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325节

  “好了,诸位弟兄,今晚大摆酒宴,为了清风寨。”苗有林豪爽的一挥手。

  一场即将发酵的危机,

  就这样消失在了阳光下。

  大当家,和二当家的,重新恢复了往日的亲近。

  恢复了众人印象中的神仙匪眷。

  晚宴很热闹,光酒水就喝掉了几十坛子。

  苗有林突然问道:

  “三当家的,你那位朋友愿意卖火器吗?”

  韦俊尴尬的回答:

  “他没有一口回绝,愿意少量售卖。”

  “有条件对吧?”

  “嗯,他说如果我们在徽州府混不下去,可以搬到太湖那边去。”

  “哈,有意思。”

  昌金打圆场: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多个朋友多条路,要是我们哪天在徽州府待不下去了,就拔营去太湖。”

  韦俊尴尬的笑笑。

  苗有林举起酒碗:

  “三当家的,以后我们要精诚合作。火器的事,就拜托你了。”

  “成。”

  韦俊也端起酒碗,咕嘟咕嘟一饮而尽。

  不知道为何,

  他总觉得苗有林的笑,意味深长。

  ……

  清风寨,少了一个女人。

  然而,这个女人提出的购买火器的建议,却没有废弃。

  因为,火器比刀枪好用的道理。

  人人皆知。

  而李郁期待的,清风寨搬迁,成为他的外部触手之一的计划,落空了。

  清风寨再次来人,

  找上他的时候,他有些诧异。

  思索了半天后,决定还是售卖一些暂时封存的火绳枪。

  都是打过几十发的旧枪,不过没关系。

  韦俊没来,这让他心中有些不快。

  打发了杜仁,去谈生意。

  所以,

  直接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抬高了价格。

  “25两一杆火枪?太贵了。”

  “请便。”

  眼看杜仁态度冷淡,两人尴尬无比。

  “咱们三当家的,韦俊说20两就可以成交的。”

  “哦,最近铁涨价了。”

  杜仁是谁,府城知名的讼师,靠的就是口才吃饭。

  区区两个绿林好汉,怎么是他的对手。

  最终,25两一杆火绳枪,另外再加5两,搭配1斤火药,30枚铅弹。

  清风寨付出了900两银子,

  购买了30支火绳枪,装在铺满稻草的长条木箱里,离开了。

  ……

  李郁站在堡内的观景楼上,

  “阿郁,他们走了。”杜仁道。

  “他们走的哪条路?”

  “来时走的陆路,大约400里。回程,他们准备雇一条小船,走新安江。”

  “说说你的判断?”

  “你的计策成功了一半,清风寨除掉了那个来路不明的女人,但是拒绝东迁。”

  “看来,那位苗当家的,是个人物。”

  杜仁笑了笑,没有接话。

  “火绳枪的印记,你都检查过吧?”

  “我亲自一杆杆检查的。”

  这批火绳枪,临时在枪管部位加了钢印。

  打上了广州八旗枪炮厂的烙印,

  无他,就是想把水搅浑。

  万一,有火器遗漏到有心人手里,也没事。

  哦对了,枪托是改成了清军熟悉的弯把拐杖形状。

  清廷的火器生产渠道是比较杂的。

  工部,内务府,都统衙门,各地驻防八旗,养心殿造办处,都有资格生产枪炮。

  没有统一的形制,也没有统一的规划。

  而广州八旗又以擅长商贾著称,

  这口黑锅,他们背着挺合适。

  李郁想了想,

  又铺开纸笔,给在漕运总督衙门当幕僚的胡师爷,写了一封信。

  胡师爷阅信后,

  竟然感动的眼眶微红,心神激荡。

  没想到,这位小友还惦记着自己的心头大事。

  拔掉清风寨,他才有足够的功劳,回归本宗,葬入胡氏祖坟。

  “爹爹,何事如此高兴?”

  “苏州府的一位故人,李郁来信了。”

  “莫非是那桩事?”

  “正是,他已经和盘踞祖坟山的那股子悍匪,搭上了关系。快了,快了。”

  “爹爹,你是不是太乐观了?”

  “和他搭上关系的人,早晚都会翻车的。这小子,手忒黑。”

  胡师爷的女儿没忍住,噗嗤笑了。

  “爹爹,哪有你这样背后说别人坏话的。”

  “这哪是坏话,这是对他最好的褒奖。”

  ……

  胥江码头,

  上百号官差,忙的脚不着地。

  几十串千响鞭炮,一起点燃。

  于此同时,吹鼓手们也开始加入了噪音大合奏。

  气派,热闹,体面,

  是留给所有人的印象。

  王神仙亲自选的吉时,

首节 上一节 325/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