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仙师:我赐皇明五百年

大明仙师:我赐皇明五百年 第57节

朱瞻基吵得烦,干咳两声,高呼。

“太子口谕…!”

霎时,群臣安静了下来。

“诸卿且回,积极备战。”

说完,朱瞻基折身就要回去,被人一把拽住。

“太孙殿下,就,就完了?”

朱瞻基嘿嘿一笑。

“对,完了。”

说罢也不管这帮大臣什么反应,一溜烟跑了。

而此刻最兴奋的,莫过于人群之外,静静注视着这一切的郑和。

永乐朝最强大的海军之一,就是他郑和统领的舰队,那也就意味着这一场远征倭国,他三宝太监要再一次光宗耀祖了!

他要向全世界证明,就算没有了jer,依旧可以是真男人!

与此同时。

建文时空。

应天燕王府,书房。

“殿下放心,你这段时间消失的消息被二殿下第一时间封锁了,并未引起动乱。”

黑衣道衍坐在朱老四的对面,眉头紧皱着,试探性询问。

“殿下此次消失,可是?”

稍稍深吸了一口气。

“对。”

朱老四点了点头。

“仙师可说了何时到来?”

道衍和尚一心想着和季伯鹰论道,昨晚得到朱老四带话,回庙里之后,激动到大半夜都没睡着,硬是起床敲了几个时辰的木鱼。

“大师,你还是先听本王讲完吧。”

朱老四稍作准备,接着一股脑将在洪武课堂上听来的一切,尽数讲给了道衍听。

道衍和尚的眉头,听的越来越紧,眼神中同样有着惊叹。

“区区岛国,竟是有这般海量白银。”

“殿下也不必忧虑,洪武年遗存下来的水师尚有战船千艘,整顿一番,组成一支远征大军,应该问题并不大。”

“嗯。”

朱老四点了点头。

“本王担心的是,本王若去征倭国,应天何如。”

毕竟应天紫禁城里还住着一个朱允炆,老朱四怕自己一走,这兔崽子就搞事。

道衍听完,倒是笑了。

“殿下原来为此事烦恼。”

“倭国之战,在于顺利航行渡海,并不在于领军之人。”

“老衲有一策,可以大殿下为主帅,命朱能为副帅,郑和为航队指挥,发兵十万,定可一举荡倭。”

朱老四听完,自然明白道衍这是什么意思,以朱高炽为帅,可以积攒朱高炽的军功,推高朱高炽在军中威望,如此就可以让靖难武将们不再一股脑的凑在朱高煦身边。

“郑和?”

“对,此人虽是无根之人,但身负航海之能,选他必定没错。”

朱老四沉默片刻,点下了头。

“明天早朝,本王会宣告天下,远征倭国。”

………………………

洪武时空。

夜,垂暮而至。

秦淮河上,灯红酒绿,坠着灯火的游船来回不绝,五陵少年们仿佛有着无穷的精力,哪怕是到了繁星漫天的深夜,依旧在喝酒作乐,释放着亿万精…力。

醉仙楼阁顶雅间,窗畔。

大梦一场的季伯鹰站立于此,惺忪睡眼望着秦淮景致,刚睡醒的他有着一种不真实感,吹着风,独属大明的时代感才逐渐回归。

手中薄荷细烟静静燃着,已至燃尽。

屈指一弹,灼烧的烟头于半空划出一道优美的抛弧线,不偏不倚,飞落于楼下一老翁头顶。

再看窗畔,人影,已然不见。

“主人~”

“韩国公于楼外求见~”

楼上怜香声音刚起,楼下门处的惜玉便是惊呼了起来。

“哎呀!韩国公!您脑袋着火啦!”

……………………

「正统-景泰」联合时空。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三,土木堡。

狂沙呼啸,弥漫了天际。

——————————————

PS:【土木堡之变,这场乌龙之战,是明朝极为重要的转折之战,不论是大明国运还是国策,亦或是朝局结构、天子皇权,勋贵、皇帝、文臣,都在土木堡之变后发生了根本性的结构变化,这些并不是打一顿堡宗就能解决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循序渐进的原因,我们要做的,是从土木堡之变中解析出明朝转折的变化,透过这些变化来扭转自土木堡之后大明一落千丈的国运,这才符合本书的主线。】

【明朝第一转折——土木堡之变,即将为好哥哥们展开。】

【月初第一天,求一波月票吧,前几天月票确实惨淡。】

【么么哒。】

第64章 王振:论兵力,优势在我

(求追读!)

土木堡,地处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内侧。

属长城防御系统中的一部分,与榆林堡、鸡鸣堡并称为京北三大堡。

整个堡城呈船型布局,南北宽约一百五十丈,东西长有三百丈,土筑砖包的堡墙高两丈左右,其内卫所百余户。

不过自永乐之后,仁宣二宗的绝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了民生内政。

整个洪熙、宣德的十年期间,都未曾对蒙古动过兵,基本是以朝贡拉扯、维持稳定。

如此一来,朝廷自然就没有去顾及这些为太祖太宗最为得意的边防卫所,在边防将领大肆土地吞并之下,至正统年间,卫所兵十不存一。

所谓卫所兵,就是军屯,士兵入军籍,七成耕地,三成训练,说白了就是给你一块地,自己种地养活自己,完全自负盈亏。

太祖朱元璋曾经极为得意的说,他养军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如果严格按照老朱的想法去贯彻实施,自然可以达到这个结果,比如永乐年间的卫所兵就维持着很强战力。

但是到了宣德年间。

宁做流寇,不供卫所。

就算明律规定,军户逃跑,以逃兵罪算,抓住死刑,儿子阉去,妻女充公,但依旧遏制不住卫所兵逃跑的速度,全国逃亡卫所兵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六十万!

据《明宣宗实录》记载,宣德八年十一月,山东巡按张聪至辽东巡视,竟然发现山海关的守备兵力仅五六人。

你敢信?

山海关如此重要的战略重地,守军竟然是个位数!

不过倒也怪不得这些卫所兵,太特么苦逼了。

地都没了,还得背着沉重的徭役给边防将领打白工,关外如果有战事还得自个筹口粮出去干仗。

最后,地都没了,还特么得交税!

我地都没了,交鸡毛啊?!

并且这军户规定世世代代子孙往下传,可以说是后世十八代都完全看不到希望。

心一横,脚一跺。

GNMLGB,润了。

风,扬起尘沙。

占地千亩的土木堡,败落的建筑屋,按规定这里应该有上百军户,可现在只有零散的十几个衣着简陋的军士时而来回。

首节 上一节 57/6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不当谋士的我汉末求生

下一篇:特种兵:签到一百天,活捉秦三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