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第225节
经过反复思考后,戚继光觉得倭寇刚刚结寨,肯定缺粮,用不了多久一定会下山抢粮,于是决定就在蔡坡岭到漳浦一线设伏,守株待狗。
戚继光的推算一向准确,这次也不例外,果然,没过多久便有数百只倭寇向漳浦方向进军。
埋伏的戚家军见此没动弹,又过了一会儿,倭寇大队人马出动,进入了戚家军的伏击圈。
兄弟萌,来活了嗷!
张元勋、陈濠、王如龙、李超、楼大有,一众戚家军战将随即狞笑起身,迅速列阵杀向倭寇。
倭寇懵了,我去,这不按套路出牌啊,以前你们戚家军不这样的啊,你们以前都是硬碰硬的啊……你们变了!
话真多!戚家军没什么废话,冲上去就是嘎嘎乱杀,倭寇呢,突遭袭击,匆忙应战,明显不是对手。
没一会儿,自觉不是对手的倭寇开始集体往山咔咔里钻,企图凭借山林险要做最后顽抗。
山下,望着又一次钻林子的倭寇,戚家军陷入了集体沉默,尼玛,这就不行了?小东西,你玩不起啊!
既然如此,那就怪不得我们了,跟着林子上路吧狗子们!
山下,柴禾堆积,戚家军分兵守住四面八方,随即,放火烧林!那一天,狗肉的臭味儿一直传荡了好远好远~
咳,这一战,烧死和掉进海里淹死的狗子多达1000多只,侥幸逃生的倭寇继续向南逃跑。
戚继光继续带兵追杀,一路追到韶安,又干掉2000多只倭寇,同时烧毁倭寇战船20多艘。
当然,倭寇还没死绝,残余中的残余渣渣继续逃跑,一如当年赵构,直接逃到了海上。
赵构:过分了过分了,朕怎么着也不该和倭寇同等吧?(┯_┯)
朱棣:没听用词都变成渣渣了?这不是照顾你心情是什么?
赵构:……我谢谢你哦!
言归正传,逃到海上的倭寇也没落好,其中一部分被明军水师赶进海里喂了王八,只有很少一部分逃回了狗国。
这一战,戚家军沉重打击了倭寇来华夏境内抢掠的嚣张气焰,到公元1564年十月,福建沿海的倭患基本被平定。
朱元璋:他喵的,终于杀尽了!
李定国:我记得,后面明军跟倭寇还打过一场吧?哦,那一战好像是在李朝打的。
万历:此处需@朕的顶级大将——李如松!
章先生@万历:或许,你更该@一下李成梁,告诉他,没事儿别瞎养东西,不然容易养成祸害。
万历:???
天启:很难不赞同唉ヽ(。?ω?。)ノ
崇祯:加一!(┯_┯)
通天博士@崇祯:你但凡不避开正确答案,选对人,不说延续国祚,至少也不用当煤山守护者!嗯,现在,别影响我,不然叫你祖宗揍你嗷!
崇祯:???
言归正传,沿海倭寇虽然基本平定,但内患却依旧存在,比如海盗什么的。
前文说过,沿海大海盗头子首推汪直、徐海,不过,那俩早被胡宗宪干挺了,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除了那俩之外,影响最大的海盗当属吴平,嗯,就俞大猷率军平定那位,戚家军有一定戏份。
吴平,福建韶安梅岭人,早年间曾投靠倭寇,充当汉奸,此后逐渐壮大,自成一股势力,在广东潮州一带烧杀抢劫。
彼时,倭寇人人喊打,加上吴平也很低调,不引人注目,因此,直到他的势力发展到一万多人,坐拥战船百艘,才走入朝廷视野。
发展起来的吴平不忘初心,继续和倭寇两相呼应,坚持当狗,得以横行广东、福建两地五六年时间。
公元1564年,戚继光率戚家军转战福建南部时,广东总兵俞大猷和参将汤克宽也正好带兵转战潮州、惠州,歼灭倭寇两万多只。
吴平运气很好,老巢刚好处于俞龙戚虎中间,两面受敌,且两面他都打不过,迫于形势,他曾向俞大猷投降。
当然,这狗没多久又反了,还杀了明军把总朱玑、王豪,要说这胆子也是够够的,嗯,好勇气!
公元1565年二月,平定沿海倭患后的俞龙戚虎眼见这里居然盘踞着这么个玩意儿,非常不满,决定合力剿灭吴平。
当然,因为吴平这货祸乱的是福建,主要归俞大猷管,所以,戚继光提了个条件,那就是……速战速决,戚家军出来很久了,打完好回家!
就这么个不算条件的条件,俞大猷自然答应得很痛苦,于是,俞龙戚虎再次合力灭敌。
某种意义上,吴平死得很光荣,毕竟对手实在太强,打不过似乎也是情有可原。
好,现在,战场切换!
首先是戚继光一方,令傅应嘉率水师从金门出发,抵达梅岭海外,堵住吴平逃亡海上的归路。
同时,他亲率戚家军从漳浦出发,目标梅岭,速度进军。
吴平贼精,得到消息后二话不说就开溜,想从海上逃走,向广东流窜。
但此时,傅应嘉、汤克宽早已率领水师等候在海上,于是乎,吴平悲剧了,在大潭澳被明军水师击沉战船20余艘,吴平被迫逃入南澳。
同年八月,戚继光率军抵达韶安,随即进攻南澳岛,他分兵三路,从岛的三个方向同时登陆。
九月二十三日,戚家军在龙眼沙登陆成功,吴平乘戚家军刚刚上岛立足未稳,特遣贼兵两千埋伏,以小股贼兵引诱。
两千海盗就想埋伏戚家军?只能说吴平实在太有勇气,可想而知,一场大败早已注定。
九月二十五日,吴平向龙眼沙方向进击,被戚家军迎头痛击,同时,劝降檄文如雪片般飞向海盗群体,大量海盗因此纷纷弃械反正,反攻自家阵营,于是,戚家军再胜一场。
与此同时,俞大猷、汤克宽乘三百余艘战船也已抵达南澳,两军会师,进军直捣吴平巢穴。
十月初四,俞龙戚虎率水陆两军夹击南澳,很有勇气的吴平手握大刀,大吼着:怯战者斩!做最后顽抗。
然而无甚用处,遇到戚家军、和俞家军合力进剿,算他倒霉,这一战,吴平部下万余人最后仅剩八百多人出海逃走。
俞大猷是个死心眼的,说灭你就必须灭干净,所以他率军一路打到雷州、广西康州。
第二年四月,被追得满世界乱跑的吴平绝望之下,一路逃到越南万桥山,投海自尽,了却了罪恶的一生。
与此同时,戚家军早已回了浙江休整,数年苦战,义乌子弟疲累至极,到这里,算是可以短暂休息一会了。
随即,戚继光向朝廷保奏了一批戚家军中功勋卓著的军官,为他们请功,有一说一,戚继光对部下是真的好,有好处绝对不忘了老部下。
于是,将领楼大有被任命为羊角水镇守备,负责练兵办学,镇守当地五年,隆庆二年,经谭纶上奏,朝廷授楼大有为前营千总,调往蓟辽跟戚继光一起修长城。
王如龙,平定吴平之后,升任福建都司都指挥佥事,授昭勇将军,后来擢升广东参将。
朱文达遍体伤疮,于万历三年升任广西坐营都司参将、副总兵、镇守南直隶江南总兵,加升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胡守仁升任参将,李超、张元勋升任游击。
丁茂升任闽粤指挥使,曹南金、朱珏升任守备。
金章升任黄口守备,徐大用升任泉州参将,陈濠、杨文、傅应嘉、金科、陈大成升任指挥使。
陈文良在戚继光调任蓟镇之后带领义乌兵镇守广东,升任府衙守御所千户,毛如豹升任河南指挥使。
毛大斌升任山东王徐寨守备、怀远将军。
冯子明升任闽浙总戎,数年后被调往右北平戍守列亭堡,后回乡在东岩结庐读书,六十岁而卒,赠武德将军。
毛子高升任福建铜山总戎,楼华松升任黄岩参将,后来升任大理府副总兵。
刘廷玉升任奇营把总,万历二十一年倭寇进犯朝鲜时调任登州宁海守备五年,旋师而归。
叶大正在平定倭寇后不久,升任延平府判,因为征讨倭寇时受过箭伤,因此,升职不久就箭疮复裂而卒,其子叶思忠继续追随戚继光守备长城。
也是在戚家军大规模受赏的同年,戚继光前往祭奠阵亡勇士童子明,在童子明灵前,戚继光说:
予自乌夷犯顺,受命来守越东,始为募练之策,遂定勘定之勋。唯尔感奋,首陷贼峰,视死如归,其蹈白刃,予方籍尔力,尔则逝矣。
极力称赞童子明之死重于泰山,但很可惜,人死不能复生,这一点,英雄也不能免!
当然,我们始终相信,英雄的英魂永世长存,如那一缕薪火,从未熄灭,他们,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戚家军,或者说义乌兵,在平定沿海倭寇之后,不少将领便在福建、广东、广西、山东及浙江任职,同时也有不少人选择回乡务农,躬耕田野。
这一幕场景,一如新时代那些先烈,虽有赫赫之功,却甘愿平凡,大功大德,为后人所敬仰!ヽ(爱??‘爱)ノ
第288章 大破蒙古
书接前文!
自从为祸沿海地区无数年的倭寇被全部扫灭后,第一代戚家军升职的升职,归养的归养,第一代戚家军宣告解体。
当然,不用悲观,属于戚家军的神话并未结束,因为戚家军的灵魂戚继光将军还在。
公元1566年冬,修仙数十年的嘉靖道长驾鹤西去,享年六十岁,话说这货是真的厉害,吃了几十年重金属居然还活到六十,牛!
也是这一年,其子朱载坖即位,是为明穆宗,年号隆庆,一上台便重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同时调谭纶镇守蓟辽。
上述几人中徐阶自不必说,堪称大明忍者神龟的存在,成功在严嵩手下熬了几十年,最后一举干挺严阁老,牛人一个。
张居正,人送外号大名摄政王,是李太后一生倚重的男人,同时也是万历皇帝一生都想干掉的男人,权压六部,掌控内阁,天下视如掌中玩物,就是身后事惨了点。
高拱,可能是人长得没张相公帅,所以不太受李太后喜欢,但是,隆庆皇帝在世的时候,高拱一定是最受信任的那个,俺答封贡、隆庆开关,这两项为大明王朝回血不少的政策,大半功劳得落在高拱身上。
好了,闲杂人等已聊完,我们继续开始讲述戚家军的辉煌!
徐阶:……
高拱:……
张居正:……
闲杂人等?我们?彼其……说得挺好!
上一篇:大明:我只想苟住,你却逼我出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