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151节

  “我在胥江码头,混口饭吃。”

  “胥江码头,那可是日进斗金的好地方。”

  “那是范老爷的产业,我就是个把头,每天监督几十个扛大包的,运一趟发一根筹子。”

  王连升心情也缓和了下来,说话很随意。

  李郁的眼睛亮了。

  范家,那可是老熟人了。

  奇货可居,得好好利用一下,虎口拔牙。

  原来手底下十几个人,三五条枪,就敢摸老虎的胡须。

  现在,就更加敢了。

  “你先吃点酒菜,慢慢的和我讲讲胥江码头。”

  “陈舵主,想了解哪方面的?”

  “无所谓,你随便讲。”

  王连升一边狼吞虎咽,一边开始吹嘘了。

  从码头的吞吐货物规模,主要类型。

  到范家的利润,有哪些猫腻。

  再到背后是哪位官爷罩着,又有哪位官爷对码头虎视眈眈。

  事无巨细,都讲了一遍。

  李郁听的很认真,频频点头。

  还让人再拿点酒过来。

  “够了够了。”

  “你受刑了,喝点酒镇痛。都是好汉,喝点酒怕什么。本舵主一直认为,能喝酒的人,才有强烈的造反精神。”

  ……

  王连升没敢接话,默默喝酒。

  出了地窖,李郁问杜仁:

  “你感觉这家伙怎么样?”

  “阿郁,我总觉得这家伙很怕你,躲躲闪闪的。”

  “他在我的地盘上,畏惧也是正常吧?”

  “或许吧。”

  二人撑着伞,走上堡墙。

  雨水还是没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杜仁懊恼的指着西面说:

  “咱们的硝田,怕是完了。”

  “天灾没办法的,把现有的火药保存好,千万不能受潮了。”

  “这你放心,全部离地存放在木架上。坛口还加了蜡封。”

  李郁点点头,江南的潮湿,令人生畏。

  不过,最近的雨水有些反常。

  “这样下去,你说会不会发洪水?”

  杜仁一愣,想了想才说道:

  “照理说不至于,地方志记载,本府没有大洪水。”

  “没有洪水,不代表没有内涝。”

  李郁心生警惕,带了几个人穿着蓑衣,到堡外查看。

  李家堡的地势高,雨水能够快速排出。

  然而走到河边,发现已经找不到原来的码头了。

  “军师,止步。”

  “我来。”

  林淮生赶紧拦住,阻止了他想往前再走走的举动。

  怕他一步踏空,人就没了。

  ……

  林淮生解了腰刀,拿了一根竹竿,在水里小心翼翼地探。

  不一会,他捏着竹竿喊道:

  “河水涨了这么高。”

  李郁一惊,这都快1米了。

  “这雨连续下几天了?”

  “有5天了吧。”

  “走,去西边硝田瞧瞧。”

  毫不意外,硝田全部泡在水里。

  稻草碎屑,还有发酵物的泡沫,在水里自在的漂浮着。

  一股很不好闻的气味。

  令众人望而却步。

  “不必看了,全毁了。”

  “幸好在下雨前,那帮孩子还抢收了一轮。”

  21个幸存下来的孩子,对李家堡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

  这是一种在死亡边缘徘徊,却被人搭救后的心理重建。

  也正是李郁想要的。

  “回去吧。”

  回到堡内,李郁先去了那些孩子的住处。

  或许,叫宿舍更恰当,干净的大通铺。

  被褥,衣物都是新的。

  一群孩子正趴在窗口看雨,见到自己,面露喜色。

  纷纷上来问好。

  “堡内的环境还适应吗?”

  “住的是瓦房,一天吃三顿,以前想都不敢想。”

  李郁看着一群光头孩子,忍不住笑了。

  孩子们也跟着傻笑。

  这里面,他只记得李大虎一个人的名字,因为他个子最高。

  “以后,你们都姓李吧,跟我姓。愿意吗?”

  “愿意。”

  “好,从今往后都是我的义子。”

  “老爷,那我们几个怎么办?”几个女孩怯生生的提出了疑问。

  “也姓李,做我的干,啊不对,义女。”

  “谢谢义父。”

  李郁觉得,还是义父义子义女的称呼比较顺耳。

  其他的,总感觉不太正经。

  ……

  李郁唤来了杨云娇,给这些义子义女们做个名册。

  “老爷,今天那些战死的弟兄也有孩子。”

  “嗯,你想说什么?”

  “老爷何不把他们也编入一起呢?”

  李郁一拍桌子,这建议好啊。

  一群羊也是赶,两群羊也是赶。

首节 上一节 151/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