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15节

“除了出身这个问题以外,另外一个问题,才是真正导致读书人视庶民为草芥的根本!”

“那便是他们的所学!”

说到这里,朱高煜脸上的讥讽、戏谑简直藏都藏不住了。

“别看他们开口闭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甚至还口口声声劝谏着帝王,得民心者得天下,君王不得与民争利。”

“可实际上,二位细细想一下,民、社稷、君都提了,那读书人呢?”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民是谁?”

“不与民争利,这个民又是谁?”

“说来说去,这些东西,其实就是打着道德高尚的牌子,方便自家大把大把的占田、虐民、经商最终大肆捞钱而已。”

“为何他们骨子里能傲视君王、蔑视庶民?”

“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学的就是这些啊,越是学得深,这一套东西,他们越是记到了心底。”

“这样培养出来的读书人,他凭什么要替皇帝卖命?”

“这样学出来的读书人,他又凭什么要真正为民做主?”

朱高煜这话说完,满堂皆静。

此刻朱元璋看着自家这位大孙子,仿若在看待一个千年一出的谋士在指点江山。

古往今来多少事,竟在这郊外的院落、正堂之中,给捋了个清清楚楚。

这是何等的伟力,这是何等的大才?

看着二人那惊讶得彻底绷不住的表情,朱高煜得意的一笑,转而略有些恶趣味的问道。

“二位,我有一法,可屠圣,二位想不想听听?”

这话刚说完,门外忽然响起一道炸雷。

而后,原本刚刚还万里无云的天气,居然瞬间变成了暴雨如注。

朱棣这会儿早就没法保持自己假寐的状态了。

此刻的他,冷汗如瀑!

我去!

这孩子这么快就要动手了?

适时,倾盆大雨如同那断线的珠子,清脆的砸在了地上。

朱棣这才醒悟过来,赶忙打了个哈哈道。

“好家伙,这雷雨突如其来,吓了我一跳!”

朱高煜倒是没跟他计较,只是心底里暗暗嘀咕。

这暴雨说来就来,刚刚那旱地生雷更是吓死人,弄得自己还以为因为说的太多要被劈了呢。

第十七章 开口道德仁义,闭口仁义道德

比起一惊一乍的朱棣,朱元璋无疑淡定太多了。

此刻的他,早已没了之前的满脸笑意,反而一对斑驳的眉毛狠狠地挤到了一处,刻出了一个深深的川字。

他颇为感慨的看了看自家这个今天一再让他惊讶的大孙子,忽然有些意兴阑珊。

咱自起兵起,见识过各路谋士、文臣,当年那刘伯温,算是当代人杰了。

但终究还是没能跳出读书人的圈子,只能当做谋士。

不过咱大孙子不一样,不愧是生在皇家的种,看事待物,起头便能视天下为棋局、万民如棋子。

可惜,这等大孙子,不是咱的嫡长孙!

若是咱的嫡长孙,咱恐怕会更加开心!

朱元璋仅仅只是分神了片刻,便赶紧掐灭了这危险的想法,这东西,不能想,想多了就乱套了。

有这功夫,还不如琢磨琢磨刚刚大孙子提出的屠圣法呢。

屠圣法,顾名思义,屠灭圣人之法!

现如今大明,也只有儒家那位圣人了。

只是,朱元璋弄不明白,为何朱高煜会想要屠灭圣人?

虽然老朱平日里冲着读书人痛下杀手,更加看不惯那些腐儒的举止、作风。

可他也明白,大明若是要长治久安,就离不开儒家的这套东西。

自大汉开始,历朝历代莫不是如此才打下基础的,难不成在大明,就得改了不成?

可改了之后呢?

朱元璋完全无法想明白,到底为何要屠圣,为了什么?之后怎么办?

可若是直接问的话,咱是不是显得太过木讷了?

啥得都咱大孙子说出口才能明白?

咱自己琢磨琢磨先。

老朱这倔脾气一起来,还真就开始坐在那儿开始细细琢磨了起来。

许久,朱元璋猛然间抬起头,满脸惊诧的看着朱高煜道。

“小友,你今日里这番话,若是让那些酸儒知晓,他们会和你拼命,届时,谁都保不住你的!”

听到张老爷子这么一说,朱高煜了然的笑了笑,顺着话头答道。

“老爷子,您发现没?”

“在您看来,若是这帮腐儒知晓了在下的言语、举动之后,在下必死无疑!”

“在下虽然生在乡野,但好歹也是个皇子龙孙。”

“可就是这样的身份,你还是觉着读书人有办法让在下赴死!”

“那么,这里就有个问题了,他们凭什么弄死在下呢?”

朱元璋闻言一愣,感觉脑海之中有什么东西呼之欲出了,可死活就是隔着那么一层薄雾,看不清真面目。

这不由得让他急的抓耳挠腮的,却又始终不得其法。

最后,弄来弄去,还是只得把视线投向了那今日里屡屡有惊人之举,多智近妖的大孙子。

朱高煜看着张老爷子那明明没有说出口,可实际上却写在了脸上的渴望,差点笑出了声。

这才对嘛。

不能一再的让你们感受到小爷的优秀和魅力,怎么把你们这等将帅之才收纳至麾下?

看着老爷子那表情,感觉吊胃口也该有个极限,朱高煜暗笑了两声,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这其实就是我们刚刚说到的问题。”

“他们的出身以及所学,除了让这帮子读书人自视过高、贪赃枉法、结党营私之外,还放大了他们的欲望。”

“从开始的想要一朝中举入仕,到想要家中良田万顷、屋中娇妻美妾,再到当官做宰。”

“他们的欲望一步步放大的同时,他们的收获也一步步在放大。”

“可还有个所有读书人都有的欲望,那便是掌控欲!”

“从最基本的掌控当地治下百姓、治下一方水土,到控制一国之言论,最后控制一国之君。”

“二位稍微想想就明白,但凡文臣当道的,是不是会不断的劝谏君王?”

“可最关键是,凭什么他们劝谏的,就一定是对的?”

“凭什么就一定要按照儒家学说当中的条款来就是好的?”

“这其实,就是他们骨子里抹不掉的掌控欲而已!”

“但这些所作所为,归根结底,还不是为了两点!”

“一为儒学或者说自家学说的更加兴盛,名头更大才能招揽更多英才嘛。”

“而另一方面,他们自己都是儒学出身,只要君王乃至天下人按照他们划出来的道道运转,那他们天生就赢了几分。”

“更何况,你和他们对着的时候,对手是他们,裁判还是他们,你怎么赢?”

朱高煜行云流水般的一番话,说得朱元璋和朱棣彻底沉默了。

尤其是朱元璋,作为当朝皇帝,此时一回想自己登基这几十年,忽然觉着头皮发麻。

咱是不是早就被那帮子读书人给骗得深信不疑了?

看似咱高高在上,口含天宪、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但实际上呢?

咱的话,真的管用?

管用几分?

那帮子读书人总说,皇权不下乡,强调乡绅治民,是不是这帮子读书人在打埋伏?

这一刻,朱元璋脑海之中仿若那热油碰上了冷水一般,各种想法、念头四处飞舞。

首节 上一节 15/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天天死谏,成千古一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