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328节

  “想必是吴江的某位低调的士绅老爷吧。”

  “我当亲自去拜见。”

  从金山县,到吴江县,并不远。

  100多里而已。

  董三郞带着儿子,管家,赶着一辆马车。

  赶路了两天,终于抵达了请帖所说的位置。

  吴江县五都,

  然而,请帖上所写的“陈府”,却没有影子。

  正在疑惑,是不是走错路了。

  一个汉子走了过来,拱手行礼:

  “可是金山县董老爷当面?”

  “正是,正是。”

  汉子笑了,从背后摸出一面铜锣。

  当当当,敲了三下。

  大批官差,呼啸而至。

  领头的一人,骑着马,举着刀,正是苏州府捕头黄四。

  “董三郎,你勾结会匪,阴谋推翻大清朝廷。人赃并获,带走。”

  ……

  黄四掀开马车帘子,

  指着里面的农具样品,生铁样品说道:

  “这些都是反清物证,统统带走。”

  “直接去县衙,借用一下地方,速速取得口供。”

  “刘爷,你这招引蛇出洞,绝了。”

  刘千也骑着一匹黑马,摆摆手:

  “这是李爷的计策,在下不敢贪功。”

  “跟着李爷做事,就一个字,顺!”

  当晚,

  在挨了3道大刑后,董三郎就招了。

  他此时,已经猜到了缘由。

  哀求道:

  “我什么都愿意配合,只求放了我儿子。”

  不过,黄四怎么可能心软。

  将父子俩,一并取得口供,当场画押。

  次日清晨,

  押解着人犯,和口供回府城。

  同时派人飞马报告李郁,证据链完成三分之一了。

  接下来,

  就看李郁,如何把这张网织密了,掀起一次规模宏大的刑狱了。

  ……

  “修桥铺路,疏浚河道?”

  “对。”

  “此举倒是可圈可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李郁听出了黄文运赞许的话,背后的含义。

  这钱,的还不够刀刃。

  上一轮打击反清反满分子,抄家所得的三分之一,准备用在地方上。

  此举的好处是,既赢得地方上的官声,朝廷那也算成绩。

  “在下还有一个想法。”

  “讲。”

  “不征发百姓,而是雇佣流民、乞丐、还有运河沿岸的苦力。发给工钱,以工代赈,安稳民心。”

  黄文运点点头,

  相当于,不给经手胥吏分润的机会,而是发给最不安稳的底层群体。

  此举,

  倒是亮点多多。

  “好。”

  “具体的工程,可否交给维格堂承办?”

  黄文运笑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本官答应你。”

  “大人放心,工程质量,我担保。”

  至于说,

  要修哪些桥,铺哪些路,以及疏浚哪些河道,加固哪些河堤,

  自然是按照上一次乾隆南巡的路线。

  而这个路线,

  也是李郁将来用的上的造反路线。

  双向奔赴,银子都在了刀刃上,一分都没浪费。

  江苏布政使,朱珪听说了,

  也派人召来了李郁,叮嘱此事。

  这位老大人,清廉是真的。

  如果大清朝搞个财产排名,他大约是在末尾的5%。

  李郁准备了一份厚礼,

  不出意外的被委婉拒绝了,朱大人追求的不在黄白之物,另有其他。

  ……

  “李堂主,老夫只有一个要求。”

  “老大人请讲。”

  “抄犯官的家财,建朝廷的工程,赈一贫如洗的苦力,此举若能办妥,就是今年最耀眼的成绩。大清朝的很多事,出发点都是好的,可办起来就变了味儿,你可明白?”

  “在下明白。”

  “朱某刚到苏州,就听人说维格堂如何如何嚣张,和胥吏们来往密切。还有你那个东山团练,争议颇大,段同知多次抗议。”

  “朱大人明鉴,这些都是谗言。”

  朱珪,突然睁大老眼,摆摆手:

  “本官治学三十载。看人,只论迹,不论心。”

  “你是江湖中人,行事难免跋扈。有些瑕疵,倒也不算大污点。”

  “但是这一次,你要好好为朝廷出力,少赚点。”

  “待工程竣工,验收之后,本官亲自保举你个正经出身,百年之后,地方府志也会留下你的大名。两代之后,李氏就是本府书香门第,正经士绅人家。”

  “老夫的良苦用心,你可明白?”

  李郁摆出了一副震惊的模样,

  眼眶微红,哽咽,半天才拱手道:

  “在下也是读圣贤书出身的,谢大人垂爱。”

  “老夫的话,你可以相信。去吧,好好办差,皇上是圣明的。”

  李郁走出布政使司衙门,

  坐到马车里,才放松了表情管理。

  开始琢磨,朱珪的话。

首节 上一节 328/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