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是西方世界的上帝之鞭

大明!我是西方世界的上帝之鞭 第32节

跪谢诸位大大了!.

第53章朱标:父皇已经有10个儿子了,未来还不一定有多少!

应天府,此刻,朱元璋看着手中的奏折,有些心不在焉!

大明精锐北伐鞑子,此刻,两路军,都不曾传回消息,让他有些担忧。

“父皇可是担心,北征大军的情况?”

朱标作为太子,看着自家父亲,看着地图,又陷入沉思,他开口询问道。

对这次的北征军,他也是有牵挂的,他的弟弟,秦王朱樉,就去了战场上,小时候,两个人关系就很好。

相差两岁,小时候,自己父亲一直都在打仗,母亲忙着生孩子,管后勤,喂前线军士做衣服。

根本就没有功夫,去管自己的儿子。

他作为老大,自然是第一时间,就管理了自己弟弟的日常。

历史上,如果不是这位朱标,估计那位朱樉,都被朱元璋砍了八百回了。

朱元璋想要让朱樉回到应天府,结果,还是这位沟通了自己的父亲,才让儿子回去就藩。

从这点上看,朱标对自己的嫡亲的弟弟,还是很好的。

“这次北伐,数十万大军,怎么能不担心呢?”

朱元璋叹息一声,对数十万大军出征,每次都是关乎国运。

他怎么可能会不担忧呢?

“大将军和文忠大兄,都是能征善战之辈,这次,绝对不会有问题的。”

朱标赶忙安慰道。

“是啊,天德和文忠,都是我能信任的人,哎,对了,你就不担心,你二弟那小子?

14岁的孩子,就敢上战场,说是为了自己,拼一个前程,你觉得如何?”

朱元璋看了一眼自己这个儿子,说实话,他对嫡长子,还是很满意的。

后来,马皇后死后,为了让这个儿子根基稳固,他虽然一直都在找美人,也不断的生儿子。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地位稳固,他从来都不曾再立皇后。

嫡子继承制度,还是很重要的。

努尔哈赤就娶了四五个正妻,最后,他的嫡子,一大堆。

第一个大妃,生了褚英,代善。

然后第二个大妃生了莽古尔泰。

第三个大妃叶赫那拉生了皇太极。

第四个大妃生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而后来,更是因为这个制度,造成了储位选择太多,甚至后人,各种猜测,皇太极的汗位,到底是继承,还是夺取。

听到朱元璋提及自己的弟弟,朱标内心,也是一阵恍惚。

“儿臣也想弟弟了,但是,弟弟曾经跟儿臣说过,他要为儿臣分忧,我觉得,弟弟说的是有道理的,父皇已经有了10个儿子了,未来,可能还有更多的孩子。

如果父皇准备,将这些儿子,都分封为藩王,到时候,每个儿子一个城市做封地。

如果儿臣,要是也跟父皇一样,剩下10个孩子,未来,还会进行分封。

等到儿臣的孩子,在生的多一些,那我大明未来,甚至都会出现,地不够分的情况。”

朱标开口,直接让朱元璋愣住了。

是啊,自己已经有了10个儿子了,现在正值春秋鼎盛。

以后,自己肯定还会生孩子。

多子多福,已经刻在了他的骨子里,小时候,他们家穷困,自己的父母,哥哥,都是饿死。

当年,他能够活下来,也是因为自己的姐姐,李文忠的母亲。

所以,他对亲情还是很看中的。

朱文正,这个侄儿,当年,在洪都保卫战,抵挡了陈友谅60万大军攻击。

朱元璋曾经问他,想要什么封赏,他也是跟自己说,要让自己先赏赐别人,他不着急。

让他更喜欢这个侄子,可惜,后来,赏赐常遇春等人,他的内心不平衡,各种作死,被朱元璋训斥之后,竟然跑去要投靠张士诚!

这脑子,真不清楚,到底是怎么长的。

洪武3年,朱元璋给了他8岁的儿子,封了靖江王。

就藩桂林。

对这个侄子,也算是够意思了,对侄子都是这么好,更不用说,对儿子了。

而朱允炆上来,第一个想的,就是削藩,其实,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对于藩王制度,问题还是很大的,明朝后面,每年藩王的俸禄,就占了明朝税赋的3层。

这还是朝廷不断削减,低等级宗室的供应。

听到了自己儿子的话,他的内心,也产生了怀疑,之前,自己想要让儿子,不会如同曾经的自己一样。

承受饥饿,这真的错了吗?

“你倒是给咱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朱元璋看了一眼自己的这个儿子,开口询问道.

第54章朱元璋:藩王制度,很是不妥!(求鲜花,求收藏)

“儿臣以为,二弟,在给我大明藩王,寻找一条全新的道路,如果,二弟真的能够成功,未来,我大明的藩王,想要封地,就带着军队,自己去打,如果能够打下来多少,就给他们多少。

到时候,封地每年,给朝廷,上交部分税赋,就可以了。

至于内政,朝廷也不会去干涉,只要不造反就行!

儿臣以为,这样一来,弟弟们,也是愿意的,父皇给他们的封地,他们是不能当独立国主的,相反,自己打下来的地方,就如同是独立的国王。

哪怕是未来,他们不认可大明,分裂出去了,也还是我大明的血脉!”

朱标直接说出了,让朱元璋都惊愕的话。

分裂,是的,当初想着分封的时候,他可是从来都不曾想过,这些藩王造反的,甚至,想过,也不会当成什么大事儿。

自己大儿子,掌控着国家精锐的军队,其他的儿子,掌控的不过是少数的军队,就是为了保护他们安全的。

但是,现在,听自己儿子的话,其实,这种事情,并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历史上,分封出去的藩王造反的事情,是非常常见的。

西汉开始的七王之乱,人脑袋打成狗脑袋的,都是宗室。

而唐朝时期,李世民的儿子,齐王李祐,就是谋反,而被李世民赐死。

这个时候,听到了这个儿子说出来,他不得不考虑一下,万一,自己的哪个儿子,到时候,真的造反了,又该如何应对。

杀了,还是。

没想到,没有想到啊,看来,诸王就藩的制度,还是有待考证啊!

“罢了,既然,你和老二,已经有了定计,那咱倒是拭目以待了,希望你们兄弟,能够给咱看到,让咱认为,更加合适的方案!”

朱元璋看着自己的大儿子,看来,自己的大儿子,已经长大了啊。

“明年,你就要跟常氏成婚了,也是大人了!”

儿子都大了,自己,也老了啊!

自己这个年纪的时候,自己的父母,都已经饿死,他都已经开始谋生了。

想到这里,他对自己的那个二儿子,倒是更加欣赏了。

是啊,自己当年,也是这个年龄段,出去自行谋生的,若是自己这个儿子,真的能够成功。

未来,安排这些儿子,也未尝不可。

此刻,在应天府门口,一骑军卒,背着一个三角形的红旗!

“红旗捷报,600里加急!”

这骑卒,进入应天府门口,就第一时间,大声喊道。

在古代,交通是不如后世的。

战争或者是出现什么重要的事情,就需要快速的传递消息。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部门,驿站。

驿站平日里,归属某个地方或者部门。

大多数驿站,都是有1-2匹马,用来传递消息。

如果是战争胜利,他们就会第一时间,通过战马,快速的传递消息。

就像是传递战胜,或者是战败的消息,所谓的600里加急。

这个传递,并不是一个人,从西北,或者上千里的地方,跑到应天府。

首节 上一节 32/2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特种兵:签到一百天,活捉秦三炮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