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第279节

众所周知的是,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武曌,两人的生育能力完全没问题,那既然没问题,为毛没孩子呢?多半是没交流,或者说非常非常少。

总之不管怎么说吧,两人没孩子,12年后,李世民52,武曌26,李治21岁,一个是日暮西山的帝王,一个是如日方升的太子,傻子都知道怎么选,于是,武曌选了太子。

当然,对于影视剧、小说中表现出的那种两人急色的表现,个人觉得实在太扯,李世民只是病重,还没死,玩刺激可以,找死……真不至于!

两人此刻最多算是眉目传情,建立一下感情基础。

之后,李世民病逝,李治登基称帝,武曌则依例入感业寺为尼,青灯古佛,嗯,一年!

一年后,李治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这一进去就是半辈子牵扯不断的缘分。

诉不完的相思情,享不尽的温柔乡,这时间、地点,你要说俩人会发生点让人喜闻乐见的事情……嗯,很有阔能!

曹操:|?ω?`)

高欢:→_→

朱温:←_←

嘿嘿嘿……

李治:……

武曌:……(怒`Д?怒)

干柴烈火容易着,时间、地点还贼刺激,但这个事情吧,你要知道,纸它是包不住火的。

恰好的,李治的后宫内,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很清楚俩人的事情,为了打击情敌萧淑妃,王皇后主动向李治提了建议,接武曌回宫。

李治、武曌:还有这好事儿?!!!

两人自是一百个一千个同意,再加上王皇后,嗯,这波三方都不亏。

可惜王皇后并不知道她这次究竟迎回了个什么人,那是千年一出的宫斗王者,如果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大概她宁愿拉着萧淑妃结拜,也不愿意迎这女人回宫!

如果大唐有特级学院,那它一定是感业寺,纵然毕业生为一,但就这一个,顶别地儿成百上千个。

那进去的是纯情御姐,出来的……宫斗王者、满级政治家,就问你牛掰不?

公元651年,李治孝期已满,武曌得以再次入宫,据说,这位入宫前就怀了,入宫不久就生下皇子李弘。

刚入宫时,武曌很老实,紧紧跟随王皇后的步伐,但到了次年,武曌通过宫斗打败萧淑妃后,嘿,王皇后?不认识,不熟!

这一年,武才人升级为武昭仪,十二年未动的品级终于上升了几级,虽然……男人变了一下,但这不重要。

公元654年,武昭仪产下长女安定公主,后世传得沸沸扬扬的武曌杀女这件事正式启幕……落下也很快。

为啥呢?因为武曌杀女这件事,在唐朝几百年内压根儿没消息,这事是宋朝传出来的,比如《新唐书》《资治通鉴》

这两本书的作者就差说:知道武曌杀女不?我亲眼看到的,皇帝、昭仪在外面议论,我就搁那床下记的。

那真的是,关于武曌怎么杀的女儿,李治看到又是怎么愤怒,武曌看到女儿死后是什么神态全部记载得明明白白。

但更早的《唐会要》、《旧唐书》却是没这些幺蛾子,基本就是说公主夭折,死后以亲王礼入葬。

话说宋朝人为毛要黑武曌呢?嗯,你想想萧太后和刘娥刘太后就好了,前者打了车神,逼得宋真宗叫叔母。

后者压制宋仁宗,一直到死才放权,宋朝三代帝王让两个女人欺负得够呛,这不仅是皇室不满,朝臣对此也是不爽。

但让他们骂这两位?抱歉,没胆子!

骂萧太后,辽国可没灭,惹急了直接兴兵南下,谁担责?骂刘太后?仁宗是她一手养大,别看仁宗好欺负,你骂他养母试试?

思来想去,得,骂前朝人吧,反正死都死了,还能跳出来打人?

至于为啥选武曌?嘿,千古就这一个女皇帝,这靶子还不够大吗?

所以说,某种意义上,武曌其实算是替萧太后、刘太后挡了枪,虽然这前朝人物给后朝人物挡枪着实让人有点无语。

说回正题,除了唐朝没记载这事外,还有几点,一是武曌杀女没必要,嗯,不是这女人品德有多好,纯粹是没必要。

毕竟王皇后最后的罪名是谋行鸩毒,可跟杀公主没关系,再一个,你都能狠心杀幼儿了,干嘛杀公主呢?狠狠心把李弘宰了不是更让武曌痛苦?

你说李弘有宫人看护,皇宫把守森严?这话说得,安定公主不是住在皇宫?她身边就没人看护?扯淡不是!

最后一点,那李治又不是真如小说、影视剧中一样软弱,怎么可能武曌说什么信什么?

第356章 二圣临朝

书接前文!

公元655年,安定公主死后一年后,王皇后被废,当然,两件事其实并无直接关系。

因为一般认为,李治废王皇后主要是为了皇权稳固,外加打击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势力。

说得更高尚一些就是打击门阀世家的势力,而这些通通跟安定公主的死扯不上太大关系。

说回正题,这一年,中书舍人李义府第一个支持李治废王立武,得到李治、武曌重赏。

见此,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也纷纷支持立武则天为后,更重要的是,英国公李绩表态说: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

这一句话不足为道,但说这话的人份量那真不是一般的重,李治废王立武的图谋一下子由国事转为家事,变得非常有利。

于是,公元655年10月13日,李治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萧淑妃废为庶人。

又七天后,下诏立武曌为皇后,同时将最为反对武曌当皇后的宰相褚遂良外贬地方为官。

之后,公元659年,李治、武曌联手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

李治借此加强了皇权,一扫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门阀世家受此打击再不能左右朝局。

有句话叫拔出萝卜带出泥,长孙无忌等人一倒,受牵连者无数,无论对哪方势力来说都是元气大伤。

当然,这一年的胜利只属于李治,至于武曌,李治身体没出状况前她手中的权力非常有限。

但不急,时机马上出现!

公元660年,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朝政,于是让武曌代理。

代理朝政?武曌很满意,毕竟能代理,没说不能取代,反正都是代嘛,转正多好!

矛盾出现了,李治只是病了,不是死了,他能允许武曌趁机获得些许特权,但不能忍受权力从他手中缓缓流失。

废后的事,有一就有二,李治做得了一次,就能做第二次!

嗯,武曌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抢先一步下手了,赶在上官仪起草的废后诏书下达前,拦截成功。

看到武曌的身影出现的那一刻,李治很清楚,废后这件事搞不了第二次了,武曌终究不同于王皇后。

王皇后能依仗的,是家世,是门阀集团对她的支持,武曌的依仗是她提拔起来的庶族地主阶级以及李义府、许敬宗这些大臣所代表的政治力量。

看似前者的力量更强,但王皇后并没有那个能力整合,武曌不同,背后的力量虽然弱些,但她的个人能力足以弥补这层差距,乃至于更强。

李治不是动不了她,而是动了她之后,自身也要伤筋动骨,思来想去,这买卖不划算,算了,不动了!

李治说不动就不动了,但上官仪就惨了,直接成了背锅侠,除了孙女上官婉儿,其余族人全让武曌一锅端了!

同时,借着这件事,武曌成功拿到参政权,李治临朝议事,她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

时间来到公元665年,这一年,李治封禅泰山,嗯,武曌劝的,目的大概是增加自身的影响力。

对于非掌权者,而是夺权者的武曌来说,在天下人面前多露露脸总是好过隐于幕后的。

公元674年,这一年,李治称天皇,武曌称太后,二圣临朝,武曌的权力再次得到增强。

当然,武曌的能力也确实强,上书“建言十二事”首重农事,被李治全部采纳!

公元675年,李治病得更重了,据说曾准备禅位给武曌,当然,个人更倾向于这夫妻俩又演了文武百官一回。

李治想禅位,被宰相郝处俊劝住了,这事过后武曌立刻召集文人编书,书编成后,参与编书的一众文人纷纷入朝参政,分割相权,这些人被称之为北门学士!

众所周知的是,皇权、相权自古不和,要么皇权压倒相权,君主集权,要么相权压倒皇权,宰相成为权臣。

有了这个认识后,再看李治的所作所为,就很难让人相信他不是故意的,借着禅位的借口让宰相恶了皇后,然后夫妻俩一番操作,分割相权。

(嗯,这只是一个猜测,仅供聊天吹牛!)

公元683年,这一年李治病逝,遗诏太子李显灵前继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决定。

李显即位后,尊武曌为皇太后,但很显然,这个皇太后并不满足于只当太后,此外,李显这个皇帝其实真的也不咋滴?

一些人说武曌抢儿子皇位,最后弃土失地,除了是个女的,啥也不是!

但个人觉得,要真是李显一直当这皇帝,唐朝的历史走向还不如武曌呢,毕竟李显给人的印象就俩字——窝囊!

公元684年2月,李显准备任命韦皇后的老爹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反对,李显登时大怒,表示朕就是把天下都给他,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

此话一出,武曌直接怒了,姓韦的也配?当不好皇帝就别当了,换人!

于是,李显废为庐陵王,豫王李旦成为新皇帝,是为唐睿宗,嗯,确实睿,保命小能手非他莫属。

李旦当了皇帝,武曌继续临朝称制,军国大事,一言而决。

话说这里有个问题,就是除了武曌杀女这个流言外,还有一件事就是武曌杀子,杀的人是李贤,他的次子!

武曌一生四子两女,长子李弘不用多说,死后能被追封为皇帝的,不说独一份吧,反正很少,武曌也没杀他的动机。

三子李显,虽然被武曌各种嫌弃,但杀他,同样没动机。

四子李旦,这个更不用说,太乖了,让干啥干啥,改姓都行,实在没动他的理由!

长女早夭,次女太平公主一生可谓精彩!

就李贤,非常非常不受武曌待见,名为母子,但看那个经历,感觉两人更像仇敌,武曌完全就是奔着杀人去的,而不是教训!

于是就有人怀疑了,这李贤到底是不是武曌的儿子?再查一下生卒,好家伙,按历史记载武曌三年生了三胎。

首节 上一节 279/3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只想苟住,你却逼我出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