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330节

  欢呼,

  苦力们激动兴奋,有人作揖,有人磕头,有人说吉利话。

  还好,没人喊李爷万岁。

  ……

  虽说这一顿饭,平时也就收一文钱。

  可是白捡的便宜,还饶了一碗温黄酒,这让平日里受尽了白眼的苦力们,感受到了人格上的尊重。

  用一个苦力的话说:

  “我活了30年,头一次被人请客。”

  大清朝的底层百姓很容易满足,因为平时极少能接触到善意。

  从出生到死亡,都是工具人,或者叫骡马。

  稍微受到一丝恩惠,就能惦记很久。

  但是,

  古人又说,升米恩,斗米仇。

  李郁深以为然,所以并没有在工钱上,给与优待。

  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人心收益。

  他和杨云娇感慨过,

  在大清朝,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是走不远的。

  由此可以推断,

  封建王朝帝王将相们的私德,大约都是很糟糕的。

  所以说,曹丞相那样的枭雄很寻常。

  刘皇叔很不寻常。

  大争之世,豺狼遍地。

  身披重甲尚且如履薄冰,何论坦露自己的软肋“善良”。

  至少,李郁扪心自问,是做不到刘备那般善待百姓,宽仁待友的。

  ……

第134章 吏部大挑,和勾栏选妹,依据是

  大批的漕船,在半天后抵达胥江码头。

  将这些临时招募的苦力,一船船拉走。

  跨越太湖,送到对岸的长兴县。

  那边,

  紧急搭建了十几排简陋的茅屋,接纳这些人。

  取暖是不担心的,

  矿上有的是煤,燃烧取暖。

  屋子里,都暖烘烘的。

  这些屋子墙壁密封极差,到处透风,反而不担心中了烟毒。

  老矿工带着新人,下井。

  每人一个双肩筐子,一双草鞋,一个竹帽,一把铁锹,一个火折子。

  衣服是没有的,井下几乎没人穿。

  能在矿井生存的,都是最强壮的汉子。

  这是与阎王爷共舞的职业之一。

  仅仅一天,就有2人累吐血了。

  缺乏荤腥肉食,就是这样。

  ……

  矿区的负责人,王六叹了口气。

  嘱咐伙房,给这些新人加点油水。

  猪油渣炖白菜豆腐,里面飘着大肥肉片子。

  大海碗,捞满了。

  吃起来的感觉,太爽了。

  苦力们虽然抱怨这活儿太累了,可是对于伙食还是很满意的。

  寻常人家过年,

  也不过如此的伙食了。

  每天,少的人挣30文,多的能挣100文。

  新井打的很成功,

  地下厚厚的煤层,挖起来特别有成就感。

  而且,为了安全,还有产量,

  竖井下,再挖掘横巷道时,精心注意了角度。

  6条横巷道,延伸向各个方向。

  每挖掘一段,就立即加固。

  矿工往往是两人一组,一人掘进,一人装筐。

  过一会,再换人。

  巷道里的照明,就靠着油灯。

  这一次,

  李郁下了本钱,全部用上了不易泼洒起火的封闭油灯。

  而且不像以前,舍不得耗油,巷道昏暗。

  照明条件改善了,

  事故率就少多了。

  ……

  岸上堆积如山的煤块,再运到船上。

  距离最近的河流,仅有200米。

  别小看了这200米,很耗费人力畜力。

  为了加快效率,西山铁厂加紧赶制了铁轨,和配套的小车。

  才加快了转运速度。

  码头,

  还有一台吊车,也是新赶制的。

  粗笨,简陋,功能也简单。

  仅仅具有原地提升,和转动半圈的功能。

  可以用畜力,也可以是人力。

  总之,利用上了滑轮,和杠杆,

  半机械,半人力,会是接下来很长时间的发展主流。

  李郁没有在苏州府当地购买大米,

  而是通过甄老爷,在湖州的米商处购买。

  李家堡有运输船,正好锻炼水手。

  一船船的大米,主要囤积在西山岛。

  李家堡只存放了少数。

  出于安全考虑,如果大雪封路,

  李郁会在湖水结冰前,到西山暂避。

  范京多次提醒自己:

  “目前的苏州府官场,对于咱们来说没有秘密。但是江宁府呢?紫禁城呢?”

  “如果清廷刻意保密调兵,很可能苏州府一无所知。”

首节 上一节 330/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