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仙师:我赐皇明五百年

大明仙师:我赐皇明五百年 第424节

季伯鹰将斗笔放置于笔架,随后目光扫过在场的这一众天子储君。

“这两个问题,你们接下来有一年半的时间去认真思考,在一年半后上课之前,将这两个问题的作业交上来。”

“照旧,会有批改得分。”

“这一次,我会亲自批改。”

“记住了。”

“这个得分,同样影响着你们的帝王等级。”

座位上的众人,都是一个深呼吸,目光全数凝落在宣纸上的这两行字。

其中也包括老朱。

老朱的目光,主要凝聚在「探究崇祯亡国之因」之上。

这对于老朱来说,极为重要。

他是开国之君,崇祯是亡国之君。

老朱自己都很难预测,在这实践课之上,如果自己见到了崇祯时空的崇祯帝,第一时间究竟会干点什么,是给崇祯一刀,还是给崇祯两刀。

“在下课之前,由阿标给你们复习一下之前所讲的课程重点。”

话音落。

这帮天子储君以及重臣,都是不敢再有分毫开小差的念头。

因为,下一次上课就得是一年半之后了。

而这一年半时间中所要做的事,都在阿标所要讲的复习课程之中,必然是要好好听。

不然一年半后评个等级黑铁,那在祖宗面前可丢尽脸了。

“仙师!”

正当阿标准备起身开讲,李二的声音却是率先一步,身形更是顷刻冲上了讲台,望着季伯鹰的眉眼之间,透着急迫之意。

“嗯?”

季伯鹰瞥了眼李二,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这老小子,莫不是又要赊账?!

“世民恳请一个问题。”

季伯鹰眉头一皱。

娘的,真当老子这里是网贷了?想借就借!

但转而一想,既然这李二合同也已经签了,并且各方面配合度也很好,若是再当众拂了面子,有损彼此间的合作信誉。

“讲。”

李二得到仙师准允,心头瞬间一松。

他原本已经做好了被仙师拒绝,做好了死缠烂打问到底的准备,没想到仙师竟然答应的这般顺利。

欣喜之余,深吸一口气,开口道。

“世民想问的是,为何我大唐后世天子,会死于宦官之手!”

话音落。

李治以及七十老妪武曌,目光都是凝落在仙师之身,眼神中透着对真相的渴求。

他们这一家三口怎么都想不通,威压四海、雄武天下的大唐天子,竟然会被宦官弄死,而且还是好几个都被弄死,这完全不符合逻辑!

闻言,季伯鹰眉头一皱。

这李二怎么知道这茬事?

目光扫了眼李二身边,赵大还在低着头认真看惜玉递给他的合同,这赵大果然是靠政变上位的,做事就是严谨。

而老朱,则是尴尬的摸着后脑勺,脸上一副笑呵呵的模样。

就这个笑容,季伯鹰大概明白了怎么回事。

“三个关键词。”

季伯鹰将目光从老朱身上收回,看向李二,淡淡开口。

‘三个关键词?’

李二、李治、武曌,这父子儿媳三人组都是面色一凝,不大明白仙师话语之中的意思。

“请仙师明示!”

李二眉宇紧蹙,再次行礼。

包括李治和武曌,亦是都跟着行礼。

他们三个深知,这三个关键词对于大唐而言,有着颠覆式的帮助。

“李隆基。”

“安禄山。”

“安史之乱。”

仙师之音,淡淡响起。

对于这三个词,李二与李治听的一脸不解,可武曌则是脸色骤变。

因为她对第一个关键词并不陌生,为巩固皇权,她杀了数百李唐宗室,可唯独钟爱一孙。

这可是她最为宠爱的‘太平天子’啊!

“三郎?!”

——————————

PS:今早得闻七月新番逝世,虽未有交集,亦表以哀悼。

斯人已逝,先生千古。

诸位兄弟,身体为重,切勿熬夜伤身,改去日常中的不良小习惯,从细节做起,望兄弟们都能无灾无难,幸运安康。

224.第224章 天上下刀子?!李三郎:天下皆

‘三郎?’

武曌一语话音方落。

李二与小野鸡(李治)都是下意识偏头看向武曌,眉宇间透着疑惑询问。

刚经历过一场激烈的古氏三通按摩法的武曌,在李二这父子两人的注视下,不由是感到腿脚一软,但依旧是提足了气,开口说道。

“三郎就是李隆基,我儿李旦第三子。”

‘李旦。’

李二死的早,他当然是不知道李旦这小子是谁。

同样,小野鸡也不知道。

毕竟在小野鸡的时空,他这会的进度连武则天封后都没到,李旦也还没有出生。

“此子天生聪慧,颇具帝王英气。”

“我曾言,天下倘若交予此子手中,必可四海安定,是为太平天子。”

武曌言语至此,眉头微皱着。

她同样有着疑惑,为什么关键词会是李隆基,虽然她很宠爱这个孙子,但是皇位怎么轮都不应该轮到他头上才对。

“敢问仙师,三郎可登基为帝。”

面对这个七十老妪的问题,季伯鹰高低卖了个面子。

“嗯。”

微微颔首。

得到仙师确认之后,武曌神情先是一愣,接着坦然,脸上露出了笑意。

她近些年,在政权稳固之后,娱乐活动就多了。

虽然大部分时间都一心扑在了怎么和男宠happy这件事上,但是每到午夜梦回之际,这个牛叉的女人总是会想到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江山未来,该当如何,要谁来接自己的班?

儿子?侄子?

这天下是应该继续她创立的武周,还是恢复李唐。

不过从武曌方才脸上这一抹笑意来看,从武曌的内心深处来说,她还是倾向归国李唐。

并且。

历史轨迹,也证明了这一点。

武曌晚年,重立李显为太子,并且大概率是故意纵容了神龙政变的发生,不然就以武曌的犀利手段,绝不可能那般轻易被搞下台。

首节 上一节 424/6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不当谋士的我汉末求生

下一篇:特种兵:签到一百天,活捉秦三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