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家祖李世民

家祖李世民 第54节

他突然来了兴致,当先往殿外走,边走边道:“走,去东宫转转。”

畅清紧随其后。

来到东宫,李厥还真在写作业,上午是萧瑀的课,这老人家也算是用心的,将前朝一些奏疏典型的问题挑出来,让李厥批示,之后他会点评。

李二见此新奇道:“萧公每日给你说的就是这些?”

“前些时日只是告诉孙儿,识人、识务,但今日上课萧先生就变了,开始让孙儿看这些前朝和武德年间的奏疏。”

李二面上微笑,显得颇为满意。

“朕听说你找了一个大才?”

李厥摇头道:“有点才气,但皇爷爷可不能夸他,不然他会自恃有才就不思上进了。”

李二哈哈大笑,让人把李义府叫了过来。

“朕常闻,辅佐少主最为辛劳,前汉有博陆侯,后汉有武乡侯,皆是如此,你有此能吗?”

李义府躬身道:“回陛下,臣下空耗三十载,岂敢与博陆、武乡侯相比,此二人,或拥新帝或主一时,臣远不及也。”

李二面上带笑,这个回答他还是颇为满意的。

前汉博陆侯说的是霍光,后汉武乡侯自然是指诸葛亮,两人都是受先帝托孤,扶持幼主。

李义府自然不敢与两人相比,但他却点明了,两人其实都有逾矩之事,自己比不上他们,是因为自己不会这么干,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臣,少主乃君。

“隋末十八路反王,我李唐得了天下,为何?”

李义府额头起了一层细密的汗珠,说一点不怕是不可能的,同时面上也浮现兴奋的红晕,这就是他苦等的机会啊。

李二话刚落,他就作答道:“十八路反王,或为祸一方,或草莽之流,高祖初时未动,皆应惜民之故,后见天下已乱无可乱,才义师出太原,故大唐得天下,乃是顺应民意;

高祖识人重人,陛下勇武天下无双、天命所向,或降或败者,无一合争锋矣…”

李厥在一旁面上抽了抽,好嘛,又碰到一个睁着眼说瞎话的,把其他反王贬得一文不值,

李渊迟疑到底反不反,接着又坐山看虎斗,到这货的嘴里就变成了惜民之故。

李二再度大笑,三问道:“在尔看来,大唐之敌如何?”

李义府面上犹豫了一番,又快速抬头看了眼左右,还是按着心中所想回道:“大唐之敌内外皆有,内在世家,外在高句丽、吐蕃。”

李二面上的笑容一收,直接起身往外走,绕过李义府这才道:“既是皇嫡孙惜你之才召至东宫,你便好生伺候着。”

“喏。”

李二又对李厥道:“送送皇爷爷。”

李厥随在身后,到了通训门前,李二这才道:“要记着,此人或为尖刀,但不可倚为治世。”

“孙儿定会紧记。”

李二笑了笑,挥挥手道:“回吧。”

李二刚回到甘露殿正打算将剩下的奏折处理好,就听人报道:“陛下,高阳公主求见。”

“哦,快带进来。”声音中透着喜意,要说公主之中,李二最喜欢的,高阳可以排进前四。

在高阳前面或许只有晋阳、长乐、临川三位公主。

……

PS:唐朝的皇权很多时候与亲情是持平的,并没有清朝那么变态。

比如说长孙无忌见到太子李承乾,虽称呼为太子,但一般会以长辈自居,多时候也是太子先行礼。

清初就变态了,父亲给女儿磕头之类,在唐朝是看不见的。

第67章 不安宁的皇宫

晋阳公主自不必说,自小身体羸弱,李二疼惜不已,将最尊贵的晋阳作为她的封号,可惜还是他没有挽回她的生命,早早便离世。

长孙皇后去世,李二将晋阳放在身前,这是唯一一个李二亲自抚养的公主,可惜十二岁就殒了。

李二悲伤不已,还在其墓旁修建了寺庙,为其追福。

长乐公主是李二和长孙皇后第三个孩子,比李承乾和李泰要小,作为皇后所生的第一个公主,李二自然疼爱不已,

如果不是因为李厥,今年长乐便会离世。

‘皇帝悼深夭蕙,怀三号而犹感。’长乐死后,李二悲伤不已,连着几日痛哭不已,最后允其陪葬昭陵。

临川公主在影视剧出现的较少,生母是韦贵妃。她自小好文好书,文才斐然,深得李二喜爱。

李二曾和长孙无忌言:‘朕女年小,未多习学,词迹如此,足以慰人。朕闻王羲之女字孟姜,颇工书艺,慕之为字,庶可齐踪。’

所以就赐了临川公主表字孟姜,这也是李二众多女儿中,鲜少有表字的。

李二听说高阳来了,连忙让人宣进来。

高阳哀哭着走了进来,看见李二就哭诉道:“父皇,您可要为女儿做主。”

李二见女儿哭得梨花带雨,当即愤怒道:“这是受了谁的欺负,是不是房遗爱,你告诉朕,朕自会为你做主。”

高阳接着恸哭,李二又一次相问,她这才道:

“父皇,女儿心疾难平,恰有高僧入府讲经,女儿听得梵唱之音心神安宁。

可许是女儿所做之事,让人产生了误解,不知为何皇嫡孙又知晓了,居然带着智首闯入我宅,硬是伤了那个大僧。

父皇,女儿气不过啊!

他们这样一来,才是毁了女儿的清誉,让女儿百口莫辩,传将出去女儿私德不修,女儿还有何颜面苟存于世,

我也是父皇的女儿,也是大唐的公主,他们这是一丝一毫不顾及女儿的身份啊。”

说罢,再度大哭起来。

高阳本就聪慧,来之前还专门去了一趟魏王府邸,所以才有这么一番说辞。

李二听此先是愕然,随即也大概明白了是何事,双眼微眯起来,高阳这番话看似平常,实则包藏别样的用心。

产生了误解?

能产生误会的必然是房家,那么为何老房不处理此事,反而是皇嫡孙参与其中,难道老房相托?

若是如此,老房这是把自己的孙儿当枪使呢!

或者说,皇嫡孙与房家之间有颇多的联系?

“此事皇嫡孙如何知晓,又如何插的手?”李二声音平淡道。

“父皇,我那侄儿本就聪颖,他许是想结交女儿的公公,我公公毕竟是中书令,朝中重臣,父皇之臂膀。女儿还听驸马有次不小心说…说…”

“直言。”

“说父皇上次令皇嫡孙提供功臣名目,不知为何最终我公公就写了一份给皇嫡孙。

还有我那小叔子,也早早被安排在皇嫡孙身边。女儿今天说这些,并非不孝于房家,只是恐父皇受了蒙蔽。”

李二脑海中突然浮现,好几次老房在汇报他关于孙儿之事时,好像都有暗示在内。

此刻他心中隐隐有了怒气,虽然他也认为皇嫡孙是最为合适的皇储人选,这些事他也问过老房和长孙无忌等,

这帮人可以当着他的面举荐,但他不允许这些人背着他做什么!

难道皇嫡孙走到现在,都是房玄龄在背后谋划?

还有皇嫡孙,居然敢如此的对自己姑姑,难道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伪装,做给自己看的?

想到此处,他正待让高阳起来,却听外间道:“陛下,秦王求见。”

李二微愕,还是让人进来。

李厥进来后,当即行礼,李二摆摆手并没有以前那么热络。

李厥直腰,看到一边的高阳时表情微愕,随即又转向她行礼道:

“姑姑,前日之事,侄儿回宫之后细想还是有失礼之处,想着亲抄一本金刚经送给姑姑,还请姑姑稍等几日。”

高阳轻哼一声,没有说话。

李二想了想对高阳道:“你且回吧,改日朕再召你。”

高阳起身施礼告退,等人出了殿,李二才问道:“孙儿为何要惹你姑姑生气?”

李厥面上犹豫,好一会才道:“皇爷爷,若是您不问,此事孙儿本不愿说给您听,怕您听了烦。”

李二轻哦一声道:“你姑姑状都告到朕这来了,朕不想知晓也知晓了,你便细说说。”

李厥将手中托着的盒子放到地毯上,突然用生气的口吻道:“皇爷爷,孙儿事后想想,这事是上了九叔的当,您可要替孙儿出这口气。”

李二好奇道:“细说说。”

“前几日孙儿去拜访九叔,协商北方种甘蔗之事,恰好碰到了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和尚,叫辩机,正在和九叔说着什么。

我看那和尚一脸的愁容,还以为他是找九叔化缘呢。结果九叔找了个由头离开,我便与那辩机聊了几句。辩机言…”

说到这里,李厥看了眼左右,李二一挥手,除了畅清其他人全皆退下。

“辩机言,我十七姑姑嗜性成瘾,也怪他梵心不坚,恐于皇家之威,不得不应,行云雨之事。”

说到这里,李厥又问道:“皇爷爷,啥是云雨之事啊?我问了东宫众人,他们只说是坏事,什么声誉不好,也不告诉我具体是如何坏?”

李二突然咳嗽起来,面上想笑又不好笑,憋得相当难受,许久才道:“小孩子别问,等你长大便知晓了。”

首节 上一节 54/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签到五年,身份被祖龙曝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