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第256节
他看不得刘询重用法家人物,看不得刘询动不动惩治下属,劝谏刘询应该多重用儒生。
(刘询:……)
刘询那颗老父亲的心估计是崩溃的,你是太子,不是君子,治国自然是啥人好用就用,你管他是儒是法。
但很可惜,刘奭听不进去,儒臣对他的影响太大了,导致这位主,怎么说呢?有些天真。
刘询一声长叹:乱我家者,太子也!
嗯,看得很明白,也知道刘奭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很可惜,他坚决不换,大概是看出来,这儿子再差,国家扔给他也败不完吧!
没错,败家也是要有天赋的,天赋差的,比如胡亥,只能玩家族消消乐,喜提皇室清理大师称号。
嬴政:……
胡亥:……
天赋高点的比如杨广,能力有,野心也有,败家败得非常有水平,黑锅自己一力背,好处扔给埋他的人,就很迷。
杨坚@嬴政:……唉╯﹏╰
嬴政@杨坚:╮(﹀_﹀)╭
公元前48年1月10日,汉宣帝刘询驾崩,1月29日,太子刘奭即位,年号初元,是为汉元帝。
刘奭即位之初,有着老父亲留下的家底在,国力还是比较强盛的,但很可惜,刘奭守不住这份家底,因此,国力渐衰。
朝堂上,宦官为祸,外戚聚合,分权乱政,地方上,豪强做大,兼并盛行,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而究其根本,就是汉元帝刘奭无能!
没错,就是无能,看看这傻子干了些啥蠢事,第一步,自废武功,把他老爹留给他的辅政大臣搞没了,朝局失去平衡,大乱。
第二步,重用宦官,要是他拿宦官去跟外戚、大臣打擂台、找平衡也就算了,这家伙不,全心全意的信任一个太监……造孽啊!
第三步,选了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太子,呐,前面说过,就是最后死女人肚皮上那货,叫刘骜。
越看这些操作,越佩服霍光、刘询,得亏两位大佬家底攒得够厚,要不然,就刘奭这玩法,大汉“轰隆”一声就没了!
先说自废武功这事儿,宣帝临终前,给刘奭安排了“三驾马车”辅政,即乐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
这配置,豪不豪华咱也不知道,毕竟这三位都没干出什么政绩,就被刘奭拆了个支离破碎。
呐,三人中,萧望之、周堪是刘奭的师傅,从小教导他,师生关系很好,至于史高……这是外戚,要不是宣帝安排,可能刘奭都不知道这人。
人都有个亲疏远近,刘奭自然也是这样,甚至更为极端,全力信任他那俩师傅,至于史高,他连个表情都欠奉。
一次两次的,史高忍了,三次四次,史高也能忍,连着几月都是这样,史高忍不了,干啥啊?俺是空气啊?见不着我这人儿?
忍无可忍的史高选择了联络宦官,内外勾结,于是,外戚史家、许家与宦官弘恭、石显联合了,共同对付萧望之。
萧望之没挺住,被人俩回合就干挺了!
刘奭那个悲伤啊,哭着责怪弘恭、石显害死他的太傅……然后就没然后了,给太傅报仇啥的,连句话都没有,对俩太监也没有处罚,宠信依旧。
寒心,这他喵的是真让人寒心,人萧望之好歹给你办事,人被害死了你就会嚎两声……要你何用?
呐,外戚、儒臣、宦官,三方势力角逐大权,最后宦官赢了,于是,权力平衡被打破,宦官势力一家独大。
不久后,宦官弘恭病死,石显接过权力,那时节,朝政由石显全权处理,事无大小,听凭石显处置。
石显,一个宦官,真正做到了一言九鼎,至于刘奭……好吧,这货就是个摆设,看着好看,脑袋跟大肠差不多,啥都往里面装。
据说,刘奭之所以这么信任宦官,主要基于一种天真的想法,就是——宦官没有家人,没有后代,不会结党。
然而,事实却跟刘奭的想法有着天壤之别,石显不仅结党,这个党派力量还超大,外戚史家、许家,他邀请加入,大臣匡衡、贡禹他也能拉进来聊天。
朝野上下,到处都有他的人,可惜,刘奭眼睛瞎了,完全看不到,甚至于别人劝谏他小心宦官,他还会转头把人卖了……就无了个大语!
宦官弄权的结果就是,吏治腐败,毕竟宦官丢了男人的东西,一般只对权力、钱财感兴趣,碰到宦官当道的时代,你只要出得起钱,宦官就敢让你当官。
所谓大权旁落就是这么个事,汉元帝啊,那简直是无数权臣、窃国大盗日思夜想的君王,毕竟这么好忽悠的皇帝可不多见。
假如宇文护当初面对的不是北周武帝宇文邕,而是刘奭这家伙,估计他都当了好几年皇帝了。
当然,汉元帝一朝也不是没有贡献,他这一朝其实发生过很多大事,比如昭君出塞、陈汤矫诏平匈奴、冯奉世平定西羌。
虽然,汉元帝在其中并没有多大影响,但你不得不承认一点,少了他,不行!
公元前33年7月8日,刘奭崩于未央宫,终年42岁,葬于渭陵,死后庙号高宗,谥号孝元皇帝。
那什么,刘秀建立东汉后,把高宗这庙号给刘奭撤了,大概也是觉得刘奭不配吧!
刘奭:……
刘秀:没错,是朕做的,不服找朕面谈!
刘奭:……
算了,惹不起!(。o︿o。)
第324章 以后不要联系了,我怕他们误会
公元前33年六月,汉元帝刘奭死后,皇太子刘骜继位,尊其母王政君为皇太后,使外戚王家登上政治舞台,为王莽乱国埋下祸根。
刘骜,生于公元前51年,宣帝刘询很喜欢这个嫡皇孙,因此特意为他取名骜,意指骏马,经常带在身边。
公元前47年,刘骜被立为皇太子,少年、青年时期的刘骜,喜读经书,宽博谨慎,绝对的好苗子,嗯,长大后歪了!
年龄渐长之后,这位主开始沉溺于玩乐,作天作地不干正事。
刘奭虽然自己也不咋样,但对这个儿子却很严厉,希望他当好太子,当然,这个愿望到死都没实现。
有一段时间内,刘奭甚至想废掉刘骜,改立宠妃傅昭仪的儿子——山阳王刘康,没成,因为刘骜有外戚史丹保着。
公元前33年,刘奭病重,他的宠妃傅昭仪带着儿子刘康在病榻前侍奉,作为皇后的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却被排除在外。
俩人很慌,一筹莫展,这是一个不好太子就要换人的节奏啊!
关键时刻,还是史丹仗着外戚以及宠臣的身份,跑到刘奭病榻前哭诉刘骜的不易,替太子求情。
刘奭耳根子软,加上刘骜毕竟当了这么多年太子,想换了他,一时半会搞不定,于是承诺不会废太子,更让史丹好好辅佐太子。
经此一事,刘骜的太子位终于稳定下来,之后刘奭病逝,刘骜登基,是为汉成帝……也不知道成了什么?
前文说过,汉元帝刘奭非常宠信宦官,权宦石显仗着皇帝宠信权倾朝野,威风无比。
但这一切随着刘骜继位宣告结束,这位主对石显,甚至于对整个宦官群体都非常不感冒,一旨诏书将石显明升暗降,调离权力中心。
墙头草匡衡,没错,就是凿壁偷光那位,匡衡见石显失势,立刻上疏揭发石显的恶行,刘骜顺水推舟将石显免官。
一代权宦就这样终结了政治生涯,死于归途,他的那帮爪牙也是树倒猢狲散,纷纷另寻靠山。
到这里,刘骜似乎做得不错,对,确实很不错,所以,紧接着骚操作来了!
刘骜毫无保留的信任其母王政君的家族,扶持王凤打倒了冯氏、许氏,罢免王商。
据说,王商罢相后,悲愤得吐血而亡,而王商死后,无论是外戚还是宦官亦或是儒臣,通通没了和王家叫板的实力。
王氏一族一家独大,太后王政君的七个兄弟全部封侯,高官全成了王氏的世袭官位,比如大司马一职,最后传到了王莽手上。
当然,王莽篡位是后来的事了,跟刘骜暂时连接不上,就算知道这货会篡位,刘骜估计也不会管,毕竟……昏君嘛!
除了扳倒权宦石显外,刘骜也还是干了几件好事的,比如提拔重用了农学家氾胜之,氾胜之所撰写的《氾胜之书》是华夏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再有妥善处理了和匈奴的关系,以及稳定西南局势,大规模征集书籍文献。
确立大司马、大司空、丞相三公平行的政治体制,同时改刺史为州牧,为三国添了点颜色。
除此之外就只剩荒淫无道咯,当然,刘骜的荒淫跟别个不一样,其他人最多宠信美女或者美男,至于他……男女通吃!
这货有一个男宠叫张放,史载:少年殊丽,性开敏!反正长得很好看,刘骜对他很宠爱,同睡同起,宠爱殊绝。
俩人经常一起微服私访,踏遍山河美景,凡是在外游玩时,刘骜都自称是张放的家人……(说不下去了,我表示理解不能!)
这事儿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引起朝臣强烈不满,太后王政君听说后大为光火,把张放流放。
刘骜不堪思念之苦,又多次召回张放,恩爱几天后又迫于压力再次把他流放,反正就这么来回折腾,俩人甚至玩起了千里传信,一诉相思苦,最后的最后,张放思慕刘骜,哭泣而死……也是够绝!
刘骜的感情经历非常有意思,少年时独宠发妻许皇后,夫妻俩恩爱异非,惹得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夫妻俩生有一男一女,不幸早夭,恩爱了20年后,太后王政君看不下去了,怕刘骜绝嗣,让他找时间恩宠六宫。
事实证明,刘骜非常听话,立刻远离了许皇后,嗯,绝对没有许皇后年老色衰的缘故,哪怕最后许皇后因为巫蛊坐罪被赐死,也绝对不是刘骜移情别恋,绝对不是!
刘骜:……解释了,但不如不解释好!
刘骜听了太后的话,恩宠六宫,开始宠爱班婕妤,俩人生了一个男婴,几个月后宣告夭折。
据说,这位班婕妤人美、通书史还不好妒,居然主动把侍女李平献给刘骜,美人如此知趣,刘骜能怎么办?当然是笑纳咯!
甚至于,处出感情之后,这货还跟李平说:当初孝武帝的卫皇后也从微贱而起。(刘彻跟卫子夫)
据此,刘骜赐李平姓“卫”,李婕妤成了卫婕妤。
刘询:混账东西!
刘彻:要是出现在朕面前,朕高低得赏你两刀!
嬴政:啧啧啧,确实够荒淫,这是连人都不当了?
当然了,那什么许皇后、班婕妤、李婕妤都是匆匆过客,跟刘骜玩得最久的还得是另外俩人——赵飞燕、赵合德两姐妹!
环肥燕瘦,飞燕可做掌上舞!这些话广为流传,想想那场景,大部分人脑子里闪过的话应该是:漂亮、厉害!
但真个了解了飞燕掌上舞这件事后……呃,有点尴尬,因为所谓的掌上舞其实是侍郎冯无方死死拽着赵飞燕的脚不放,害怕时为皇后的赵飞燕掉进水里。
上一篇:大明:我只想苟住,你却逼我出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