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第287节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虽然最终于被唐军平定,接续国祚,但大唐,再不是那个万国俯首的大唐了!

翻看历史,我们会发现,凡是国祚绵长的王朝,于盛世之后,总是会急转直下来个亡国大劫,唐之安史、明之土木,不外如是!

有人可能会问,秦和隋呢?嗯,首先咱们得知道那个词叫国祚绵长,其次,这个词还跟秦、隋没关系,懂?

嬴政:伤口撒盐,一次就好,真的!(?-ω-`)

杨坚:朕附议!(怒`Д?怒)

刘邦:哈哈哈,政哥又被揭伤疤了!

嬴政@刘邦:要朕提醒你,两汉之间有个王莽吗?

刘邦:……大可不必!

司马炎:我大晋似乎没有这一劫哈!

刘裕:你确定?太康之后,二傻子上位,八个畜牲争权,忘了?

司马炎:……

言归正传!

安史之乱后,李豫在面对安禄山、史思明的旧将时,同意了仆固怀恩的提议,不仅不处置这些人,反而让这些人依旧为将,镇守河朔要地,开藩镇割据之先河。

当然,什么藩镇割据都是之后的事,李豫一朝最大的笑话其实就是起义。

先是官逼民反,袁晁、方清先后起义,惨遭李光弼镇压。

然后是吐蕃入侵,代宗李豫逃出长安,达成大唐天子第二迁,国都第二陷成就!幸有郭子仪与吐蕃几经周璇,迫使吐蕃撤军,代宗得已返回长安!

但紧接着,官逼官反,安史之乱中满门忠烈的仆固怀恩被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宦官骆奉先逼迫,无处申辩,于是悍然造反,引吐蕃、回纥等部大军合三十万人入寇。

当然,仆固怀恩没成功,在攻打长安前就暴卒军中,他联络的吐蕃大军也让郭子仪说服回纥打得大败而逃。

有一说一,唐代宗一朝是真的乱,起义不断,宦官专权不断,回纥、吐蕃入侵不断。

更让人无语的是,代宗整个人跟个精神病一样……指定有点北齐高家的遗传基因。

一会儿宠信宦官,一会儿诛杀宦官,比如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通通都是先用后杀。

对藩镇也是一样,安史叛军归降者他既往不咎,让这些人依旧当个藩镇大将,但对有功之臣,比如仆固怀恩、李光弼、郭子仪,李豫又显得有些刻薄。

对入侵者回纥也是一样,安史之乱时大唐需要回纥人帮忙,那时候你护着回纥人,唐人也不会说什么。

关键安史之乱后代宗依旧护着回纥人,代宗一朝,回纥人在长安杀了人,代宗下诏特赦。

回纥人抢掠民女……代宗不管,回纥人再次公然在长安杀人,代宗依旧不管,怒极的长安百姓自发集结绑了凶手送进牢房。

结果回纥人居然悍然发兵劫狱……我尼玛!这都什么奇葩?在长安,大唐国都,一群回纥人居然敢公然劫狱,可见李豫对回纥人有多放纵,完全当亲儿子养。

至于百姓?不知道东都洛阳任由回纥劫掠吗?回纥骑兵抢女人?又不是大唐公主……公主也不是不行!

回纥骑兵杀百姓,又不是杀皇帝,随他去了!

除了以上种种外,李豫还有个毛病——信佛!

一般人信佛也就是给寺庙捐点钱,跟大师、师太,结个缘什么的,李豫不一样,他是皇帝,虽然没梁武帝萧菩萨离谱,但同样凭一己之力养活了数以十万计的和尚。

这是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且和尚除了念经打坐,根本不事生产,只会张嘴吃饭及念声阿弥陀佛!

李豫不管这些,苦谁不能苦和尚,死谁不能死高僧,世间百姓穷困潦倒、易子而食与我何干?

贼民如草,割之复生,不知道吗?

公元779年,李豫死于长安大明宫,他死那天,百姓大概恨不得放炮庆祝,实在是好,死得好!

当然,这人不管如何恶心,有着平定安史之乱的业绩在,注定不会被骂昏君,就算被骂……嘿嘿,底下不还有宋徽、钦、高宗,明英宗、清宣统这些苟皇帝垫底吗?

第367章 唐德宗李适

书接前文!

唐代宗李豫驾崩后,其长子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为唐朝第十位皇帝。

这位皇帝吧……某种意义上和明朝崇祯帝很像,都非常想做一个中兴之主,圣明天子,奈何这眼光实在不咋的,用人总出错。

当然,李适可比朱由检幸运多了,毕竟他那时候朝廷体制还没崩坏,加上文有邺侯李泌,武有西平郡王李晟,纵然出了不少乱子,也有人帮他平息。

不像朱由检,即位的时候体制体制崩了,国库国库没钱,用人用人不会,内忧外患,结局自挂歪脖子树,惨的嘞!

崇祯:……我谢谢您啊!

言归正传!

李适,生于公元742年,他爹自不必说,是代宗李豫,不是隔壁王叔叔,至于他娘,姓沈,至于是不是叫珍珠……我不晓得!

李适十四岁时,安史之乱爆发,十五岁,长安失守,玄宗直接带着他们这些皇室后裔疯狂跑酷!

小小年纪的李适切实体会到了什么叫丧家之犬,什么叫亡国之危,那真是痛、太痛了!

此后数年,唐军平叛收复两京,李适亲眼见证着战火中的一切,那是烧杀抢掠民不如狗,那是枪林箭雨,向死求生。

年轻的李适有着大志向、大抱负,他想着,或许,这个世界,我能试着改变,我能救世……嗯,年长后才发现,自己其实要靠世界相救。

李适:我真的栓Q!

公元762年,玄宗、肃宗两任皇帝结伴走上黄泉路,代宗李豫惊险即位,李适一朝由皇孙变为皇子。

同年,李适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帅唐军与安史叛军决战,不过李适其实就是个名义主帅,具体打仗还得是郭子仪、李光弼这些猛人。

公元763年,随着史朝义身死,安史之乱终结,李适这个名义主帅也因功受封尚书令,绘像凌烟阁。

【李适:太宗陛下,后辈出息了,都上凌烟阁了,您,看到了吗?ヽ(???)ノ!】

李世民:……看到了,且有被无语到!

公元764年,李适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嗯,其他不说,单说这长子能够顺利即位,已然是个不小的奇迹!

李世民:……你骂够了没有?

杨广:像是有被骂到!

朱棣:……那个,我跟他们不一样,我……你知道吧,洪武三十五年,父皇传位我了!

朱元璋:???

朱允炆:假如我没记错的话,皇爷爷……

朱棣:你闭嘴!我说是就是,懂?【别逼我再削你一次!】

朱允炆:……

话题继续!

公元779年,随着代宗李豫病逝,李适终于晋级皇帝,时年38,多年儿子熬成……孤寡,嗯,孤家寡人嘛,简称一下!

李适:我真的会谢!

刘铤:我在西南呆过,我知道孤寡是啥意思!

万历@刘铤:别说话,瓜挺好的。

李适即位之初,以名臣崔佑甫为相,不信宦官,为政清简,望之颇似明君,似有中兴之象。

之所以说两个似乎,原因就在于……这个时间是真他喵的短,两年不到啊,德宗就从颇似明君降级为无能之君。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说穿了就俩字——运气!

李适即位之初,幸运的遇到了崔佑甫这个名臣,于是渐开中兴气象,怎奈好景不长,公元780年,任职宰相不到两年的崔大人病逝。

当时的李适应该是很自信的,你瞧,朕随便选个人,中兴已经不远,朕这眼光,比太宗皇帝何如?

【李世民:何如?皓月何以比萤火?】

李适非常相信自己的眼光,于是,在崔大人之后又挑了一人为相,他叫卢杞,长话短说吧,这就是个马屁精加奸臣。

与崔大人一样,这位得出成果也用了两年时间,不过不同的是崔大人用两年几致中兴,至于他……呃,用两年几致亡国!

你就说这能力,这效率,高不高吧?

公元783年,史上浓墨重彩的泾原兵变暴发,愤怒的唐军将士一口气攻破长安,逼得皇帝逃出国都,达成大唐天子第三迁成就!

幸运的是,李适有李泌、李晟两位牛人,于是第二年,李适回家了。

好久不见,长安!

咳咳→_→,这不是情感剧,而应该是喜剧。

因为就在李适回家这一年,叛乱又起,反了一个节度使,这又是一年都在平叛!

接连被人造反,一个皇帝居然像个狗一样被手下人撵来撵去,李适非常不满。

他对藩镇用兵了,同时,大肆任用宦官为统帅,太监掌兵,左右皇权,由此刻奠定。

结果大家都知道,历朝历代,论起宦官为祸之深,大唐任第二,没人敢任第一,皇帝,那就是太监手上的玩意儿。

此外,德宗对藩镇用兵这件事……败了,一败就连着德宗的心气一起没了,雄才大略?不不不,现在的德宗只想苟延残喘!

宦官、藩镇之后,德宗又尝试着跟邻居搞好关系,比如派军队去“借”邻居家的牛羊、人力资源。

初期效果不咋的,因为德宗的邻居叫吐蕃,脾气非常暴躁,看见德宗派人扛着刀、背着箭去“借东西”后非常不满,居然愤怒的不“借”!

德宗这小暴脾气蹭一下就上来了,娘希匹,劳资治不了藩镇还治不了你个小邻居?李晟、韦皋,给朕削它,往死里削~

李晟、韦皋点头表示收到,于是吐蕃惨了,今天被打残三万,明天被坑五万,气不过的吐蕃忙拉着南诏跟大唐打了一架,想要找回场子,结果,依旧惨败。

首节 上一节 287/3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只想苟住,你却逼我出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