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模拟国运

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模拟国运 第64节

毕竟在他们的印象里,三眼铳就是最好的火器。

而三眼铳说是射击距离为三十步,但有效射击距离也就二十步左右。

超过三十步,那里面的弹珠不知道就飘哪去了。

到了七八十步,更是威力全无。

如果敌人穿上重甲,那效果还会打折扣。

而朱高煦上来就是将距离提高到两百步,这一下子就是三眼铳的十倍距离。

而且这还不是这么计算的。

火器这玩意儿,加一步都非常困难,距离越是远,便越困难。

其中不仅要保证威力,也要保证其精准度。

这困难可想而知!

一些大臣此时甚至觉得,如果真让朱高煦的大明铳打中二百步的靶子,并且威力还不错的话,那剩下的项目也不用再比了。

此时胡惟庸的双手紧握,不知不觉间手心已经冒出了汗水。

不得不说,近几年都没有发生能让身为相国的他如此紧张的事情了。

而朱元璋面对朱高煦的这个请求,自然没有不准予的理由,当即挥了挥手,身后的李公公立即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

随后开始吩咐人挪动靶子。

这一下,可哭了要打三眼铳的那名老兵了。

此时他是开枪也不是,不开枪也不是。

开枪吧,他也知道不可能打中靶子,不开枪吧,这么多大臣还有皇上都看着呢,他这么傻呵呵的站着属实说不过去。

可朱高煦可不去管他这些。

见人把靶子放好,朱高煦二话不说,举枪就射。

随后也不停下,继续装着弹药,一连射了三枪,这才将时间用完。

而这个时候,在场的所有人已经没有功夫去理会那名老兵了。

全部寂静无声的盯着朱高煦打的靶子。

一些心急的武将更是催促赶紧报靶,那样子恨不得亲自下场跑过去看看。

而那名报靶的小太监也是顶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一众大臣和老朱的注视下以及催促声中,快速的跑向朱高煦的的靶子。

跑到离靶子还有四五步的时候,那名太监便开始高喊:“三枪中靶,三枪穿靶。”

说话间,那太监便跑到了靶子旁,随后举起靶子,又向众人跑来。

一边跑着一边高喊道:“三枪中靶,三枪穿靶。”

一开始众人还听的不大清楚。

一些大臣还在心存侥幸。

而随着那名太监越来越近,声音也越发清楚。

终于,太监的声音已经清晰到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清了。

而此时的胡惟庸身形一晃,差点倒在地上。

好在身旁有大臣照看着,一把将胡惟庸扶住,这才没让胡惟庸出丑。

而此时所有人已经没有功夫去理会胡惟庸了。

所有人此时满脑子的不可思议。

要知道,这靶子的背面可是专门用制作皮甲的皮具包起来了。

而既然这大明铳能击穿这靶子,说明击穿皮甲也不成问题。

而如果距离近一些,便是破重铠也是不成问题的。

一时间,一众大臣心思各异,场面一时间寂静起来。

而那老兵也听到了那太监的声音, 所想将刚刚拿起的三眼铳又放了回去。

显然是打算摆烂了。

这怎么比?

和朱高煦的大明铳一比,这三眼铳明显就是个铁疙瘩。

而朱元璋此时显然也听到了太监的呼喊,当即俯首连叫了三声“好”字。

而这个时候,一众大臣也反应了过来,急忙跪倒开始恭维老朱。

第九十七章 两千战马

第九十八章 鸡兔同笼

要知道,现在一匹战马起码不行不行也得二十两银子。

两千匹战马,那就是四万两白银。

赏赐给朱高煦那一千多亩良田就差不多一万两白银了。

现在朱高煦开口又要两千匹战马,这真是要他老命啊。

而朱高煦可不管这些。

胡惟庸既然敢赌,那就必须受着。

别的不提,万一他要是输了,那城外那一万新兵可是彻底得拱手让人啊。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儿,既然他敢赌那么大,那胡惟庸的赌注就不可能太小。

胡惟庸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也没想到朱高煦这么狠,上来就坑他两千匹战马。

见胡惟庸紧皱眉头一言不发,朱高煦略带嘲讽道:“不是吧不是吧,胡相国可是百官之首,不是要耍赖吧?”

饶是胡惟庸有耍赖的心思,此时被朱高煦这么一激,也不能说出来了。

这么想着,胡惟庸黑着脸说道:“南阳郡王说笑了,过几日自会给郡王送去。”

说完,胡惟庸一甩衣袖,不再给朱高煦说话,直接越过朱高煦离去。

朱高煦看着胡惟庸那气急败坏的背影,冷笑一声,随后也扬长而去。

一出宫,朱高煦便带着阿大几人向着仙酿坊而去。

来到仙酿坊,只见大门紧闭,朱高煦倒也不惊讶,毕竟现在还没正式开业,关着门也没意义。

眼神示意了一下,阿大点了点头,上前去叫门。

“来了来了。”

不一会,里面便传来李泉的声音。

随着李泉将门打开,见到朱高煦后李泉连忙行礼。

“免了,先进去再说。”

朱高煦抬了抬手,示意李泉不必多礼,随后带着众人向里面走去。

刚一进去,还没到后院,朱高煦便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酒香。

快走两步进到后院,朱高煦便看到整个东厢房此时已累了小半屋子的酒缸。

点了点头,伸出右手,李泉非常有眼力的递来一根筷子。

打开一坛酒缸,朱高煦沾了沾里面的酒水,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这次尝的酒,明显比上次的酒度数要高,显然是李泉按照他所说的,将前半段和后半段蒸馏出来的酒水分开装了。

看着目前酒水的存粮,朱高煦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对着李泉说道:“一会儿派人先给王府搬上五缸酒,要最好的头曲。”

李泉点了点头,表示记下了。

随后朱高煦又去看了看酿酒的蒸馏设备,见那些家丁已经熟练运用了,朱高煦点了点头,离开了仙酿坊。

这次朱高煦没在京城里再瞎逛了,直接回到了军营处。

刚到军营,朱高煦还没来得及歇会儿,一儒生打扮的书生便找到了朱高煦。

“小王爷,宋先生已经久等了,您没事儿的话请过去吧。”

朱高煦听到这话,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个老师呢。

揉了揉有些头疼的脑壳,朱高煦无奈的点了点头,跟着那书生走去。

宋濂的住处和朱高煦差不多,不过老朱显然是对宋濂比较照顾。

不仅派了两名太监专门伺候,而且还叫人把宫里专用的家具搬来了不少。

来到宋濂的大帐,外面被宋濂改成了授课的地方,里面有帘子挡着,估计里面就是宋濂的卧室了。

此时宋濂已经坐在当中,对面是一个小桌子和小板凳。

首节 上一节 64/1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嘉靖,成功修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