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221节

“根据户部统计,今年夏收,全国总计粮食产量,达到了600亿吨!”

群臣原本等着听好消息,再跟着恭贺一番。

然而。

等他们听完卢平的禀报,却先是一愣。

偌大的朝堂,落针可闻。

但很快,群臣就反应过来,一片哗然。

“多少?!”

“600亿吨!”

“卢大人,你没说错吧?还是我耳朵出问题听错了?”

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众人的心理设定。

不少人甚至认为是卢平没睡醒,甚至喝了假酒!

“没错!”

“就是600亿吨!”

“诸位没有听错,我也没有说错,就是真真切切,只多不少的600亿吨!”

卢平得意洋洋,满是骄傲的重复,就仿佛站在房檐上的公鸡。

这一下,可吧群臣都惹怒了。

“荒唐!”

“荒谬!”

“满口谎言,荒谬至极!”

群臣纷纷大口斥责,根本就不信。

他们可不是没见识的普通百姓,不会听到一个大数字,就兴奋得不得了。

600亿吨!

这比之过往,哪里是丰收增产啊,简直是翻了倍!

众人看户部尚书的眼神已经不对了,带着深深的怀疑和厌恶。

“卢大人,就算你为了政绩虚报产量,也要讲点道理,动动脑子!”

“多个一成两成,乃至三五成还情有可原。”

“600亿吨!”

“这是把我等群臣视为无物,是把皇太孙殿下,当成傻子糊弄!”

“你有几个脑袋够砍的,敢这样夸张虚报!”

因为数量实在太夸张,群臣没有一个相信不说,纷纷认为是户部尚书卢平昏了头,虚报谎报。

粮食产量,可是最紧要的数据。

敢在这上面弄虚作假至此,不重重处罚,简直难以服人!

“太孙殿下!”

“卢平此人胆大妄为,疯癫痴傻,竟敢如此谎报国家大事!”

“请殿下严查此事,严惩此人!”

“不如此,不足以安群臣之心!”

不少看卢平不顺眼的人,直接对他喊打喊杀。

就算原本跟卢平关系亲厚的工部尚书等人,也不动声色的后退,与他拉开距离。

一瞬间。

户部尚书卢平就众叛亲离,人人畏之如蛇蝎。

然而,卢平本人却丝毫不惧,甚至没有理会群臣的质疑,而是昂然抬头,看向大殿上方的龙椅。

朱高煜见此,不由哈哈大笑。

“哈哈!”

“诸位爱卿,不必如此!”

“卢爱卿他没有说谎,更不是昏了头。这600亿吨的产量,是真实的!”

“整个户部上下,都可以作证!”

朱高煜看着下方瞪大眼睛的群臣,知道他们还是不肯相信,便再次补充。

“诸位要是不信,本殿下这里还有锦衣卫的密报,都足以证明,卢平没有说谎!”

“今年的粮食,的确有600亿吨!”

第二百六十七章 粮仓都不够用了

户部集体作证,你可以不信,说是他们同流合污。但皇帝手里的锦衣卫,总得相信吧?

谁都会说谎,唯独锦衣卫,不会对皇帝说谎!

群臣听了这话,顿时面面相觑。

看着龙椅上的朱高煜,又看了看下方得意洋洋的户部尚书,脑子都懵了。

“难道……”

“这是真的?!”

“今年的粮食产量,真的有这么多?”

“可是600亿吨,未免也太夸张了!就是让大明所有百姓放开了吃,也吃不完啊!”

有皇太孙的支持,群臣终于有点相信了,但还是如在梦里一样。

可见600亿吨这个数字的夸张程度。

朱高煜也知道,群臣一时有些难以接受,便继续解释。

“诸位爱卿,其实早在昨天,户部尚书等人自己也不信,还特地复核过好几次!”

“他又亲自来找我禀报,不敢轻易声张。”

“得到本殿下的允许后,卢平才在今日朝会,对诸位通报这个产量的。”

“本殿下的意思,就是让尔等都知道,以后的大明,不会在缺粮食,各种政策计划,也要随之改变!”

有粮食和没粮食,自然大不一样。

比如说赈灾,以前没粮食,最重要的就是调运粮食过去,分发到受灾百姓手上。

现在有粮食,甚至每一个百姓家里,即便一整年的收成都没了,也有吃的,朝廷的赈灾,就要注重救治伤员,防治疫病,灾后重建等工作了。

不仅是赈灾。

大明的方方面面,都会因为粮食产量的大增,带来巨大的改变。

粮食多价格就贱,该怎么应对?

各地的道路桥梁,水利灌溉等措施,要不要修建?

吃饱以后,商业活动也会繁茂起来,对商人商业该是什么态度?

甚至军事政策,外交政策,都会随之变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朱高煜就是要让群臣都知道这种改变,好对未来的政务,有所考虑。

果然。

不等群臣想清楚,户部侍郎就主动来事了。

“启奏殿下!”

“因为粮食丰收,各地的粮仓都堆放不下,要重修大修粮仓!”

“根据我户部估算,所需的粮仓数量,大概要提升三至五倍!”

“恳请殿下下令,让工部配合,征调工匠民夫,加紧修建仓库,否则要是粮食被雨水淋湿而霉变,就大事不妙!”

工部尚书刚准备重新凑近卢平,和他详聊粮食的事,此时听到工部侍郎的奏报,不由狠狠瞪了卢平一眼。

‘好你个卢平!’

‘这就指挥上我工部了!’

户部侍郎的上奏,肯定是有户部尚书卢平同意的。

工部尚书对于这种职责内的事,本来没有抵触之意,但奈何他心里害死不爽。

群臣为没有在乎户部和工部之间的小动作,而是被这个奏报,震惊得一愣一愣。

“粮仓装不下?”

“各地的官仓都是洪武陛下重修过的,坚固宽阔,有专门的人手看护保养。”

首节 上一节 221/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天天死谏,成千古一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