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362节

  震泽知县更惨,

  奔跑的时候,和常熟知县撞到了一起,俩人头破血流,也互相搀扶着进去了。

  读书人就不提了,

  一个个像狗一样,喘气,脸色青灰,

  额头上冒汗,脚步虚浮。

  有几个体质虚弱的,已经倒在了大街上,

  被抬去医馆了。

  ……

  巡抚衙门内,

  福康安刚换上袍,擦干净了脸。

  随从们也是如此,看不出太多的旅途疲惫。

  这些人都是跟着他转战帝国数省的八旗精锐,

  乃是大清朝当下少有的,未被奢靡风气污染的旗人。

  “下官黄文运,拜见抚台大人。”

  “请起。”

  福康安很傲气,径直就询问了一些他关心的问题。

  而对朱珪,也仅仅是稍微客气了一点。

  大约,是看在他年龄资历的份上。

  论尊卑,

  不是我福大爷狂妄,

  在座的各位都不配。

  ……

  接风宴,吃的也不热烈。

  因为,福康安总是缺乏笑容,面无表情。

  即使是面对同僚下属的吹捧,也是淡淡的点点头。

  他极度瞧不上这些庸碌的官僚,

  如果能够偷听心声的话,大约是这样的画风:

  不装了,福大爷就是瞧不起你们,在座的都是垃圾,都是我大清的蛀虫。

  除了吹吹捧捧,吃吃喝喝,你们还会什么?

  靠你们,这大清吃枣药丸。

  宴席结束,

  众人各怀鬼胎,散场回家。

  黄文运坐进轿内,冷笑了一声。

  他看出来了,这位新任巡抚的成色。

  要不了3天,

  苏州一府九县,乃至整个江苏都会知道。

  朱珪回去后,感慨道:

  “福康安如此傲慢,要吃亏的。地方不同于军营,他这一套行不通的。”

  亲信则是愤愤不平道:

  “老大人休要管他,待看他出丑。”

  “老夫倒是无所谓,只要他别拖后月退,误了本省明年的钱粮。”

  朱珪离京前,

  乾隆叮嘱过他,金川大战消耗太大,得胜后又大肆犒赏有功将士,国库空虚。

  到了江苏,一定要督促钱粮。

  为朕分忧。

  ……

  朱珪了解乾隆,乾隆也了解朱珪。

  所以,把他放到江苏布政使任上,是给予厚望的。

  私下,

  户部尚书和珅,也和朱珪聊过,

  暗示过他,赏赐了金川有功将士后,户部银库要见底了。

  一旦明年再有什么赈灾,河堤工程,

  又或者,皇上心心念念的巡游江南,

  朝廷的衮衮诸公,就要集体加入丐帮了。

  朱珪打死也想不到,

  第二天,在巡抚大堂,

  福康安第一次召见4品以上官员,就放出了个震天消息。

  “本官上任,第一件事是开满城。”

  哗,

  在场的知府,道员立即炸了锅。

  尤其是苏州府的官吏,更是惊讶的表情失控。

  福康安冷眼瞧着这些人的反应,不耐烦的说道:

  “在苏州,设满城。是皇上的意思,也是军机处诸位大人的意思。”

  “诸位大人,谁反对?”

  空气瞬间降至冰点,

  众人面无表情,拱手领命。

  “本官再强调几点要求:地段要好,面积要大,城墙要坚固,水井要多,屋子要新。开春后,驻防八旗就会陆续到位。”

  黄文运拱手问道:

  “抚台大人,苏州驻防八旗,兵额几何?”

  “500人左右。加上家眷,当在2000人以内。”

  “下官明白了。”

  ……

  众人各怀心思,离开了巡抚衙门。

  耳中还回荡着,福康安的那些话。

  “除夕之前,选好址。春节一过,立即腾空屋子。最晚三月初一,满城城墙主体必须竣工。”

  “本官喜欢行军法,违抗不从者,军法行事。”

  扬州知府,临离开前对黄文运小声说道:

  “老黄,你的好日子到头喽。”

  黄文运苦笑,无话可说。

  设满城,

  他的担子最重。

  可以预料,他的官声会臭到堪比下水道。

  被拆房子的苏州百姓,

  肯定天天扎他的小人,诅咒他。

  ……

  “速速把消息放出去,如此大事,不可瞒着百姓。”

  “遵命。”

  府衙的差役们,立即化身人形自走大喇叭。

  半天能耗一碗茶。

  府城炸了,从勾栏瓦肆,到茶楼饭庄,都在热议此事。

首节 上一节 362/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