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178节

  “可是那个先天下之乐而乐的范家?”

  “正是。”

  “女儿觉得,此人行事狠辣缜密,总是在玩火,却又总能全身而退。”

  “你想说什么?”

  “女儿担心,他会把爹爹拖入是非。”

  张有道叹了一口气:

  “除非我此刻辞官归隐,否则无一刻不在是非当中。当官难呐,难。”

  寒窗苦读十几载,终于飞出了金凤凰。

  岂能半途而废?

  往小处说,是个人的荣辱。

  往大了说,是整个张氏在铜仁府的荣辱。

  若要不牵扯一点是非,除非做个糊涂教谕。

  其实,也不对。

  就在这个月,直隶出了一件大事。

  导致一位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故纸堆的县教谕,被作为从犯押上了刑场。

  一位秀才,不知是抽了哪门子疯。

  竟然给乾隆上书,称如今虽是盛世,却依然有许多百姓吃不饱饭。

  而皇庄当中,却有许多的好地荒废着。

  清廷入关之时,在京师周边强圈了许多的良田。

  后来,这些田大部分成了皇庄。

  ……

  这位秀才,竟然选择在了乾隆东巡祭祖的时候,下跪献书。

  护驾的官员不敢怠慢,只能转呈皇帝。

  乾隆阅后,下令将此人凌迟。

  并夷三族,追究幕后主使者。

  此事,引起了轩然大波。

  祭陵途中,如此杀戮,有违天和。

  军机大臣,户部侍郎和珅,负责审理此人。

  他不敢怠慢,最终得到了一份详细真实的口供,呈交御览。

  盛京,

  农历八月,就已经开始飘雪。

  小冰河的影响还未完全远去。

  行宫内,乾隆靠着暖炉,问道:

  “和珅,你怎么看此人?”

  “奴才觉得,这就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悖书生。”

  “你这个狂悖,用的好。”

  和珅心里一松,总算摸准了乾隆的脉搏。

  “区区一介秀才,竟敢对皇庄指手画脚。为民请命是假,包含祸心是真。”

  屋子里,温暖如春。

  可是和珅的背后,一阵阵透寒意。

  他似乎,对皇帝的了解又深了一层。

  依旧是恭敬的跪着,继续虔诚的聆听圣训。

  “给他拿锦凳。”

  “是。”

  “谢谢秦公公。”

  和珅小心的坐了半边,恭敬如初。

  乾隆用余光瞥见了,心里很是欣慰。

  继续斜靠着,说道:

  “外面的许多臣工,说祭祖期间,杀人不祥。”

  “朕觉得有道理,那就推迟一些,回京后再明正典刑。”

  ……

  和珅退出宫殿时,

  只觉得冷风一扑,被汗浸湿的衣特别难受。

  乾隆的最后几句话,在他的耳中来回轰鸣。

  “今日,敢说将皇庄分给无地佃户。”

  “明日,他会说啥,朕都不敢想。”

  “还说什么民最贵,社稷也贵,合着就朕不贵?他们怎么敢讲出口的?”

  “和珅你说,朕是不是给他们脸了?”

  “朕看这儒学,得改改了。有些落后于时代的圣人言,要改。”

  很显然,这是皇上的心里话。

  因为说话的语气略快,略气愤。

  皇上登基四十年,一向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动色,语速缓慢。

  今天,显然是气到了。

  不仅要明正典刑,还有杀一儆百。

  秀才的座师,县教谕,也被判了个斩立决,家眷流放宁古塔。

  回到府中,和珅闭目沉思了许久。

  他觉得,皇上和自己说这番话,是有深意的。

  琢磨半天,他悟了。

  将此案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写入邸报中,让五品以上的地方官都能读到。

  他们食君禄,理应有这份心。

  还有一个人要特意关照的。

  那就是曲阜孔家族长,理应体会皇上的深意。

  儒学,存世已两千年。

  有些狂悖大胆的言论,是该改改了。

  要不然,怕是要动摇国本。

  尤其是孟子这个老东西,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尽写一些不切实际的空话,蛊惑人心。

  混账,极其的混账。

  若是生在本朝,定叫他尝尝什么叫骏马弯刀。

  八旗的刀虽然钝了些。

  可索伦穷亲戚的刀还是很快的。

  ……

  和珅通过私人关系,给曲阜的孔氏族长写了一封信。

  信中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足足几千字。

  孔氏族长反复阅读了3遍,惴惴不安。

  他意识到了,这其实是皇帝的不满。

  这可不妙,是空前的大事。

  “通知下去,三天后开孔氏族老会。”

  “给学政大人送份请帖,邀请他参加。”

首节 上一节 178/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