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开局炼制僵尸,老朱震惊了

大明:开局炼制僵尸,老朱震惊了 第365节

  即便是如此,整个路程时间,也能压缩在两天之内,这放在以前,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如今只要把铁轨铺设过去之后,就能实现了!

  在汉中府停留了两天,朱标就带着一帮大臣直接返回了西安府。

  又一次的大朝会上,修建汉中到西安府铁路的提议,得到了朝堂大部分人的支持,并且户部计划在开春之后就开始动工修建,年前就已经开始筹备工作了!

  实际上筹备工作,张紞这边早就让户部一些人私底下早就进行了!

  当然,光是修建汉中到西安府的铁路,显然是不够的!

  朱元璋和朱标商量过,以国库目前的财力,除了修建汉中到修建西安府的铁路,再修建一条从西安府到应天府的铁路,也不是问题!

  如果西安府到应天府的铁路能够修建成功,那等于是缩短了西北到江南的距离,对于两地的经济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事情!

  张紞作为户部尚书,虽然觉得有些肉疼,但同样也觉得这个计划的确可行,于是也安排了户部的官员开始计划和考察修建西安府到应天府铁路的事情!

  但没想到的是,因为这条规划当中的铁路线,朝野又开始震荡了起来!

第264章 :故友之子,方孝孺向朱栎讨人情

  规划中的西安府到应天府的铁路线,是从西安府出发,一路往东,先抵达重镇洛阳,然后是开封府,随后再往东南,走淮西等地抵达应天府外的长江北岸!

  这样的显露规划,也是符合日后整个铁路网的布局的!

  从开封府开始,还可以规划北上和直接南下的铁路网,从中原腹地可以辐射整个大明!

  开封地区,也将会是日后整个大明中心的铁路枢纽!

  毕竟开封的地理优势摆在那里!

  朝堂上,因为大臣们去过汉中,体验过了火车之后,对于修建铁路铁轨自然是支持者居多,反对的声音同样也有,但已经被支持的声音给掩盖了,根本无足轻重!

  但朝堂的问题解决了,民间的问题却没有解决!

  这个时期的老百姓,大部分都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字,思想更是愚昧,容易受人蛊惑!

  但凡是别有用心的人,只要在民间散步一些言论,就很有可能煽动起老百姓激起民变!

  洪武三十年正月,刚开春的关头,汉中府和西安府的铁路正动工没两天的功夫呢,就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了!

  说是开封和洛阳一带反对朝廷修建铁路的声音此起彼伏,而且这些声音多来自民间老百姓!

  尤其是开封那边的情况不容乐观,也不知道是谁散步出去的言论,说是朝廷要在开封修建很多铁路线,将会征收不少老百姓的庄稼地和房屋!

  虽然朝廷的确是这么打算的,也会对这些因为铁路线损失了庄稼地和房屋的老百姓进行相应的赔偿或者补偿之类的,但是别有用心之人却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

  毕竟开封为铁路枢纽的布局是一个很长远的事情,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做成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老百姓可不知道这些啊,只以为用不了多久朝廷就会开始大面积征地之类的事情发生了!

  土地那就是老百姓的命啊!

  一听到自己赖以为生的田地可能不复存在了,这帮老百姓还不得急眼?

  于是就发生了不少老百姓纠结起来,冲击当地县衙的事情发生了!

  朱元璋和朱标在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父子俩的脸色都阴沉到了极点!

  他们都明白,肯定是朝廷当中有人煽动了老百姓,释放了一些不利于朝廷的言论到了民间,才引起的民变!

  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接触到朝廷规划铁路线这样的事情的!

  “没想到啊,如今形势都已经如此明朗了,居然还有人贼心不死,还利用起了老百姓,来和朝廷对抗!简直是其心可诛!”

  “这帮混账,真以为利用老百姓搞出这些动静,就能阻挡朝廷继续修建铁路了?”

  朱元璋怒急,但同时也被某些隐藏在暗中,还在处心积虑搞破坏的人给气笑了!

  大势所趋之下,这些见不得光的玩意,使用这种小手段,也只能算是螳臂当车!

  但心头愤怒也是真的!

  “爹,当务之急,还是儿臣亲自去一趟开封府,先安抚一下民心!”

  朱标这时皱起了眉头,对着朱元璋提议道。

  他这个当朝太子的话,在民间还是有威望的,相信他去了开封之后,必然能够解决当地老百姓心头的疑虑,那些处心积虑搞破坏的人,自然也就做了无用功了!

  “也罢,你可以去开封,另外让蒋瓛带着锦衣卫跟你一起去,找到暗中策划民变之人,将其直接带回西安府!”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抹阴冷之色,谁敢阻挠大明的变革,都将成为他朱元璋的刀下亡魂,看样子这一次又得大开杀戒了!

  数日之后,朱标就带着一群锦衣卫抵达了开封府。

  如之前所预料的那样,朱标这个皇太子一出现,很快就稳定了局势,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很快也都安抚了下来。

  同时,锦衣卫也顺藤摸瓜,抓捕了大批在民间散播不实言论的人,一个个统统押解回京!

  没多久,还在汉中府的朱栎也得到了这个消息!

  据说这一次在开封府那边搞事情的,大部分全都是儒家的那帮读书人,其中几个带头的当代官员,也是受了礼部侍郎吴由的指使!

  连带着这位礼部侍郎也直接被锦衣卫给抓捕进了昭狱当中,牵连进这件事情的官员,其实并不多,也就十几个而已,但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却多达348人!

  当然,就这点数量,实际上比起历史上的洪武四大案来说,恐怕连一个零头都比不上了!

  就算是全都砍了,对朱元璋而言,也不会激起心头多大的波澜!

  朱栎也没把这件事情当回事,实际上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像是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想要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事情!

  杀一批,融合一批,无非就是麻烦一点,但改革的进程却是无法阻挡的!

  然而让朱栎没想到的是,没多久,方孝孺居然就因为开封府民变的事情找到了自己!

  不过这老小子明显心头有什么顾虑的样子,一开始来找朱栎的时候,还顾左右而言他,一个劲的旁敲侧击。

  “方大人,如今你又重回朝廷中枢,而且还担任了都督佥事一职,官阶正二品,等同于六部尚书。”

  “不过你并没有实职,依旧在本王的王府内教书,是不是心里有什么想法?”

  一开始,朱栎也没想到开封府民变的事情上,只以为方孝孺应该是觉得自己也应该为改革出一份力,不能再继续留在汉王府教书了,所以才来找的自己。

  实际上都督佥事是武官,让方孝孺这样的文臣占着这么一个职位,也是无奈之举。

  毕竟文官的职位给了方孝孺,那就得让方孝孺回朝廷中枢了,给了你官职和权利,那你也得干事对吧?

  武官在这方面就没有太大的约束,更多的都只是个虚衔,并非是实职!

  武官只要没有兵权,实际上也就是个光杆司令而已!

  就如淮西勋贵,不打仗的时候,只有少数几个还在带兵的,大部分人其实都只是挂个职,平日里屁事没有!

  即便是蓝玉这种带兵的将领,如今主要负责的,还都是在皇卫学院当中当教官而已!

  所以方孝孺也等于是个闲散人,空顶一个名头,结果还在汉王府当中教书呢!

  但实际上方孝孺并不着急马上回到朝廷中枢,因为他如今是汉王府的教谕,不管是世子朱匣秋,还是朱匣烽他们几个,都和方孝孺存在师徒名分的!

  这其中的好处不言自明!

  更何况留在汉王府,他就是汉王身边的人,真的回到了朝廷中枢,反而距离汉王父子几人又产生了一些距离了!

  当然,回到朝廷中枢,那也是迟早的事情,方孝孺只等朱栎的安排,所以在这方面,他根本就不着急的!

  “殿下,下官可没这个意思,何时回朝廷,那也是陛下和殿下决定,下官只听从安排即可!”

  知道朱栎误会了自己的来意,方孝孺一头的汗,赶忙苦笑着解释道。

  面对朱栎,方孝孺只能自称下官,而不能称臣!

  整个大明朝,只有两个人能让官员称臣的,一个是皇帝,另外一个就是储君!

  面对其他上官或者皇子,所有官员一律只能称下官!

  “哦?那你今日跑来找本王,总不会就为了跟本王扯这些有的没的吧?”

  朱栎闻言,反而纳闷了起来。

  “其实下官今日……罢了,下官就豁出这张老脸直说了!”

  “今日来见殿下,其实是下官想要向殿下讨一个人情!”

  “殿下可曾知道开封府民变的事情了?”

  方孝孺最终还是一咬牙,直接谈到了正事上。

  “这么大的事情,本王自然也听说了!”

  “怎么你来找本王,是因为开封府的事情?”

  朱栎皱了皱眉头,随即又恍然了!

  应该是那些搞事情的官员当中,有人和方孝孺交情匪浅,要不然方孝孺也不会说来自己面前讨个人情了!

  “这次陛下抓捕的开封府当地官员当中,有一个叫李忠的人,那是下官一位故友的儿子!”

  方孝孺苦笑着解释道。

  这个李忠,乃是开封知府,也是方孝孺已故老友的儿子,平日里方孝孺也是将李忠当做亲侄子来看待的!

  “伱来找本王,就是为了让本王给这个李忠求情对吧?”

  朱栎顿时明白了方孝孺的意思。

首节 上一节 365/4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永乐:我刚登基,老爹咋活了

下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