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481节

  1天的紧张准备后,一人双马,在副都统海儿哈的统率下,移师松江!

  ……

  这个消息自然瞒不住刘千。

  他作为情报组织的负责人,命人在京口八旗营区外开设了一家铁匠铺子,专门给马蹄钉掌。

  好铁,好手艺,价格又公道。

  几个铁匠很快就成了蒙鞑子口中的“好安答”。

  经常在一起喝点烈酒,吹吹牛哔。

  似乎,底层蒙八旗比满八旗要淳朴、憨厚一些。

  不像苏州满城那些家伙,拽的二五八万似的。

  唯恐旁人不知道他的旗人身份,出门必提鸟笼,走路必定方步,说话三句不离“四九城”,辫子油光水滑,见面必定称爷,爱面子,爱赏人。

  不过,朝廷赏赐的那点安家费,还有战马赔偿费,很快就撑不住了。

  一个个的都开始琢磨,有没有那种钱多事少还体面的第二职业?

  不知是谁的首创,给府城汉人的店铺当股东,只拿分红不出力。

  若是遇到官差刁难,或者生意纠纷,就出面平事。

  亮出旗人的身份,吹嘘自己祖上的关系网,然后~

  嘿,效果还挺好!

  很快,许多店铺都开始雇佣一位旗大爷做吉祥物。

  衙役、青皮都不来找事了,生意做的很安心。

  大清朝的商人做生意不怕累,不怕难,只要别来人天天找麻烦。

  宁可分出十分之一的利润,购买宽松安宁的经商环境。

  很快,府城的大小铺子,都成了“汉旗合资”,魔幻现实。

  好在京旗这帮货,还挺讲规矩,绝不多吃多拿。

  遇上年节,还主动的上门拜访,拎点不太值钱但雅致的礼物。

  一时间,满城京旗的口碑,扶摇上升。

  提前实现了满汉一家亲!

  知府黄文运听说后,愣了半天,硬是一个字没说的出来。

  表情十分精彩,不知该鼓励还是该警惕。

  幸好福康安死了,否则他会暴跳如雷,痛骂这些旗人忘了“祖先入关流的鲜血”。

  抓一两个典型,鞭打示众。

  满城,就是监视当地士绅官民的存在。怎么能和监视对象搞成其乐融融呢?

  ……

  松二爷说了句实话:

  “咱京旗是活明白了,啥正治不正治的,都没有过日子要紧。”

  “大清立国都5代人了,还防个啥?汉人都是本分人、实在人,和咱京旗一样,都是热爱生活的好人。”

  “依我看,这满城门也别关了,敞开着,咱们常来常往。”

  “王掌柜的,伱说对不?”

  “二爷,您圣明。”

  王掌柜,是本地一间茶楼的掌柜的,松二爷在这占了十五分之一的股份。

  俩人处的快成兄弟了!

  慢慢的也学会了京城说话那一番腔调。

  甚至在松二爷的建议下,把茶馆的名字都改了,叫“南裕泰”。

  改名后,生意兴隆。

  松二爷找了一杆打不响的火绳枪,往门口一放,他就往那一坐。

  青皮来了,拦住。

  官差来了,也伸手拦住。

  不管对方是好言还是恐吓,他就把生锈的火绳枪往前一推。

  “想要银子?成,您先给我一枪,冲这打。”

  这种混不吝的架势,还就吓住了许多人。

  有个青皮动手推了他,他扑通倒地,打着滚的喊:“没王法啦,当街打旗人啦。”

  元和县无奈,赏了青皮20大板。

  有衙门里当差的不爽,想绕开松二爷强行搞事,为急剧减少的油水弥补损失。

  结果,满城惊诧!京旗惊诧!

  人缘超好的松二爷,喊上了100多号旗人。

  围了知府衙门,吵嚷着要给个公道,菜叶子乱扔,骂骂咧咧。

  黄文运脸皮抽抽,最终还是安抚了这帮“刁旗”。

  从此,京旗一战成名。

  “汉旗合资”迅速蔓延全城,掌柜的们全部拥有了一个京旗好朋友。

  开门做生意,自信多了,生意模式遥遥领先!

  衙门里的官吏,都痛骂这魔幻的世道。

  刁旗和刁汉,结合在了一起,联合对抗衙门,导致当差的收入大减。

  这说出去,谁敢信啊?

  ……

第181章 光头 戎装 优势在我

  李郁在府城得月楼宴请宾客的时候,也听说了此事,哭笑不得。

  只能说,最荒诞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不了真实社会的荒诞。

  这世界可能不真实!

  不过,既然苏州城满汉关系已经进化到2.0版本来了,有些事也就可以跟着变变了。

  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大一些~

  比如说,两浦盐场。

  虽处于松江府华亭县境内,但管辖权却属于两浙盐运司!

  苗有林部故意在盐场乱杀一气,又放火烧了盐场的屋子。

  趁着一片狼藉,李郁派人占据了。

  然后,就继续的煮盐,晒盐。

  江北生还的那200灶丁,摇身一变,重操旧业。

  他们都是行家,盐场没有一点耽搁,就恢复了生产。

  铁锅、煤炭、金属工具,生产效率提高了太多。

  李家军的一部人马,打着官军的旗号,穿着绿营号服,进驻了盐场。

  为了尽可能的屏蔽一切干扰,成为孤岛。

  李家军只留下了两处道路,将其余可能走人的滩涂都挖成了盐田,灌入海水。

  在主干道两侧,修筑了多个炮楼,插上了两浙盐运司的旗帜。

  必要时刻,可以武力捍卫盐场。

  ……

  华亭县衙摸不着头脑,上门打探却吃了闭门羹。

  理由很充分,盐场和地方是两轨,你管不着咱。

  过了半个月,杭州的一员场商来收购成品盐,见状大为震惊。

  亮出身份后,被扣,送去当了苦力。

  自此,两浦盐场和杭州断了一切联系。

  直到一个月后,感觉不对劲的两浙盐运使才新委任了一名盐课大使,持他的亲笔书信和衙门公文来接管盐场。

  盐课大使,正八品,设于各盐场。每处仅设一人,掌盐场政令,兼管制盐。

首节 上一节 481/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