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第296节
杨坚:啊!又来一磕药的。
杨广:梅开几度!
李忱,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是一个打小就……不太聪明的人,嗯,当时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作为宪宗的儿子,穆宗的弟弟,敬宗、文宗、武宗的叔叔,纵使出身不好,但有这一个皇室子孙的名头在,他本该过得挺好。
奈何他从小就给人一种憨憨的感觉,于是宪宗不喜欢他,穆宗无视他,敬宗、文宗、武宗喜欢欺负他。
尤其是武宗,超喜欢欺负李忱,但欺负完后武宗又总觉得这叔叔看起来怪怪的,就像是一条毒蛇,隐于暗处,让他寝食不安。
武宗登基后,越想越觉得这个皇叔诡异,一个人如果是真傻,那没什么好怕的,但如果是装傻呢?装了二十多年那种。
李炎是越想越怕,就像你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你们一起处了二十多年,可忽然有一天你发现他不是人一样,妈耶,好刺激~!
李炎决定了,既然试探不出这位皇叔是不是傻,那干脆就不试了,直接弄死他。
于是,几名宦官奉武宗之令把李忱扔进厕所,准备淹死他,要真成功的话,李忱绝对会成为史上最有味道的王爷。
可惜没有,宦官仇公武觉得李忱奇货可居,于是私自把他捞起来藏好,并在武宗死后把他扶上了皇帝宝座,于是李忱成为了史上最有味道的……皇帝!
李忱:……我谢谢你的解说啊!
可怜仇公武,自以为捡了个便宜,扶个傻子登位可以掌控朝堂,却不想扶出一个超级影帝,拿他当傻子耍。
就在登基这一天,李忱终于撕掉自己戴了三十七年的面具,显露峥嵘。
仇公武惊呆了,满朝文武也惊呆了,只觉一桶凉水从头浇到脚,一股寒意直冲天灵盖。
毕竟,一个人装傻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能装37年,这城府之深,手腕之狠辣,谁人能及?
果然,甫一登基,李忱就立刻显露了雷霆手腕,非常果决并迅速处理了前朝宰相李德裕以及他的同党。
同时,将给武宗炼药的那些道士或杀或流放,将佛教的地位全面恢复,嗯,财富就算了,毕竟李忱没看到。
接下来,你们将要面对的,是宪宗李纯之子,隐忍37年的影帝皇帝,江湖人称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请为我欢呼!
欢呼?滚犊子,大臣们躲都来不及,盖因这位宣宗皇帝精力实在是太旺盛了,事无大小,啥都要过问一下。
更离谱的是,这位皇帝似乎有过目不忘之能,不管什么人,只要跟他打个照面他就能记你一辈子,尼玛,摄像机都没这么牛。
这项过目不忘的能力被李忱充分利用起来,不管你是县官还是郡守、刺史,升官之前都得去一趟长安,让他记一次,然后给你面试一下,通过的当官,不通过的滚蛋。
精力是真的旺盛,记住文武百官也就算了,但就连偏远地方的县令他都能记住。
比如有一次,一位县令入京考核,李忱给他说你去那地方挺远,记得好好干,有功的话我不吝啬赏赐,有过也要惩罚。
这县令听了,但没记住,于是,就在他上任几个月后,一旨诏书从京城来,直接把他免了。
李忱:给你说真的,你以为我吓唬你?
除此之外李忱还特别喜欢微服私访,到各地去体察民情,然后宰相、尚书们就经常会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命令。
要么是某某县的县令干得不错该升官了,要么是某某地的官员犯了错该论罪了,整得大臣们一脸茫然,不是,陛下你从哪知道这些的?
李忱:亲眼所见!
大臣:哦,亲眼所见啊,那没事……个鬼啊,陛下,白龙鱼服要不得啊!
李忱:我憋了37年,你管我!
就这么滴,李忱将他无限的精力投入这个国家的治理中,一天不是在处理政务就是微服私访,时不时还抽空面试一下官员,整个一大忙人。
就同他装傻子装了37年一样,治理国家李忱也非常有耐心,一直这样坚持了十三年,百姓不至于说过得有多好,但至少安安稳稳,因此,直到唐亡,百姓依旧对他怀念得不行。
小太宗这个外号也是百姓叫的,属实是江湖人称。
哦,对了,他执政时年号为大中,因此他执政这一时期也被称之为大中之治,唐朝最后一抹落日余晖。
可惜,人无完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内,李忱仿佛宪宗附体,于是,修仙之风再起,唐朝再次多了一个求道长生的皇帝,少了一个有为明君。
第381章 实在是可喜可贺
书接前文!
唐宣宗李忱虽然在最后时段走了前辈老路,嗑药修仙,但前期确实够努力,够明断,因此唐亡后百姓对他追思不已。
而除了在政治上的作为外,宣宗李忱在军事上建树也挺不赖。
如大中元年五月,李忱遣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北击奚族,拓地千里,缴获牛羊七万余,万狄顿首,百蛮投诚。
随后不久,又趁着吐蕃势弱收复了原州、乐州、秦州等三州七关之地,这是自安史之乱后就沦陷于吐蕃的地方,现在终于拿回来了。
更重要的是,由于大唐朝廷出兵吐蕃,让河西百姓看到了回家的希望,于是,一个猛人起身。
他叫张义潮,暗修甲兵,结交豪杰,于大中二年正式率众起义,三四年间收复瓜州、甘州、兰州等河西十一州地盘。
大中五年,张义潮遣人至长安报捷,并奉上河西十一州图籍,于此,除凉州外,河西之地尽数被收复。
李忱非常高兴,毕竟这可是连宪宗皇帝都没做到的事情,现在居然在我的时代完成了。
赏,必须大赏,于是张义潮摇身一变成了一方节度使,天子特置归义军,以张义潮为归义军节度使,统领河西十一州。
那意思非常明显,既然你有本事拿回河西,那这地儿从今天开始就归你管了!
张义潮非常激动,陛下您认真的?
李忱:君无戏言!
于是张义潮爆发了,先后收复凉州、西州、轮台等地,把吐蕃势力彻底赶了出去,东接灵武、西连伊吾,户口百万之乐土,四千里地山河,再归大唐!
可惜,宣宗最后没看到这一幕,没看到河陇之地尽数回归,没看到张义潮加封司徒,爵封南阳郡开国公。
文治武功,宣宗李忱都不弱,可惜……他喵的为啥要磕药呢?
这一磕药自己磕没了不说,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的大唐立刻就堕入深渊,那家伙,拉都拉不回来那种。
言归正传!
唐宣宗李忱磕没了后,本来留下遗诏令第四子夔王李滋继位,并且安排了三个辅政大臣。
结果嘛,太监坏事,矫诏拥立李忱长子李温为帝,改名李漼,改元咸通,是为唐懿宗。
懿宗,听这庙号就知道,这玩意不是什么好鸟,事实也确实如此,这家伙最大一特点就是不类父,而是类其伯父穆宗李恒,让人不得不怀疑他到底是不是宣宗的种。
穆宗李恒是什么人?享乐天子,一生都在寻欢作乐,李漼也是这样,每天不是在玩就是在去玩的路上,至于国事……
李漼表示大唐够我折腾,不慌,至于以后,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
这货爱玩啊,继位之初弄死了他爹留给他弟弟的辅政大臣后,这家伙就像疯狗一样开始撒欢了。
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一月三十天,半数时间在开席,除了开席就是听音乐,那家伙,真的是一天不听就浑身难受。
大臣们都无语了,陛下您开席我们没意见,听音乐也可以,但您总得有个度吧,哪有人天天开席天天听音乐的,不腻歪吗?
李漼:你管我!
得,劝也劝不了,拦也拦不住,能咋的?毁灭吧,累了!
此后李漼的玩乐更为夸张,要么大张旗鼓到处跑,嗯,带着十多万人到处跑那种,跑还不算,他还特大方,动不动就给人赏钱。
一人足抵一万个败家子!以一当万,恐怖如斯!
咸通四年,李漼玩得有些腻了……他当然没有改,而是玩出了新花样,拜坟头,从开国皇帝李渊开始一直拜到老爹李忱结束,挨个去拜,以彰显孝顺。
李渊:……你个瘪犊子但凡好好治国,也不会叫反贼刨了皇陵,不比你拜坟头孝顺!
温韬:……
战术后退!
拜完祖宗后,李漼再次陷入迷茫,该干什么呢?
大臣:陛下,咱要不考虑考虑治国,很好玩的,先皇都痴迷的很。
李漼:……啥玩意?治国?狗都不干!让朕想想,有了,朕要拜佛!
大臣:……箫菩萨已经有一个了,不差你!
李漼不管,立刻奉迎佛骨搞起了崇佛那一套,且全面恢复佛教的地位、产业。
武宗、宣宗看到得气死,虽然他俩一个灭佛一个恢复佛教,但总得来说都是不太喜欢佛教的,除了虚名能给外,实打实的利益是半点不往外撒。
李漼倒好,这“老实孩子”信佛不说,还实打实给和尚利益,最终导致整个长安城都弥漫在木鱼声中,那佛经是从早念到晚,从不消停,活像个大型法事现场。
所谓信佛者得长生,自从信佛后啊,李漼这腰不疼了,腿也不酸了,人也……没几年就噶了!
实在是可喜可贺,可贺可喜啊!
言归正传!
李漼这一辈子啊,那是干啥啥不行,玩啥啥没够,天天拜祖宗,夜夜供佛祖,没事就爱换宰相,在位十四年,宰相换了21个,比换老婆还勤。
除了这些外,将士辛苦造反,百姓积极参与,李唐朝廷积攒了两百年的名声到他这儿基本成了个负数。
比如庞勋之乱,就他喵的八百戍卒,居然一口气从岭南杀到徐州,你敢信?
首先说明,这八百戍卒不是啥超级雄兵,庞勋也不是啥乱世霸主,事实上,八百戍卒多是地痞流氓,犯事充军。
至于庞勋,那也就是管粮食的小官。
之所以能干下如此惊天动地的事情,全赖李漼的疯狂玩乐,以及李唐朝廷的民心丧失。
于是,名场面出现了,当叛军杀回徐州时,城内百姓纷纷自发拿起武器帮助叛军剿杀官军,同时打开城门,迎接叛军入城。
好在庞勋也不是啥好鸟,一朝得势,疯狂享乐,因此很快就被朝廷平了,你要换一个猛人,大唐朝廷得早没几十年。
上一篇:大明:我只想苟住,你却逼我出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