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124节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我们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共存的,必定要倒下一方。”

  见众人低头,不敢瞧自己的眼睛。

  李郁又放缓语调,说道:

  “先拿一家最大的开刀,其余的若是识相,可以代售卖煤饼。”

  “为了避免官府怀疑,若是还有不识相的铺子,马车撞,醉汉殴打,仙仁跳,失火,野孩子上门认亲,总有一款适合他。”

  “除非苏州人天天过寒食节,否则我们的煤饼一定会大卖。”

  “诸位,我只要结果。至于手段,你们自己选吧。”

  ……

  当天。

  整个苏州府江湖都知晓了,维格堂要做独家生意。

  谁要是阻拦,就别怪李大官人不讲江湖情面。

  次日清晨。

  苏州府九个城门外,官道上都有维格堂的人。

  见到砍柴的就拦下,告知他不可入城。

  一旁的衙役,也会凑过来。

  不怀好意的告诉运柴禾的人:

  “城中在抓乱匪,烧炭帮!”

  “官爷,我们是砍柴的,不是烧炭的。”

  “柴禾烧一烧,不就是木炭?”

  威胁非常好使。

  大部分人一听这混账逻辑,就默默的推着小车返回了。

  因为在大清,这事还真不稀奇。

  这个“烧炭帮”的说辞,是杜仁瞎编的。

  他经常和官府打交道,深得其中精髓。

  一旦有什么贼人,官府就会牵连一大片。

  抓人的理由,往往千奇百怪。

  什么老乡,同姓,这种理由都算还好的。

  甚至有因为贼人穿了草鞋,你也穿了草鞋,所以很可能是同类。

  ……

  大清的百姓,都已经司空见惯了。

  一句话,麻烦不找你,你不要自找麻烦。

  这几天,就别进城了。

  省的被当成什么“烧炭帮”,被扔进大牢一顿毒打。

  极少数几个愣头青,非要讲理。

  被好汉们拖到一边,慢慢讲理了。

  个人零售的柴禾渠道,都被掐断了。

  城中,售卖柴禾的店铺,正在陆续遇上麻烦。

  清晨,衙役突然赶到。

  将卧龙街小巷子里的一家柴禾店查抄了。

  现场扛走贴有白莲逆匪标语的铺板一张,如获至宝。

  既然和白莲逆匪有瓜葛,这事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

  恰好,这户人家还挺有钱。

  在查清之前,铺子先封了。

  刚运来的一船柴禾,就这样堆着吧。

  考虑到这个人有个远房亲戚,在松江府做押司。

  元和县衙的人,对于他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客气”。

  很简单,我们不让你屈打成招。

  万一,遇上懂行的过问,比较麻烦。

  我们让你自证清白,证明自己和白莲逆匪没有关系。

  一定要拿出铁一般的证据,证明清白。

  什么发誓,赌咒,这些都没用的。

  在没有自证清白之前,就待在牢里好好反思吧。

  反思深刻了,

  自然明白这铁证,其实不一定是铁元素构成的。

  很可能是银离子构成的。

  ……

  当天中午,又有一家柴禾店的掌柜,遭遇了百口莫辩的尴尬。

  一对流民模样的母子,扑通跪在了店门口。

  “俺是黄河边的夏雨竹啊,儿子,快叫爹。”

  “爹,我饿。”

  一个挂着鼻涕的孩子,哇哇的哭着,抱住掌柜的腿。

  “爹,我饿。爹,我饿。爹,我饿。”

  好似复读机一样,声音尖锐又高亢。

  掌柜的头皮发麻,从好言解释,到破口大骂。

  然而,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这种上门认亲,自爆家丑的事,太踏马刺激了。

  这种乐子,可不是经常能遇到的。

  围观的人里外三层,生意没法做了。

  半个时辰,掌柜的老婆来了。

  一见面,就破口大骂。

  把掌柜的老底都翻了出来。

  于是,变成了三方的矛盾。

  把一条街,搞的乌烟瘴气,交通堵塞。

  那女人看似憨厚,脏兮兮,可却是异常的口才犀利。

  一通哭诉,把故事描绘的跌宕起伏。

  从掌柜的年轻时候,渡黄河偶遇她。

  到怎么一见钟情,怎么私定一生,包括那些细节,那些承诺。

  围观群众听的是频频点头,慷慨解囊。

  这比茶馆里说书的都精彩。

  暴跳如雷的掌柜老婆,怒吼着要打狐狸精。

  又被无聊的吃瓜群众拦住,一顿劝说。

  无非是,人家来都来了,咋也得展示一下大妇风度。

  不能让外地人,小瞧了咱苏州宁的格局。

  总之,都是些看似在理,实则一肚子坏水的话。

  ……

  最后,巡查的衙役以恶意堵塞交通为名。

  把人全抓走了。

  铺子,自然也要关张。

  至于说何时能释放,那得等李大官人开口。

  一通组合拳下来,打的苏州城柴禾商人是晕头转向。

首节 上一节 124/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