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46节

那身段、那俏脸、那风情……

还有老家那边这几年慢慢积攒下来的良田、埋在老宅子祠堂底下的金子、寄养在友人家里的私生子……

太多太多的东西他放不下了啊。

所以,他舍不得死了。

那咋办?

没事儿,他也不是光有朱允炆这么一个学生的。

想到这里,他隐蔽的冲着身侧某个同样跪倒在地的官员一努嘴,对面瞬间露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来。

可看着黄子澄那渐渐变冷的眼神,那位年纪其实比黄子澄小不了几岁的官员,最终满脸悲愤的轻轻点了点头。

调整了下情绪后,这位猛人闭上眼沉吟了片刻,忽然挺直了腰杆冲着朱元璋一拱手,朗声道。

“陛下,臣有奏!”

朱元璋见这个时候还真有人站出来说话,顿时还真来了点兴致。

这人,真不怕死?

那试试呗!

“准奏!”

这人论身份,不过是一介从六品的翰林罢了,按照朝堂的规矩偶尔跟着御史风闻奏事一番,平日里就躲在翰林院养望、熬着就是了。

可今天,他要发大招了。

深深吸了口气后,再次抬头看了眼朱元璋,这人才沉声道。

“陛下,臣一番忠心天地可鉴。”

“依臣所见,立皇孙朱允炆为太孙,于礼,符合我朝立嫡不立贤的大礼,避免了皇子皇孙手足相残的倾轧。”

“于国,皇孙本身就是天潢贵胄,还自幼受良师教导,龙章凤仪、文华充沛。”

“若有此等皇孙为太孙,则天下士林、臣民定当感念于心,路不拾遗的盛世光景指日可待!”

“故此,臣愿意以身家性命,为天下、为陛下死谏!”

说完,这人直接取下了头上的冠冕,一副朱元璋不点头他就要撞死在这奉天殿的模样,等待着朱元璋的答复。

可此时的朱元璋看着对方那一脸忠臣良将的模样却觉着阵阵作呕,心中更是一片冰冷。

此情此景是何等的熟悉!

咱的大孙子跟咱都说过了啊!

好像那次回来的路上,老四跟咱聊起这事儿,咱们爷俩都不相信来着。

没想到,万万没想到啊。

咱天天跟这帮人打交道,却不如一个从未踏足朝堂的年轻人看得清楚。

听听他们说的都是些啥!

自幼受良师教导?

良师是谁?

天下士林安心?

你们得了好处当然会安心,甚至不仅安心,恐怕到时候还会欢呼雀跃吧。

路不拾遗的盛世光景指日可待?

哈哈哈,好啊,好一个盛世光景啊!

家国大义、士林百姓,除了跟他们不对付的勋贵武官以外,但凡能拉上的,这帮人是全拉上了啊。

什么时候这些东西成了他们嘴里的模样了?

他们说安稳就安稳,他们说盛世就盛世?

呸!

咱乃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汉家正统的大明开国皇帝,岂容尔等宵小放肆?

只不过,咱这个开国皇帝你们都敢这么糊弄,这要是咱一时不察真让你们成功了,那以后的朝堂皇帝永远就是个摆设了?

一想到自家大孙子给自己说的那些关于文官崛起之后的种种弊端,再看看堂下那帮人的丑陋嘴脸,朱元璋忽然放声大笑。

原本打算搏一把,用死谏的名号给自己谋个前程富贵的官员,这会儿整个人都傻了。

洪武皇帝这不是疯了吧?

朱元璋笑几声以后,忽然笑声猛的一收,仿佛从未出现一般。

可原本就杀气四溢的眸子,内里的精光愈发的闪耀了。

他几乎没有半点遮掩的看着堂下众人,仿若开玩笑一般的轻声问道。

“死谏?”

“好事啊!都说能以死进谏的都是忠良之士!”

“咱之前没见识过,所以呢,咱就有点好奇!”

“你,真就不怕死?”

这话一出,满堂文武百官遍体生寒!

第五十四章 摊牌了,丑恶嘴脸

朱元璋这话一出,原本趴在堂下的那位翰林,这会儿已经汗如雨下了。

他还是个小年轻,在朝堂上也没混过多久。

对于朱元璋,他更多的还是道听途说了解到的一些信息。

有说残暴的、有说英明神武的、有说爱民如子的更有说老朱暴虐成性的……

可终究他的科举座师也只是黄子澄这么个腐儒,讲点大概的朝堂走向以及经义文章就算了不得了。

其他的诸如朝堂上各路大佬背后所代表的势力、帝王的喜好、忌讳这些,别说黄子澄只是他的座师。

就算黄子澄真是他亲师傅,黄子澄自己都还没弄明白呢,怎么给他讲。

这就导致,这小翰林虽然零零散散知道了点东西,在一众新晋翰林面前也是能口若悬河的指点一二的了。

但当他真到了这朝堂之上时,一下就露了怯了。

死谏?

你就算不死谏只是说错话朱元璋都能把你推出去砍了,如今你还把刀把子主动送到人手上?

虽然这会儿他已经从朱元璋刚刚的话,还有众人那戏谑的眼神当中明白了。

但他却悲哀的发现,这会儿,发现的已经晚了啊。

朱元璋见对方趴那儿一句话都不说,便知道这人不过是个光会说两句酸话,打算以直邀名的蠢货罢了。

他没好气的挥了挥手道:“拖下去吧,咱的朝堂可养不起这等英才!”

虽然朱元璋话语里没交待对方的下场,但众人都直到,这人最低都是一个贬官了。

处理完这个最跳的以后,看着余下的众臣,朱元璋冷冷一笑道。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军伍之事你们暂时插不上手,索性就在这皇家传承之事上开始闹腾。”

朱元璋这话一出,所有文臣不约而同的打了个冷颤。

刚刚还没站出来的一众文臣,此时也站不住了,赶忙站出来跪在地上。

实在是朱元璋这番话太重了。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这句话啥意思?

意思就是国家只有“戎祀”两件大事,分别代表军权和祭祀。

军权好理解,但祭祀其实代表的就比较多了,表面上看只是祭祀上天的仪式。

可实际上,但凡能祭祀上天的,哪件不是大事?

如今朱元璋居然说他们在皇家传承一事上闹腾,那就是挑明了说,满朝的文臣已经冲着皇帝手里的权利下手了。

这种指责,谁扛得住?

“尔等张口便是冠冕堂皇,偏生还装作一副忠君爱国的模样。”

“但尔等心里打的什么算盘,真当咱不知道?”

朱元璋这话一出,一众文官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心知要坏。

没想到老朱今天居然掀桌子了。

须知平素里朝堂讲究的就是一个均衡,凡事有反就有正。

文武相争也好、党同伐异也好,无论朝堂之上怎么争,最终统筹全局的,必须是皇帝。

毕竟皇帝和朝臣们其实都明白,要是朝臣们互相之间不斗了,那便是彻底做大了。

首节 上一节 46/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天天死谏,成千古一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