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1147节

  这些经验会对以后军团的火炮配置提供足够的经验支撑。

  ……

  以目前的陆上道路情况,

  6磅炮应是主流。

  口径再大,就会大大拖累军团的行军速度。

  吴军后勤十分倚重航运。

  在水网密集地带是优势,一旦进入山区就成了劣势。

  苗有林又低声询问:

  “陛下,昨日那种火箭~”

  “寡人得告诉你,此次携带火箭弹数量不多,目前剩余多少?”

  一旁的秘书处侍卫连忙小声回应:

  “35支。”

  苗有林有些失望,

  他原本以为,攻城形态可以就此改变的。

  重炮轰塌、掘进爆破、蚁附攻城等办法都过时了。

  发射几千上万支火箭弹从天而降,把城池打成一片火海。

  ……

  李郁没有回头,也猜到了他的心思。

  干脆断了他的念想,

  说道:

  “此物制造困难,成本颇高,所以无法量产!只能在关键战场,偶尔为之。”

  “臣,明白了。”

  实际上,李郁撒谎了。

  火箭弹的铁壳子有点麻烦,需要小锤子精敲。

  产量不高,但是没这么严重。

  此次试射验证了威力。

  在以后很长时间内,吴军都不会再让这种武器出现在战场上。

  目的是——保密!

  火箭弹的技术含量很低,铁壳弹体加上3片尾翼,长长的导流杆。完全就是一个军事理念的突破。

  只要在战场频繁应用,敌人就一定会仿制。

  ……

  所以,

  最好的保密措施就是,不用。

  暂时不让世人意识到有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已经面世。

  昨日,

  选择在傍晚试射,包括阵地周围百丈驱除无关人等,都是为了保密。

  打清军,没必要搞武器代差碾压。

  田忌赛马的思想,再次熠熠生辉。

  ……

  不怕友邦惊诧,但怕友邦觊觎。

  将来帝国崛起进军南洋时,少不了一场恶战。

  到时候,

  吴国海军战舰的劣势追不平,就用舰载武器来追平。

  在关键的时间,赢下一场关键的海战足以维持南洋地区三年的军事优势。

  火箭弹壳子正常生产,但全部库存。

  以上,

  李郁不打算和任何臣下解释。

  ……

  吴军1个步兵排踏上越秀山。

  脚下踩着灰烬,步伐缓慢。

  因为燃烧不充分,许多灰烬里还藏着火星子。

  附近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呛人的刺鼻硫磺味道。

  四方炮台一片死寂。

  士兵们踩着梯子爬上去,见炮台各处尸体交叠,窒息死亡,相貌惊恐~

  大部分是被烟熏死的,极少数倒霉鬼是被烧死的。

  水缸里倒栽尸体,水窖里也飘着尸体。

  1名炮兵少尉爬上炮台垛口,瞭望南边的广州城,

  一览无余~

  他捂着鼻子,大声宣布:

  “传令调集500民夫上来清理尸体。”

  “再请总指挥,拨一个炮兵排。四方炮台尚他少数炮位可用,可小规模支援友军攻城。”

  ……

  由于清军当初设计建造的缘故,

  朝南一侧城墙偏高,未设垛口,仅留下了几处瞭望孔。

  这就意味着,

  炮手想挪动炮台火炮轰击广州,就得先挖大瞭望孔,将孔洞扩大到炮筒可以从中伸出。

  ……

  吴军的第一个攻击目标是——西侧满城。

  这完全是出于地理考虑,

  若先攻打东侧,大军就必须绕过越秀山,从更北边的官道过兵。

  远距离移动火炮、攻城器械费时费力。

  而且这样做就等于兵分两路了,万一有事很难快速驰援。

  综上考虑,

  吴军合兵一处,直接进攻满城。

  步兵在距离城墙4里处停住脚步,旌旗飘扬,错落分布,一个方块就是一个营。

  1刻钟后,

  推行的火炮越过了步兵。

  然后就地构筑炮兵阵地,驱使客家民夫以土袋垒起简易月牙形防炮工事。

  ……

  李郁突然放下千里镜,指着前方问道:

  “那是谁?”

  “乃是英德县衙役,林川,攻城时此人主动反正,带人砍下了知县的头颅。现为客家民夫首领。”

  “嗯。”

  林川此时特别积极。

  指挥着民夫搭建临时工事。

  此时,广州城清军按捺不住巨大的心理压力,先开炮为敬~

  自重5000斤的大将军炮喷出火焰,巨大的后坐力下,炮车瞬间向后移动1丈。

  一颗冒着烟的铁球蹦蹦跳跳,将路径之上的2名民夫砸成了一团难以形容的存在。

  林川只看了一眼,立马扭过头。

  忍住胃里翻江倒海,加入了垒工事的序列。

首节 上一节 1147/14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