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223节

  “滚出去。”

  屋内,

  只剩下了两人大眼瞪着小眼。

  似乎,时间都凝固了。

  短短的一瞬间,黄通判汗浆如雨下。

  两淮盐运使,那是皇帝的钱袋子。

  大清朝最肥的缺,没有之一。

  ……

  李郁却是思绪高速转动,

  低声说道:

  “黄大人,当务之急是赶紧撤。”

  “把俘虏全部斩首,未必有人知道这信落入了我们手中。”

  “是啊,是啊,为何此信不在施令伦手里?却在盐帮手里?”

  李郁压低声音:

  “我的好大人,现在就别纠结了,赶紧处理头尾。”

  “对,对。”

  黄通判几步奔出门外:

  “把所有俘虏都砍了,一个活口都不留。”

  “遵命。”

  院子里一阵惨叫,全部枭首。

  黄四带着人,在费力的拖银冬瓜。

  突然,绳索一滑。

  咚,银冬瓜砸在地面。

  众人都感觉脚下一抖,恐怖如斯。

  刘武忍不住用眼神瞟李郁,

  李家堡内,众人曾经讨论过银冬瓜难搬运的事。

  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再找找,肯定有配套的小车。

  果不其然,过了一会。

  众人一阵欢呼,

  有了顺手的工具,银冬瓜成功运出来了。

  ……

  刚出村口,

  一队绿营兵突然赶到,旗帜打的是“施”。

  为首的一人,全副盔甲,骑在马上问道:

  “你们是哪个衙门的?”

  黄通判深吸一口气,催马上前:

  “你又是何人?”

  “原来是黄通判,失礼了。”施令伦认出来了。

  在上次剿匪的时候,他俩算合作过。

  “施副将,你这是?”

  “一边说话?”

  两人离开本队,到几十步外聊了会,各自离开。

  李郁心想,

  看来信件不假,施令伦是真的心里有鬼。

  一路无言,

  直到李家堡附近,黄通判突然说道:

  “我和你有几句话要讲。”

  “我也有此意。”

  堡内,一间绝对没人打扰的屋子。

  黄通判说道:

  “两淮盐运使,尤拔世,你了解多少?”

  “略知一二。此人刚上任,就掀了桌子,把盐务亏空捅给朝廷,是个狠人。”

  “不止狠,还贪。他捅破亏空,竟是因为指挥不动淮扬盐商,索贿无果。”

  “黄大人,事到如今,我有一些肺腑之言。”

  “讲。”

  “富贵险中求,禄位难道就能顺中取?”

  李郁的反问,让黄通判沉默不语。

  “若是按部就班,您这辈子有可能做到知府吗?”

  “可能性很小。”

  “尤拔世他为了自己的禄位,敢掀起大案,揭出1000多万两盐引的亏空,三任盐运使因此获罪流放,哦对了,还要了国舅高恒的脑袋。”

  高恒,

  乃是乾隆的小舅子,慧贤皇贵妃之弟。

  出身也是显赫无比,其父乃是大学士。

  ……

  “黄大人,若是尤拔世不知我们抄了信件,此事我们就当不知道,不吭声。”

  “若是他要对付咱们,咱们就一不做二不休,把他钉在这苏州府匪乱的幕后指挥。听候皇上圣裁。”

  黄通判闭着眼睛,手虚空按了一下:

  “且慢,容本官琢磨一下,有点乱。”

第107章 拿同僚的血染红顶子

  【作者这章有点大,你们忍忍。】

  今天发生的事太多,黄通判的cpu不够用了。

  李郁慢悠悠的喝完一盏茶,他才睁开了眼睛。

  “贤弟,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们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可不能互相拆台。”

  “我李某人对天发誓,定要推黄大哥坐上这知府的交椅。”

  “我黄某人也许个诺,事成之后,只要你不和官府对着干,其他的事本官统统看不见。”

  “谢大人,到时候胥江码头有您一股。”

  “先不谈这些俗的。正事要紧,接下来我们做什么?”

  “把案子做大做厚,胥吏、乡绅、盐贩子,起码抓足100人。还有,立刻秘密抓捕富安盐课大使。”

  “伱想和尤拔世翻脸?”

  “不想。但是我觉得这人可能会和我们翻脸,所以我们要做到手中有剑,心中不慌。”

  黄通判琢磨了一会,是这个道理。

  立即出门喊来心腹,耳语几句。

  官场之上,

  仁慈是幼稚的品质,一定不要让自己处在无准备的尴尬地步。

  对于潜在的“恶意竞争分子”,

  一定要有随时反击,而且战之必胜的底气。

  ……

  李郁继续说道:

首节 上一节 223/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