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367节

  竟然纠集起来,想到巡抚衙门抗议,递书。

  和朝廷讨价还价,能不能换快地儿,比如到城外荒地里建满城。

  简直荒唐可笑,

  也不想想满城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是为了监视当地的士子,汉民,绿营兵。

  ……

  陆续的,

  府衙差役,元和县差役,城守营赶到。

  所有人都傻了,

  鲜血染红了积雪,触目惊心。

  “这,这,这?”

  张有道有些呆滞,不知该说什么。

  黄文运面无表情,直接上轿回府了。

  有位现场目击者,

  仔细描述了当时的事情经过。

  数百人,吵吵嚷嚷的从娄门出发,

  几十个读书人,士绅牵头,大群的普通百姓跟在后面。

  结果,

  还没到巡抚衙门所在的道前街,

  就遭遇了闻讯赶来拦路的抚标左营。

  双方发生了矛盾,互相推搡。

  说实在的,苏州府的士绅阶层,从来没把绿营兵放在眼里。

  所以也没有畏惧之心。

  骂的比较难听。

  ……

  放在平日,

  这些养尊处优的士绅阶层,也不会公然和官府叫板。

  主要是,这次自身利益受损太严重了。

  搬迁,是几乎没什么补偿的。

  小户人家,3两白银。

  大户人家,50两白银。

  当然了,官面的说法还是不错的。

  在城北,给每户人家免费提供相同面积的土地,供建房。

  原房屋,可以自行拆除,

  砖瓦,木料,桌椅家具,还是可以再次利用的。

  官府提供马车、船只,帮着搬运。

  甚至,还减免半年的赋税。

  可惜这是在大清,

  百姓虽然愚昧,胆小,狡黠,却深知一道理。

  官府说的话,一般不能信。

  越漂亮的话,越不能听。

  这是根植在血脉里的记忆,打出生就有了。

  一个被迫迁走的商人,

  对着上门劝说的差役大骂:

  “真有好事,还能轮到咱们?”

  “只有坏事,才会轮到咱们。”

  差役也不接话,只是尴尬一笑。

  商人一边咒骂,一边擦眼泪。

  指挥着小工,拆房梁。

  这可是百年巨木,祖父那一辈建起的房。

  拆开墙壁时,

  突然哗一下,无数铜钱倾泻而下。

  一直冲到了站在2米外的商人脚面。

  ……

  商人热泪盈眶,捧起铜钱,

  哭道:

  “这是祖先早就预料到了,拆房之时,就是家族蒙难之时。”

  “老天爷啊。”

  一家人哭成一团,

  这可是祖宅,5进5出。

  这一搬迁,至少损失了7000两白银。

  差役也难得的好心,说了句心里话:

  “爷,胳膊拗不过大月退。”

  “趁早搬吧,咱们衙门当差的,再缺德也是本地人,旗人一来,就没法讲理了。”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

  府城东北区域,2000户人家都没心思过年。

  潘老爷子病倒了,

  打击太大,急火攻心。

  要知道,他这宅子可是费了几十万两白银建起来的。

  一下子,打水漂了。

  “老夫一辈子也没想到,会遭遇这样的飞来横祸。”

  “躲过了塞外马匪,躲过了火灾,躲过了洪水,没想到~”

  两个儿子,

  都跪在一边,哭得伤心。

  叱咤生意场一辈子的潘老爷子,面相油枯灯尽。

  感慨道:

  “老夫糊涂啊,今日才知,不怕土匪拦路,就怕土匪当官。”

  “这一劫,躲不过去了。”

  ……

  潘老爷子挣扎着起身:

  “老夫活不久了,不过有些事我放心不下。”

  “你们俩兄弟,都不是经商的材料。”

  “老二,你不够狠。老三,你不够精。”

  “潘家的生意,铺子,变卖后你们俩各分一半。以后读书也好,纨绔也罢,捐个监生功名,不要出仕,就这么安稳过日子。”

  打发了两个儿子,他又唤来了亲信管家。

  “阿伯,跟着我有30年了吧。”

  “32年了。”

  “我不行了,有件事要拜托你。”

  “老爷,您放心。”

  管家也上了年龄,但是眼神坚毅。

首节 上一节 367/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