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 第132节

一系列的人事变动,让百官瞩目。

礼部左侍郎徐光启入阁,兼领工部尚书。

原内阁次辅王应熊,官复原职。

擢兵部左侍郎李邦华,任兵部尚书,主持兵政。

擢南京工部右侍郎何乔远,任户部左侍郎,总督浙、闽、粤三地。

擢吏部稽勋司郎中孙传庭,任福建承宣布政使。

……

这些任命,把群臣都给搞糊涂了。

名列其上的大臣,根脚十分复杂。

有崇祯登基之初,被贬斥、罢黜的阉党。

也有浙党、徽党、闽党。

甚至还有东林党的人。

陛下这是要做什么?

尤其是孙传庭。

区区一个吏部稽勋司郎中,五品官。

竟然升任福建承宣布政使!

这可是主政一省的从二品大员。

这不是一步登天,又是什么?

别说是大臣们。

就连孙传庭自己都是懵的。

由于性情孤傲,行事果悍雷厉,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并且在朝中,也并无靠山。

孙传庭是代州振武卫人。

受晋商的事情牵连,很多山西出身的官员遭到罢黜。

孙传庭也做好了罢官还乡的准备。

谁知道,天上竟然砸下这么大一个馅饼。

有人提醒孙传庭。

“朝中这么大的变动,必定与云逍子有关。”

“那日处决晋商时,伯雅兄挺身为云逍子仗义执言,显然是被他知道了。”

“入了云逍子的法眼,岂有不飞黄腾达之理?”

似乎有点道理。

可仅仅只是说了一句公道话。

就从正五品成了从二品?

难道真的如同人们说的那样。

云逍子,就是崇祯朝的黑衣宰相?

第102章 为国除奸,盟主有妙计

崇祯三年。

注定是波澜不止的一年。

在朝廷发布一系列官员任命之后。

内阁又草拟数道政令。

崇祯朱批后,交由廷议。

每一道政令,都如同巨石落入湖水中。

原本就不怎么平静的朝堂,顿时掀起轩然大波。

抚恤战死将士亲属!

清查兵额,足额发饷!

建忠烈祠!

这原本是兵政。

文官们却像是被踩到了尾巴。

反响极为十分强烈。

大明的武人地位低下。

戚继光厉害吧?

随便一个文官,都可以对他横加指责。

为了能够推行边关政略。

戚继光不得不在张居正面前卑躬屈膝。

甚至送美女给张居正。

这是大明的国情。

皇帝如今的举措,无疑是在抬举武人。

这把文官们往哪儿放?

文官们当然不能答应。

然而不等文官有所动作。

内阁接下来又推出三道政令。

文官们全都炸锅了,哪里还顾得上这些事情?

免除三饷,永不征收!

重征工商税!

开海!

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尤其是东林党人。

免除三饷,那便罢了。

谁让抄了晋商,朝廷现在有钱呢。

皇帝爱怎么花,就怎么花。

然而征收工商税,开海。

却是直接把手伸进了东林党的饭碗里。

这是在跟他们抢食,不,直接是从他们身上割肉啊!

朝廷想收买人心,当老好人。

国库掏银子就是。

可你不能割肉来贴补老百姓啊!

于是乎。

各种言论甚嚣尘上。

崇祯早有预料,不慌忙地召见大臣。

内阁以首辅温体仁为首,各个辅臣纷纷出动。

一个一个做思想工作。

温体仁在与大臣交谈时,最喜欢说一句话。

要不,请纯阳真人同你谈谈?

这种方法虽然不讲武德,却极为有效。

到了廷议这一天。

东林党人纷纷跳出来反对。

然而附议的大臣,却是寥寥无几。

三品以上,说话有分量的,几乎没有。

他们这时才发现一个事实。

首节 上一节 132/6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无双皇子,镇守北凉十三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