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114节

  成了火药作坊的技术顾问。

  大约是所谓的“斯德哥尔摩效应”吧。

  伤也养的差不多了,每天忙忙碌碌的。

  听了李郁的来意,他解释道:

  “四川那边的硝洞,是最好的硝石来源。只要有几十个苦力,产量就很可观。”

  很明显,这不现实。

  五叔又提出了第二种方法。

  “盐碱地的表土收集起来,用草木灰溶液置换,也能得到硝。”

  可是苏州没有盐碱地,

  除非去扬州府的富安盐场、海安盐场。

  或者太仓州崇明县,都有大片的盐碱地。

  ……

  等势力扩张到一定程度,可以这样做。

  不过现在,李郁突然产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

  “五叔,你说我们能不能人为制造盐碱地?”

  “啊?”

  “对,可以吗?”

  五叔愣了,理论上是可以的。

  只不过,没人会往这方面想。

  毕竟江南的水田多珍贵。盐碱地,一文不值。

  这就好比一块金枪鱼肉,先腌了再放辣椒酱油爆炒。

  一般人的脑洞没这么大。

  “可以是可以,就是有点糟蹋地。”

  “没事,大不了我把周围的地全买了。”

  盐碱地,就是土壤中盐分含量太高了。

  苏州府不靠海,没法引海水倒灌。

  那就只能撒盐了。

  为了大清,啊不对,为了推翻大清,糟蹋几十亩地算什么。

  所有人听到的时候,都呆滞了半秒钟。

  军师这是什么魔鬼玩法,拿盐洒下去把周边全部变成盐碱地?

  传出去,怕不是要让农民心疼死。

  再说了,这盐也挺贵的。

  达文西都不敢这样发明创造!

  然而,李郁不这么想。

  有便宜的盐啊,去买渔盐。

  渔盐,是专供渔民买去腌制咸鱼的。

  比一般的食用盐便宜了太多。

  不过,渔盐有几个特点,粗,苦,杂质多,而且是暗红色。

  ……

  这些缺点,李郁都不在乎。

  直接去找负责的小吏,买渔盐。

  一间破烂的仓库,竟然是销售渔盐的官署。

  “大人,这位是维格堂的李爷,想买点渔盐。”

  小吏起身,疑惑的看着李郁,上下打量。

  就这衣着打扮,不像是吃这盐的。

  “这位官人,渔盐的滋味可不好吃。”

  “无妨,我不腌鱼。”

  “啊,那是干,干嘛?”

  “我想挖个池塘,灌点盐水,养几条海鱼。”

  李郁的一番话,差点把小吏震惊到摔倒。

  “官人,你莫不是拿我消遣?”

  “就你,也配让我消遣?爷要消遣,都是去眠月楼。”

  说着,李郁掏出一张银票。

  不多,就100两。

  “这是给你个人的,渔盐有多少,我要多少,照价全付。”

  “好嘞。”

  小吏兴奋的表情失去了管理。

  对着里头大喊道:

  “把咱们所有的盐都搬出来。”

  “爷,您坐树下,这边凉快。”

  小吏用袖子,在树下的躺椅上抹了三遍。

  才弯腰恭敬的邀请道。

  盐包装了4车,自有人推着帮忙。

  小吏则是蹲在地上,把银票翻来覆去瞧了一遍又一遍。

  平时里都是和苦哈哈的渔民打交道,哪有机会体验收礼的感觉。

  站起身后,他突然感觉腰杆都比平日也直了。

  先去镇上票号兑换成现银,然后才揣着两锭,踱着方步走进了院子。

  ……

  贱内在忙着烧饭。

  小吏清了清嗓子。

  “死哪儿去了?”

  小吏昂着头,看也不看。

  从袖中排出一锭银子,偷眼一瞅,她的眼睛亮了。

  再排出一锭,贱内笑的后槽牙都出来了。

  “给我炒两个小菜,温一壶黄酒。”

  “好呀好呀,你热不?奴家给你烧洗澡水,炒几盘小菜,再下碗黄鳝面。”

  小吏吃饱喝足,浑身轻松。

  剔着牙想,

  难怪,老爷们一个个看起来那么自信,宅内妻妾还很温柔。

  原来都是这银子撑腰。

  ……

  李家堡的人被全部动员了起来。

  撒盐!

  这个有些脑残的决定,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李郁骑在马上,看着这些人的反应。

  原堂口兄弟,和清月村的人,虽然不理解,但是没有人提出异议。

  而那些堡外的流民,反应就不一样了。

  有人叽叽喳喳的议论,这么做不对。

  多好的水田,就这么糟蹋了。

  什么理由,也不能做这种伤天和的事。

首节 上一节 114/5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