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34节

“至于朱高燧、朱高煦两兄弟,都是好兵事、弓马娴熟的,那便跟着我爹去打北元去!”

朱高煜简简单单几句话,竟把朱棣家里几个儿子安排得明明白白。

关键是,这安排还不是胡乱来的,确实是按照个人的喜好、性子来的。

连在一旁听着的朱棣都说不出什么差错来。

而朱高煜的讲述还在继续。

“至于说粮草一事,那就更简单了。”

“先说我领军的南征大军,开拔之时压根不需要动用什么国库、内帑,用我的私房钱就行了。”

“多的不说,提供五万大军一年半载的粮草,我那时应该是没问题的。”

“而我大明军威,本就不是东瀛那帮小矮子能抵挡的,更何况还有燧发枪和弗朗机炮这等神器?”

“等我军先期占领了我指定的一片地方后,我再徐徐图之。”

说到这里,朱高煜鸡贼的笑了两声,才继续说道。

“其实我早就知道,在东瀛那边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储量巨大的银矿!”

“到时候,咱先把那地方打下来!”

“按咱老朱家的规矩,什么藩国不藩国的,咱打下来的地盘就是咱的!”

“那咱地里挖出来的东西,也必须是咱的!”

“哈哈哈哈,只要到时候银矿一开采,那咱就是在捡钱了!”

一听这话,朱元璋父子顿时一个激灵,都精神了。

尤其是朱元璋,毕竟大明眼下是真穷啊。

如今听到一个大银矿的消息,他怎么可能不激动?

尤其是刚刚自家大孙子那番话,说得可谓是太符合他心思了。

没错,咱抢来的地盘就必须是咱的,咱地里挖出来的东西也必须是咱的。

谁敢吱声,就问问咱手里的刀子、火器答不答应!

“嘿嘿,到了那时,咱就可以在吕松等地就近采购粮食了。”

“不仅能供应南征大军,还能经海路送去津门港,然后经陆路去北平,给我爹他们当粮草。”

“到了那时,两路大军的所有开支,我朱高煜全包了,压根不用国内供应,何谈民不聊生、横征暴敛?”

“这就叫以战养战!”

“二位,我这法子,如何?”

朱高煜这番话说得可谓是痛快极了。

可他转头一看,却发现对面二人正一脸热切的看着他。

尤其是那张老爷子,居然没有半点不好意思的直接问道。

“嘿嘿,小友,咱也不是不信哈,但你能不能说说,那大银矿到底在东瀛何处?”

“咱没别的意思,就是长长见识!”

第三十九章 漂洋过海的老朱父子

眼见着自家老爹这般不要脸的话都说出来了,朱棣差点没脸见人。

娘咧,要是以后跟自家大儿子相认了,想起这些事儿,那这当皇爷爷、当父王的,还有啥面子?

可转过头朱棣就暂时不打算想这些事情了。

实在是,银矿一事太过诱人了。

哪怕朱棣只是一介藩王,也眼馋!

实在是大明朝廷太缺银子了。

大明的白银储量本就低,翻遍整个大明也没能找着什么大型的银矿不说。

最要命的是历朝历代的地主豪强、世家勋贵都有个很不好的习惯。

那便是藏银子!

往猪圈里藏、往地窖里藏,往各个犄角旮旯里想尽办法藏。

然后再换上绣娘精心织就的“粗布麻衣”,扮演个“耕读传家”的模样来。

这就是这些人这么些来独有的智慧。

尤其是在元朝统治时期,一为避税,二为避祸,家里的银子那可是藏得死死的。

哪怕如今到了大明,积重难返之下,这“狡兔三窟”“留条后路”“惠及子孙”的习惯还是传承了下来。

故而,大明无论开采多少银子。

最终这些手握大批良田、老家还有无数佃农附庸的地方豪族,总能想办法用粮食、桑麻等各种东西把国库的银子弄走,然后埋起来。

这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顽疾了。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对于朱高煜口中所说的银矿格外的感兴趣。

但朱高煜怎么可能让他们俩如愿。

这可是将来自己老爹起事之后跟朱允炆对抗的资本,可是老底子来着。

能告诉眼前二位一声,已经说得上信任有加了。

同时,朱高煜也在感叹,到底是商贾啊,眼见着有银矿的消息,这眼珠子都红了。

平日里张老爷子可是一脸的淡定来着。

想到这里,朱高煜觉着逗逗这老爷子也挺有意思的。

因此,装作一脸感慨的模样说道。

“老爷子、李叔,你们这么眼馋这银矿,在下倒是能理解。”

“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嘛!”

“可平素里一些小钱或者不甚重要的买卖,带上你们发发财也就算了。”

“也算是不枉你们相信在下的一番富贵。”

“但那银矿不一样,那可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银矿。”

“光是那白银储量,就占了如今整个世界的三成以上,是能挖掘百年以上的超级大矿!”

“这天大的富贵,在下岂能轻易拿出来与人共享?”

“要知道,这可是我将来打算用作我父王起事的底牌!”

朱元璋和朱棣听到这话,呼吸都粗重了起来。

全世界最大的银矿?

虽然这父子二人不知道全世界有多大,但是单单就这银矿能开采百年以上这一条,就足够二人开始打起脑筋了。

老朱家农户出身,马上打天下,而眼前这父子俩又是最信奉强权那一套的,这眼瞅着有笔天大的买卖在眼前,能忍住才奇怪了。

朱元璋嘿嘿一笑,似乎丝毫不在意刚刚自家大孙子的拒绝一般,反而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小友,你如今有船队能出海,之前听你所说,人手怕是也不缺,那你为何不直接先把那银矿占了呢?”

这问题,属实有些超纲了,但朱高煜只是楞了片刻,便玩味的看着眼前的这位老爷子道。

“道理其实很简单,如今在下不过是个没见光的藩王私生子。”

“若是让人知道手头有了海量的银钱,那无异于稚子持金过闹市,别说我自己了,就是我父王也保不住我!”

“毕竟,这数量委实有些多了!”

这话一出,朱元璋父子俩倒是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这个理由倒是颇为实在。

不过……

朱元璋仔细的打量了朱高煜一眼,心中暗暗感叹道:“自家到底是怎么出这么个生而知之的麒麟儿的?”

“这年纪轻轻手段高超也就算了,少年天才也不是没见过。”

“可为何这同样年纪轻轻的,比起那允炆来,不仅手段老辣了不止凡几,关键是这心性强了何止百倍?”

“允炆只是因为立储一事,就能在朝会之上大惊失色、举止失措。”

“可高煜却明明干的是这最骇人的大事,却滴水不漏、处处打埋伏。”

“唉……人比人气死人,这么些年允炆到底学了些什么东西。”

朱元璋再次感叹齐了自己对于皇宫里那个孙子的教育失败,虽然往日里太子还在的时候,他也没太过注意也就是了。

可朱棣却没想那么多,他就一个想法。

自家大儿子,对自己太好了。

固然这提前好些年就为自己将来造反、登基的事儿做准备,说起来有些吓人。

但从这些天自家大儿子的那些安排、举措来看。

首节 上一节 34/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天天死谏,成千古一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