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秦:我截胡玉漱,易小川破防了

大秦:我截胡玉漱,易小川破防了 第160节

公子扶苏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简单,开科举,开武举。”

听到这个问题以后,赵澈脱口而出,道。

话音落下,

扶苏蒙了,脸上也似乎是画着无数个问号

科举?武举?

诚然,他从未听说过这两个名词。

在书房外偷听的始皇帝嬴政,同样是一脸懵逼,

何为科举?

何为武举?

他从未听谁说过这两个词,

甚至是在书里面,也没有看到过。

有生以来,

始皇帝嬴政还是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也是孤陋寡闻的。

随即,他侧耳听着。

“科举,武举,这是什么?老夫从未听说过呀。”

一旁的老将军王翦,也在心里自言自语道。

他极其惭愧,

同时,摸摸胡须,还低下了头。

如今,他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竟然不如二十岁的赵澈见多识广。

在书房里。

“先生,扶苏惭愧,从未听说过科举和武举,还请先生解释一番,”

公子扶苏继续拱手作揖,向赵澈请教道,脸上尽是谦虚的神色。

“科举,通俗一点来说,正是出一张考卷,让参加科考的读书人作答,评选出试卷的前几名,再参加殿试,由陛下统一考察。”

“武举,和科举是异曲同工的,在相同的规则的前提下,让参加武举考试之人,两两比试,最后选出最为优秀的几人。”

随即,赵澈看着公子扶苏,给他大概的解释了一番科举和武举。

话音落下。

公子扶苏只觉得脑瓜子“嗡嗡嗡”的响着,

他的内心当中,正在经历着极其强烈的震撼。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科举和武举。

的确。

赵澈所说,是一种最为简单有效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他忽然,很想拜赵澈为师。

这样的旷世奇才,若是可以当他的师傅的话,那他真是三生有幸!!

想到这里之后,

公子扶苏当机立决的跪在了赵澈的面前,直接磕了三个头。

随机,望向赵澈,目光坚定的道:“先生大才,扶苏由衷的佩服,敢问先生,扶苏可否拜先生为师??”

在他说完之后,

他的心中,“扑通扑通”的跳着,极其的忐忑不安。

他在紧张的是,赵澈会不会收他为徒??

“公子请起。”

“既然公子想要拜我为师的话,那从此以后,咱们俩就是师徒的关系了。”

与此同时。

在书房外,

始皇帝嬴政听到赵澈关于科举和武举的解释之后,

随即。

他的双目当中,闪烁着亮光。

极其赞赏的连连点头。

原来,赵澈不仅仅是剑神和医圣,而且在朝政上面也很有自己的一番看法。

他需要的正是如赵澈这样的人才!

“彩!彩!彩!”

“的确是揽尽天下人才之计策。”

始皇帝嬴政由衷的道。

科举和武举,不仅仅能让大秦选拔到更多、更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更重要的意义是,可以直接打破朝廷的官职,被世家贵族所笼罩的局面,让出身贫寒且具有能力之人,也可以到朝廷里为官。

此刻,

他已经是下定了决心,从今年开始,他就要用“科举”和“武举”这两种选拔人才的方式,来为朝廷选择文武官员。

第131章 纸 造纸术以及印刷术

只是。

科举和武举,这两种制度固然比较完美。

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在这时,始皇帝嬴政又想到了两个新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

到时候,如果在整个大秦内的所有考场上,都使用同一张考卷,考卷只能书写在竹简上面,运输是一个问题,也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第二个问题是,

如果考卷是都书写在竹简上的话,也就是说,需要人工手抄考卷,有些郡县的人力,并不足以支撑此事。

始皇帝嬴政思索片刻,依旧是没有想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想到这里之后,

始皇帝嬴政直接敲门,在得到赵澈的同意之后,

他和王翦二人,走了进去。

拱手作揖道:“先生,我又来了。”

“车夫大哥,你来了,快坐。”

在看到来人之后,赵澈十分热情的说了一句。

他与这位“车夫大哥”,其实极其的投缘,属于望年交。

“嗯,多谢先生。”

始皇帝嬴政拱手作揖道。

随后,

他直接进入了主题,问出了心中的两个问题。

“先生,我想问问,如果大秦用科举制选拔人才的话,那考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如果使用竹简的话,再加以人工抄写试卷的话,会不会太耗费人力与物力了??”

始皇帝嬴政在问完这两个问题之后,他便目光灼灼的看着赵澈。

“车夫大哥,没想到你每日做着平凡的工作,却如此心系天下,关心着朝廷之事。”

听到这位“车夫大哥”的问题之后,赵澈有几分的意外。

“我记得先生说过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虽然只是车夫,可还是想向先生请教这些问题,因为,大秦是否兴盛,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始皇帝嬴政继续道。

目前,尚且没有到他摊牌表露身份之时。

在始皇帝嬴政问完之后,

王翦、公子扶苏、以及嬴政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了赵澈的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

的确,这是一个极其犀利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节 上一节 160/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剿匪我抽到意大利炮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