的话语权就越多,到时候要是让兴国商会抢占到全天下的商权,他们还有活路?
而朱棡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从今天开始,商会暂时停止扩张,开始整顿每个分会的账目,以及清算各个合作商队的款项,欠的补上,没收的收一收,今年暂时不做任何扩张。”
“另外将每个分会职位细化,让他们各自进行自己所在职位的培训班培训,必须每个人达到该有的职位水准才能上岗。”
“诸位,如今商会越来越大,已经开始涉猎到了诸多寻常商会不能涉猎到的东西,将来兴国或许会散,但分会必须保证自主运转的权能,若是兴国真的把天下商路控制了,兴国不转了,天下……会乱!”
朱棡没有危言耸听。
在去年一年的总报表上,光是兴国商会分会大同牛羊买卖关口的羊出关量就达到了一百七十多万头羊,这其中还没算朝廷从里面购买给一些地区百姓扶贫的。
而一百七十万头羊,每一头羊收三十分一的关税,所收取的钱财也在六万贯上下。
而这只是关税。
也就是朝廷提供给他们交易场所,市场公正,就能收取的。
这个数目看似不大。
但意义重大!
关税,是商税,却又不是商税。
因为他没有明确从商人身上收取税收,不算是给商人抬高身份地位。
当然,这并不足以证明兴国的实力。
那就再看一个数据。
年尾最后两个月,商会推出了一款名为‘二锅头典藏版’的酒,专门针对送礼和宴请,并且每人限购三套,还赠送一套精美无比的琉璃盏,杯子小而精致,晶莹剔透,尽显尊荣华贵。
并且,在一些显眼的地方,还用彩色的颜料绘画了广告词。
这些暂时不表。
就说个数量。
三千八百九十二套!
一套成本七贯钱,大部分是在那套琉璃杯上,酒水不值钱。
而售价,九十八贯!
不打折!
纯利润。
三十八万贯。
当看到这个三十八万的时候,朱棡都惊了一下。随后询问这个主意是谁出的。
结果是王妃徐妙云和周仁商量之后出的。
人才啊。
朱棡叹了口气。
去年一年,商会经手的总流水一千三百九十二万贯,利润一百七十万,抛去必要的开支,还剩下一百二十多万。
回想自己之前在山西刚发家的时候为了七十万抄家那些世候,朱棡就一阵苦笑。
人家家族辛辛苦苦藏了几十年才几十万。
结果到了兴国商会这,不到两年,成了一百七十万!
钱生钱,果然名不虚传。
但,摊子大了,得找个兜底的东西。
此时兴国商会就一个脑袋大,下半身小的巨人,脑袋巨大,代表着经手的流水账目,而下半身小,则是说明商会很容易被人掐住喉咙。
比如……,道路!
……
想到这一点的,不只是朱棡。
在远在浙江的金华府,亦有人已经注视到了兴国商会这个庞然大物。
金华浦江郑家。
被浙人称之为江南第一家。
从北宋崇和年起,就一直是金华府第一的大家族,而经过了几个朝代的沉沦,郑家可谓是经久不衰!并且一直繁荣昌盛。
郑家之所以这么厉害,除了有钱,还因为他们是元末以来的江南地方宗族重要代表,并且在浙江这个地方有着非比寻常的政治文化统治力。
如宋濂、陶凯这样的名士,都跟郑家渊源不浅。
郑家在文化方面可谓是源远流长,家中藏书万卷,其中还有很多是连皇宫书库都不曾收录的文献,即便是那些翰林学士想要拜读,也需通过郑家宗族会议的通过。
但就是这么牛叉的郑家,如今也感到了一阵阵压力。
上一篇:三国:一拳万斤力你管他叫文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