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51节

  怎么的呢?

  那你来这一趟是,专门来问我是不是娶妻的吗?你直接写信问不就是了!

  “哦,之前给你回了一封信,不过天干大旱,道路民乱,那时还未曾安定下来,难以送达。”

  “既然来了,你问的事情便可亲自告诉你,”曹操顿住脚步,将他知晓的关于董昭的过往,尽皆告知张韩。

  而且董访如今也在陈留任了治中从事,隶属于程昱麾下,程昱一直听取张韩的意见,在恩威并施与董访交好。

  听完后,张韩拱手道:“在下为主公计,可用董访联络其兄董昭,招揽至麾下,为主公在汉廷奔走。”

  “此事,算是高顺提醒了我,又得仲德先生书信详解,才知晓董昭可用。”

  “一个好的外交之才,同样难能可贵,若是能拉拢,一定会给主公带来莫大的好处,譬如孙公祐……实不相瞒,糜氏并非在下去拉拢的,韩不过在家等待十日,公祐就将人为我从徐州带来了。”

  “哈,原来如此,”曹操闻言放声大笑,同时心中记住了张韩的话,外交之才同样难能可贵,既已发现一位,应当立即招揽。

  “伯常所言,我尽记在心中,”他眼神中,多了不少赞许之色。伯常心思又成熟了许多,眼光自然高远,如今已不再将徐州看作危机难解的局势了。

  他在远谋长安,谋天子道义。

  如今人心依旧向汉,汉廷的许多任命、诏书等,在腹地依旧很好用,譬如当初金尚,凭借一道旨意,就能得到小半人的支持。

  这说明,天子的旨意,虽没有了皇权的威慑,但却还可以给人一个“顺从”与否的选择。

  想站队的人,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站队,这就算是最大的作用了。

  念及此处,曹操不免心中浮现出一个极其重要、万分好奇的问题。

  他想摸一摸张韩的底,是否和荀彧的一样。

第63章 远交近攻,养狼为战!

  “伯常可是认为,长安天子随时会有异动,方才想联络董昭前往交涉?”曹操先问了一个看似浅显,但已有猜测张韩心思的问题。

  张韩正色,拱手道:“天子思归,定会策划迁回,而雒阳已毁无法居住,自当召令救驾,那时候天下诸侯会如何抉择?”

  “在下认为,无论他们如何抉择,主公即都该第一时间,义无反顾的去救驾!如此,仁名、忠君、体国之名,将传遍四海!”

  “若天子在,我又该如何自处,想来却也是掣肘……”曹操假意感慨,抬头望天,实际上余光瞥向张韩,面露一丝狡黠之意。

  “奉天子以令不臣!”张韩铿锵有力的说道,“主公当假持天子之剑,代为扫清六合之乱,令分崩离析的大汉再回鼎盛。”

  好,好一句奉天子以令不臣。

  曹操心里暗暗惊喜,但在此刻,他快速的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若得大业,之后如何呢??”

  这不是策略,曹操不是这样好高骛远的庸碌之人,他真正想要问的是,张韩的心。

  张韩低头思考了片刻,抬头道:“周三分天下而有其二,犹以臣事殷,圣人谓之至德。后,商无道,怀至德者当仁不让,则可取而代之。”

  “哼哼,呵呵呵,哈哈哈……”曹操惊愕片刻,旋即仰天大笑,黑灰参半的胡须飘扬,心中顿时一片开明。

  张伯常,好一句怀至德者,可取而代之。光是这句话,就已经明心,他定是向着我而非是向着汉的。

  更何况,前半句已经说明了大方略,连大义道途都已经想好如何走了,不愧是我曹某看中的女……的年轻翘楚!

  这番话,我日后定要写进诗歌之中!

  曹操却没想这么远,只是心中有过此念头。

  现在的他,还依稀是那个想要留名青史、震古烁今,做乱世国柱英豪的征西曹。

  但张韩的一番话,却让他的念头通达,如同醍醐灌顶,想要做那至德者,不必朝夕忧虑迷茫,应当留于长远。

  当前,先取天下!

  ……

  彭城。

  城门大开,曹操引军仪仗、列队迎刘备,两侧站城内官吏,远处有彭城百姓。

  有儒生见此景,广为传扬。

  刘备身后追随而来的百姓,见粮食、水壶已痛哭流涕,感激涕零。

  此事,转瞬间如潮水般传进徐州之內,在短短十几日之中,不断发酵。

  让整个徐州可谓蠢蠢欲动。

  连刘备这样的仁君都走了,弃徐州而投曹,证明吕布之政乃是暴政!非仁!

  “我曾听闻,玄德公立志要往仁义之地!此志不渝!而今他弃吕布而投曹!诸位可细思之……”

  “我欲投曹,宁可隐居兖州,也不在徐州眼见尸横遍野。”

  “不错,我等无力抗衡,人微言轻,但却可弃之如敝屐!”

  ……

  “那些商贾之家,同样也在举家迁徙,我听闻,还有几万百姓跟着刘使君一同离开,夏丘几乎是座空城……”

  “百姓可往,家业可弃,也要离吕布而去,徐州何时才能有明主!”

  ……

  “我选曹公!我等理应迎奉曹公治理徐州,方可得清静安宁,钱粮入仓!”

  “吕布暴贼,只知征役,不顾黎民苍生!!”

  “我也选曹公,他能带我们守得安宁,保境安民!”

  一时间,徐州下邳流言四起,人心离散,惶惶不安,已经难以压制。

  即便吕布以武力、兵马日夜巡视,维持治安都无法压住这些流言,最可怕的是,因为吸纳了太多征役新丁,此时连军中都压不住士气低落。

  许多士卒都不愿和兖州开战,而且对未来粮草之事十分担忧,前景可谓困难重重,令人心中忧虑。

  这时的徐州,真正到了最艰难的时候。

  下邳城楼上,身着黑袍,头戴冠帽的儒生一路拾级而上,快步急趋进了门楼內,一眼见到吕布垂头丧气,心中顿时不耐。

  乱忙走到他身前,道:“奉先,今日是否又饮酒了!?”

  他刚走近,就闻到了一股酒味。

  “没有,”吕布笑着起身,神情有些落寞,他在这段时日深深地认识到,自己并不具备治理一州之能。

  尽管他一接任时就笼络了士人派、丹阳派的许多人手,可后续的政令依旧还是一头雾水,他能够顾及的也就是厉兵秣马、积攒粮草。

  可治理各郡,任用官吏他根本不知如何任用擢升,只能倚仗于两个人,陈圭、陈登父子。

  可是这两父子也并没有倾力相助,他们只是听令行事,每当要到重大决议的时候,或者是吕布问策的时候,他们就会三缄其口,支吾其词。

  简而言之就是装傻充愣没有任何计策,刚开始吕布只是感慨于局势难行,连他们当地的大族官宦世家都毫无办法。

  而且陈宫虽然有策,却碍于无人可用,毕竟他也不是本地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陈宫的名声已经臭了。

  无论以什么理由,先背叛了兖州世族迎奉曹操,四处奔走令他得以在东郡落脚,后又反叛曹操,和张邈迎意图迎吕布。

  这两件事,就足够让人唾弃,当然,他们不会大肆唾骂陈宫,只在心中嫌隙;却会将狡诈恶徒之名,“冠”在吕布头上。

  这就像是曹操给典韦赏赐一样,不必大张旗鼓、堂皇作事,而是私下里说一句就行。

  因为好糊弄。

  骂陈宫太狠,以后自己的退路如何?是否绝了自己改投的路途,所以留一线也无妨。

  至于吕布,粗鄙的五原武夫,背着他直接开骂,当面从心的唤一声温侯,问题不大。

  “眼下,徐州想要安心内治,已经不可能了,奉先呐,当初我就不想让你接手徐州,应当只取一地安身,与陶谦相互可制衡,而主要的政事依然倚仗他,可你非是不听……”

  陈宫虽然知道碎叨无用,可他憋了这么久,终究是忍不住想在吕布面前一吐为快。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徐州如今这状况,不如弃城而走,至少还能令兵马饱腹,让我麾下兄弟吃饱喝足,还能追随于我。”

  “千万不可,”陈宫举手止住,面色严肃,“奉先断不可有此想法,占据徐州还能称一世之雄,可一旦离去,我等便宛如草莽土寇,处境将会更加艰难。”

  “我有一计,可以暂且缓和此情,”陈宫思考了许久,在艰难之中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公台请说,”吕布双眸一亮,忍不住起身而来,疾步走近。

  陈宫叹道:“远交近攻,方为上道,袁术和曹操素有仇怨,且豫州之中,颍川、汝南、淮南一带,都还有贼寇作乱,其匪首多如牛毛,这些匪首隐隐有投靠袁术的意思。”

  “奉先可向袁术结盟,或有机会令他出兵威胁兖州东南,袁术可取广陵再取道威胁寿张的行军路线。”

  “寿张这条道路,曹操几次行军都走这里,且也是在此处攻破青徐黄巾贼,能威胁此处,便可切断其粮道。”

  吕布神情恍惚,但却瞬间思绪通达,点头道:“公台所言不错,就依此行事!袁公路曾被曹操打败,声名扫地,对他恨之入骨,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

  袁术收到吕布求援,且麾下谋臣多也进言,他这一年攻伐江东顺利,得孙坚旧部后,大肆扩张,境内粮食虽不多,但可以取河里的鱼虾来做粮,不必太管子民。

  只管征粮便是。

  所以袁术的粮草自然也足够,囤积极多,百姓的赋税很重,却又没有把他们压垮,就因为水乡和鱼市,更利于生存。

  他与谋臣多次商议之后,决定给吕布送去五万石粮食,并且陈兵于南部,进驻豫州,取道于此威胁曹操,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如此,等同于扶持起了一个堪称虎狼的将军,能够牵扯曹操的大军,等同于他袁术也在用和袁绍一样的手段。

  扶植一个盟友。

  说难听点,就是养一条狼,去帮忙咬别人,而他则可以在后头坐山观虎斗。

首节 上一节 51/3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自爆穿越,我为秦续命千年

下一篇: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