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家祖李世民

家祖李世民 第92节

“朕知晓了,你也需记着,出门不比在宫中,遇事要冷静,在地方上不可张狂,朕知晓朕有些叮嘱是多余的,

但你要记着,大唐啊,朕帮你看不了多长时间了,一切以自身为重。”

两人都自认是顶天立地的汉子,话到此也就结束了,况且李厥就算真要走,也要到二月份,还有几天时间。

……

褚遂良是个身体立行的,第二日便来到了东宫。

“褚卿,做人要方正,但在商业一途中,最忌的便是一尘不变,要善于思考。

孤给你举个例子,孤说过要把驿站租出去作为商家落脚之地,那能不能作为运输的中转站,以此发展出一个物流体系,甚至作为信件来往的分拣站。

以后的商贾再也不用辛苦雇人带着货同行,他们只要将货分割给物流,那么物流便会将货物运至终点,收取合理的费用。

这样商贾不用再请人押镖,不必要担心路上的损耗,双方得利何乐而不为?

或者,一些长期往来的商贾,都不用至产地,直接通过信件联系产地,产地发货便可,等于说商贾不用出城便可汇通天下。”

第120章 远足

褚遂良懵了,他突然感觉自己好像胜任不了商部这个重要的岗位,关键是脑子相差的太多了啊。

天啊,驿站延用了几百年,也没人说还可以这样用啊。

“褚卿,之前所说的税务,也可以在驿站内完成,货物直接在驿站内交割或转卖。”

褚遂良想了好外,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在驿站内交割税务怎么收取?其二则是异地交割款项如何支付,毕竟货物可以通过驿站,钱财不双方现场交割都不放心啊。

“这个很简单,第一个问题,首先是报税,一般来说,货物自产地出发时,就要根据价值、目的地报税,纳税之后发放票据…”

李厥简单的说了一下报税、抵税的概念,这玩意现在人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困难。

“至于钱财,这就提到了另一个机构,那便是银行,要货的一方将钱存入银行,发货的一方将货交给驿站物流,凭交税的凭证,便可到本地的银行兑换这笔钱,

银行承担着钱财的流程和担保,货未发出货主拿不到钱,这样双方便都能放心。”

褚遂良面上一喜,对啊,不过这银行的具体职能又是啥。

放贷、揽储、提供交易担保,李厥甚至还把期货的概念给说出来了,不要求现在就实施,只是为了打开老褚的格局。

“太孙,您认为我们当务之急是什么?”

“统一货币。”

大唐目前用于交易的除了铜钱,尚有部分区域用金银或布帛。

虽然铜钱为大头,但现在各地私铸货币的现象很严重,虽然李二下令将铜币的重量和含铜比例纳入大唐律法,但市场流通的钱依旧是良莠不齐。

没有统一的货币,设立银行就是个笑话。

“知易行难,谈何容易?”

李厥微一点头道:“是啊,还得世家和勋贵的配合啊。”

驱散脑中负面的情绪,李厥又和褚遂良聊了许多,这才让对方离开。

接下来两天的时间,李厥都在安排东宫的产业,朝堂上的事他不担心,李二很多事比他考虑的更老道。

东宫之外的火药作坊已经停工,这是李二的命令,还下了禁令,不准李厥再进去。

倒是宜春宫腾出来的地,被李厥一分为二,一半依旧用于研究,不少新东西便是从这里弄出来的。

另一半,则是李厥为银行所做的准备。

他来到此间,张柬之赶忙迎了过来,自从上次李贞输了之后,李治就将对方送了过来。

“太孙。”

“情况熟悉的怎么样了?”

“您写的纲要臣已经看完了,正在按此扩散,下一步便是培养人才。”

“地方选好了吗?”

原本银行之事,李厥是打算安排给狄仁杰来做的,但这不张柬之来了嘛。

自己的十个伴读,除了长孙延其他人,李厥都想着放到地方历练一下,好好的大才别给自己给关傻了。

未来狄仁杰负责治政,张柬之负责财政,嗯,至于自己,则负责带着人征战天下,看看这世界到底有没有尽头。

“臣想着五地同时启动,暂定为长安、洛阳、并州、益州、扬州。”

李厥想了想,这五个城方现在算是大唐经济的中心了,不过从这个划分上来看,银行的具体功能张柬之还是没有吃透。

“增加两个吧,一个是凉州,连结整个陇右道,而现今陇右道主产粮食、畜牧业,有不少大唐内地急需之物,你要记着有需求便有市场,

市场不活,便是政策或人员的不得力;

其二在泉州,作为主要的通海码头,来往商船颇多,我们不能只顾着内陆的。”

“喏。”张柬之躬身答应。

进入制币工坊,李厥看了眼刚制出来的币。

对于钱币的制造,李厥暂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他是想过做一个水压机的,但过于异想天开了,一个加大水压的强力泵他都搞不定,

不过他也提出了这个构思,让研发部那边慢慢弄吧。

研发部的人分为两块,一是李厥招募的一些,其二就是从原先悯孤院中挑选出来。

这次他制造了四种币,分别是金币,一币的价值相当于以前的一贯,银币,一币相当于一百文,还有就是大铜币,相当于现在的十文,再就是小铜币,与现在一文相当,

币种的一面写着贞观通宝,另一面写着币值。

“太孙,臣不懂,为何要制造许多的劣质币?”

没错,在制币之初,李厥就令人做了不少的劣制币,含铜量还不如现在的开元通宝。

李厥淡笑道:“暂时还没到时候,以后我会告诉你的。”

从宜春宫出来,李厥便出了宫,去了一趟李象的府邸,叮嘱大哥,他这段时间会很忙,没时间陪母亲,让大嫂经常去东宫走动。

……

二月初六一早,一辆四轮的马车穿过初开门的东市,自春明门出了城。

马车并不奢华,相较之前的马车也就稍大些。

城外三里外,已经有二十余人在此等候,个个打扮的行商一般,不仅如此,还有十余辆挽马拉着大车,车上堆满了货物。

到了此处,李厥跳下马车,旁边的一匹马踱步来到了他的近前,将大头伸到了李厥的面前,伸舌头想舔他,被李厥一把推开了,这就是他的坐骑。

这匹马全身银白色,但是四个蹄子居然是黑色,是真正的大宛良驹,李厥给它起名叫西门吹雪,是李二最早赏给他的马驹中的一个,

算是和李厥一起长大,今年七岁,是一匹公马,性子有些暴躁,除了李厥,平日里也就无意敢近前。

“第一站洛阳,走吧。”

李厥也不再坐车,踩蹬上马,对着众人道。

相伴的除了薛仁贵,他还看到了几个生面孔,知晓定然是李二安排的。

有两人让他颇为注意,因为两人的身形都很修长,并不壮实,但目光凌厉,颇有点不怒自威。

“你叫什么?”他看向左边一人问道。

“禀太孙…”

“出行在外,叫我…公子吧。”

“禀公子,某叫席君买。”

李厥想了想没听过,接着问道:“之前担任何职?”

“左武卫中担任果毅校尉一职。陛下荣宠,赦封男爵。”

李厥点点头,看来身上有些功绩,不然一个六品上的官职,是没资格封爵的,他又看向右边的问及。

“禀公子,某叫裴行俭,现在左骁卫府当职。”

“哦,是苏定方的部属。”

“喏,得苏公不弃,收为徒。”

第121章 海晏河清?

薛仁贵落后李厥半个马身,开始给李厥介绍两人的情况,他是军中一员,自然听说得要多一些。

席君买原来是一个牛人,早在贞观十五年时,这货就上演了一出百骑破万敌,

带着一百二十人平定了吐谷浑的叛乱,斩了吐谷浑丞相宣王,当时吐谷浑的实际掌权者。

我去,牛人啊!

通过席君买也可以看得出,唐初的将军们有多卷,百骑破万,斩敌酋,这样的大功,才混了一个六品上,男爵的封赏。

至于裴行俭,算是老将们细心培护的下一代接班人。

出身河东裴氏,正儿八经明经科的进士出身,怪不得从他的身上能看到一股子儒将的感觉。

长安周边,李厥还是看过的,因为这些人不时能进城,要么做工要么贩卖,日子虽贫,但还是挺不错的。

而且洛阳为东都,两都之间的官道时时维护,宽敞又平整,大家也走得不慢,一路上看看景,再和几个伴读聊聊,这种心情在宫中是体会不到的。

首节 上一节 92/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签到五年,身份被祖龙曝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