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39节

  “不是内讧,是分家。”

  一再强调,所有人都陷入了选择的矛盾。

  乌鸦一秒钟就做出了决定,追随大嫂,就是拥护大哥的遗志。

  几个雷老虎的铁杆心腹,也陆续做出了一样决定。

  李郁没有现身,他躲在屋里钻研机床。

  一不小心,又废了个工件。

  若是穿越前进厂,就这手艺怕是要饿死。

  他很遗憾,当初没进厂打螺丝。

  抛开法律不谈,后世的随便一个小作坊,也能学到足够的机加工技术。

  拿到18世纪,造几杆粗糙的火药枪,还不是玩似的。

  百无一用是理论,实践才是王道。

  ……

  有人敲门。

  李郁关掉机床,让蒸汽机慢慢停车。

  范京来了,后面还站着林淮生,刘千,小五。

  “军师,堂口真的要分家了?”

  “对。”

  “我们都跟你。”

  李郁点点头,这些人本来就是他的班底,说是李家军不为过。

  其他人他不管,来去自由。

  大嫂带走一批人,看似是坏事,其实是好事。

  这批人走了,意味着雷老虎这个创始人的影响彻底消失了。

  以后,存菊堂就可以改名李家堂了。

  “军师,银库和武库我都让人锁了,留了岗哨。”范京的脸上居然有些兴奋。

  李郁点点头,不发表任何意见。

  这种时候,沉默是最好的。

  这一夜,众人都没睡着。

  次日清晨,都早早的等在了院中,等着关键人物的到来。

  李郁和大嫂最后才到。

  范京迫不及待的开口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诸位,想跟着大嫂走的站在左边,追随军师的站右边。”

  “妈的,你早盼着这一天了是不是。”乌鸦指着范京骂道。

  两边的人顿时挤在了一起,互相指责。

  “住手。”大嫂出声了,李郁也同时出声了。

  于是,两边各自后退。

  果然,不分家不行了。

  雷老虎一死,堂口的裂缝就很明显了。

  ……

  7个人站到了左边,其余人都站到了右边。

  李郁掌握了银子,银子就是人心。

  乌鸦还在那骂骂咧咧,指责这些人没良心。

  新建的堂口自然归李郁,从选址,设计到筹钱,都是他一手操持的。

  而旧堂口,归大嫂所有。

  不仅如此,李郁还从银库里拿出了500两现银。

  毕竟,曾经都是一口锅里吃饭的兄弟。

  “我们都是一起流过血,一起患过难的兄弟。堂口虽然一分为二,可咱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以后,不得互相敌对,让外人看了笑话。”

  “江湖路远,山高水长,我李郁祝各位弟兄前程似锦。”

  一番暖心话,再加上500两白的现银,打消了怨气,促成了和平分手。

  乌鸦等人赶着一辆驴车,载着银子,还有大嫂,大米,猪肉离开了。

  走到1里外,大嫂忍不住回眸看了一眼。

  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咔咔转动了。

第31章 仓街鬼市

  七天后,苏州府官场迎来了大地震。

  乾隆的圣旨抵达,革掉了从按察使以下十几人官职。

  赵知府也在被罢官的名单里,不过他表面惶恐,内心平静。

  提前几个月回家养老,影响不大。

  反正他也是要卸任的人了,早点让贤早点安稳。

  最近的大案,一件接着一件。

  他的破心脏早就受不了了,天天失眠。

  哼着小曲收拾了细软,带着三房江南小妾,登船离开了这是非之地。

  最倒霉的其实是阳澄湖巡检,因为发生在他的辖区,九品乌纱帽就没了。

  ……

  有人倒霉,就有人幸运。

  元和县县丞张有道,荣升元和县知县。

  不是署理知县,打破常规,直接转正了。

  从县丞到知县,看似一小步,实则一大步。

  许多仕途中人,一辈子也跨越不过去。

  张县丞,哦不对,张知县很开心,自然忘不了给他出谋划策的李郁。

  于是在县衙后堂设宴,两人促膝长谈。

  做不成女婿,拉拢进幕府也好啊。

  张知县主动抛出了橄榄枝,聘请李郁做他的师爷,县衙内外一应事务都由他负责。

  虽无品级,却有实权!

  实打实的元和县二号首长。

  然而,李郁委婉拒绝了。

  理由是他手底下还有一帮指着自己吃饭的兄弟。

  做人要讲义气,自己若是做了师爷,在府城内也能算一号人物了。

  但是堂口就只能解散,弟兄们去土里刨食了。

  “县尊大人容禀,其实在下不进幕府,反而对您更有利。”

  “此话怎讲?”

  “不在衙门中,则不受规则约束。县尊大人的公事也好,私事也好,在下都方便配合。”

  李郁的这一番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本官还真有一桩私事,要请李先生帮忙。”

  “大人请讲。”

  ……

  按照惯例,每换一任知县。

  都要点验官仓,粮库,银库是否和账目记载一致。

  很显然,元和县官仓是有亏空的。

  张知县没有透露亏空有多少,但是委婉暗示了缺口还不少,过些时候,上面会派人来核查。

首节 上一节 39/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