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293节

  “5000两。”

  “竟然敲诈本官?怕不是活腻了,本官一个眼色,送他到刑部大狱。”

  “黄大人息怒,他是旗人。”

  黄文运一下子泄气了,

  涉及到旗人,顺天府大概率不管。

  而是踢皮球,让所在旗的都统衙门去审。

  ……

  会首又低声分析道:

  “一旦案子落到了都统衙门,旗人坐堂官就会帮亲不帮理。”

  “旗务和民务,是两轨。”

  “您奈何不了他们,当然他们也奈何不了您,这案子就拖着耗着。对您不利!”

  黄文运的脑瓜子开始了飞速的盘算,

  吐出一句话:

  “2000两,私了。”

  “管家,你陪着会首一起去。告诉那个小王八蛋,见好就收吧。”

  ……

  一顿讨价还价,

  两方达成了共识,2000两,这事就算抹掉了。

  大宋的瓶子,和少爷的医药费,都包含在内了。

  多隆被合伙人扶着,一瘸一拐的走了。

  临走时,还没忘了拿走包袱。

  瓷片是假的,可瓶子底座却是真的。

  从琉璃厂5两,买的。

  古董这行,鉴定瓷器首先看足(底座)。

  所以说,做哪一行都要专业。

  若是足也是假的,黄文运定然要翻脸,扭送到官府去。

  “多爷,您介演技绝了,嘿。”

  “咱旗人,天生就有演戏的天赋。”

  合伙人是津门混混,听不懂这话里的含义。

  正宗的百京人都懂!

  生活在皇城根,天天耳濡目染。

  帝王将相,一上朝就算是扮上了。

  嘴里说的都是戏文。

  一个个忠臣良将,各居其位。

  再加上,戏园子文化,没事唱两句,不怯场。

  这就好比,

  山东人天生就热衷考科举,走仕途。

  广东人爱做生意。

  都浸透在骨髓里了,不用学。

  ……

  没一会,

  江西会馆的会首,匆匆赶来了。

  “100两,少了点。”

  “你们也忒黑了吧,就一个破瓷器,要了2000两。”

  合伙人立马不愿意了:

  “爷们,你这么说我就不爱听了。您不也是帮凶吗?”

  “那位可是您老乡啊?”

  会首语塞,沉默,

  攥着100两面值的银票,不愿离开。

  哪儿还有一丝,30年前赣州小神童的风采。

  多隆瞧了一眼,会首两鬓的白发。

  知道这是个中年京漂,多半还是个读书人。

  又推过去10两银锭。

  “得闲了,前门大街裕泰茶馆,一起喝茶,以后都是朋友。”

  会首收了,笑了一下。

  “谢谢。”

  看着会首离开时佝偻的背影,在寒风中飘忽的衣角。

  多隆不知道怎么地,

  心里有一点发酸,也许20年后,自己混的还不如他。

  人家至少有一肚子墨水,

  还有个会馆的差事干着,旱涝保收。

  合伙人收起银票,笑嘻嘻的一拱手:

  “多爷,咱们也就此别过?”

  “江湖路远,好走。”

  多隆揣着一叠银票,呆坐了半天。

  突然,一起身。

  再去镶白旗都统衙门。

  ……

  文大人惊愕的看着这个年轻人,

  似乎有一些陌生感,明明几个时辰前才见过的呀。

  “小多子,你咋又来了?”

  “文大人,您看这些够吗?”

  三锭银子,悄悄摆在了桌子上。

  30两。

  不错,此子懂事了。

  “哟,小多子,你这是从哪儿借来的?”

  “一个朋友。”

  “啧啧,你这朋友处的值。这年头,愿意借钱的朋友,比八大胡同的清倌人都招人稀罕。”

  文大人收了银锭,

  翻开了陈旧的簿子,在上面写了几笔。

  步军统领衙门,

  缉盗营书办,多隆就此上线了。

  回到家中,

  多隆又把喜讯告诉了母亲,家中喜气洋洋。

  “你哪儿来的钱?”

  “一个朋友,家住城外的,为人仗义,是个汉人。”

  母亲连声嘱咐:

  “将来发了饷别乱,记着还人家。逢年过节,还得提上些精致的点心酒菜,别失了礼数。”

  “哎。”

  ……

首节 上一节 293/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