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第179节

这不是最牛的,刘询最牛的是在外面虽然打得狠,但国内却是一片太平,孝宣之治,鼎鼎有名。

在这一点上,能跟他对标的是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其他人虽然强,但也总有些偏科。

而这几位,别看在外面打得多狠,国内都是一片欣欣向荣,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洪武之治,皆如此!

话说自公元前133年开始,大汉开始反攻匈奴,卫青袭破龙城,后经河南会战、高阙会战、定襄会战、河西会战、漠北决战后,彻底奠定汉强匈弱的格局。

但彼时匈奴并未臣服,相反经过十几年的恢复后,重振声势,再次掀起与大汉的战争,并且败少胜多。

话说刘彻当时应该挺蒙的,匈奴还是那个匈奴,汉军也还是那些汉军,为什么以前能赢,现在不行呢?

然后刘彻转头望向朝堂,得,原来是卫青、霍去病不在了啊!这下全明白了,不是匈奴不能打,实在是卫青、霍去病太能打。

两人在时,汉军打匈奴就像老子打儿子,两人去后,汉军质量迅速下降,打成拉锯战了。

例如,公元前103年,赵破奴率两万铁骑与匈奴八万大军交战,所部全军覆没,本人也被生擒活捉。

公元前99年,天山之战,李广利率三万铁骑被匈奴大军围攻,兵马折损十之六七、虽胜亦是惨胜。

同样是公元前99年,李陵率五千步卒与匈奴八万大军战于浚稽山,虽杀敌不少,但所部也一战全军覆没,其本人投降匈奴。

还有公元前90年,李广利率七万铁骑在燕然山被匈奴大军围歼,七万铁骑全军覆没,匈奴惨胜。

对此,真的只能说一句,有些人不是因为生在那个时代才能立功,而是那个时代因他们而耀眼—卫霍!

刘彻:这么玄的吗?

刘彻有些懵逼,我去,卫青、小霍没了后,大汉被按着爆捶了,这么惨!

李世民:又见抢风头,话说刘询你不说两句?

刘询:不必,是朕的没人能抢,不是朕的朕也不稀罕,且随他去!

李世民:“……”

啧,这格局……大了啊!

公元前72年,即刘询即位后的第二年,彼时霍光尚在,君臣虽说面和心不和,但对待匈奴上,都是一致的认为,该打!

那一年,大汉出动十六万铁骑,兵分五路攻打匈奴,这是两汉四百年中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骑兵出征。

铁骑出征的同时,汉庭派校尉常惠前往乌孙,节制五万乌孙骑兵,与汉军东西并进,形成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夹击匈奴。

十六万铁骑北征,匈奴瞬间慌了,惊惶西逃,途中恰逢乌孙骑兵,一场激战后,匈奴大败而逃,常惠因此受封长罗侯。

事儿还没完,第二年冬,匈奴奔袭乌孙,却很悲催的遇上了大雪,生还者不及十分之一。

随后,乌孙国、乌桓部、丁令部乘势进攻,匈奴人死者十之二三,牲畜死亡十之四五,国力大为削弱。

见匈奴这么倒霉,大汉朝决定关怀关怀老朋友,于是不久后,三千汉军铁骑出击匈奴,携数千匈奴人还朝。

这一战,匈奴打得很憋屈,但却没胆子报复,毕竟力不如人,如之奈何?此时此刻,他们更希望能和大汉议和而不是开战。

当然,这只是匈奴单方面的想法,彼时匈奴虽然渐渐衰弱,但到底还是强国,刘询和霍光都不是傻子,哪会给匈奴再次恢复的机会?

公元前60年,匈奴统治西域的日逐王与新任单于—握衍朐鞮,常有矛盾,关系不睦,带着数万人归降大汉,日逐王被封为归德侯。

公元前57年,匈奴内乱,同时出现五大单于并立的奇观。

公元前56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向大汉称臣归附,刘询将其安置于漠南。

公元前51年,呼韩邪亲往帝都长安,赞谒称臣为藩,匈奴款塞、单于来朝由此成为刘询一朝的一大盛事。

朱棣:嘛!软刀子杀人,隋文帝就是跟刘询学的吧?

刘询: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匈奴分裂完全是他们内部原因,跟我没关系。

众人:切~

众人算是看明白了,就刘询、杨坚这样的,平日里虽然看起来挺人畜无害的,但仔细深究一下,咦~鬼主意怪多嘞!

再说西域,这地儿历来就是汉匈两方的第二战场,本是匈奴势力范围,匈奴曾在这里设僮仆都尉驻扎在焉耆一带,管辖西域诸国。

刘彻在位时,通西域、败匈奴、伐大宛,威名远播,汉使往来不绝,汉人渐渐在此屯田种地。

匈奴败了,但他们挺不甘心,呃……这个正常,谁被人抢了东西能甘心?于是乎,汉匈便在西域展开了长时间的拉锯战,你来我往,此消彼长,打了很长时间。

刘彻在位末期,因为和匈奴交战失利以及诏罢轮台之戍后,汉军势力有所衰弱。

汉昭帝时,霍光曾遣傅介子出使西域,当然,让霍光没想到的是,傅介子这家伙太生猛,直接在楼兰国都公然砍了楼兰王,于是大汉对西域的影响再次加强。

刘询即位之初,汉匈以天山为界,天山以南为大汉势力范围,北边则是匈奴的地盘儿。

汉昭帝在位末期,匈奴曾派使者到乌孙国,想得到远嫁乌孙的解忧公主,这事儿没谈成,于是匈奴出兵攻打乌孙,攻取了车延、恶师等地。

解忧公主上书向昭帝求救,昭帝把这事儿交给大臣们商议,但商议了很久也没能决定怎么办。

具体商议了多久呢?他们一直商议到昭帝驾崩,也没能商议出什么成果。

刘询即位后,乌孙国王昆弥再次上书,说愿将国中一半精兵共五万兵马拿出来,尽全力反击匈奴,只希望天子派兵,救救公主。

得,啥也不说了,出兵吧,人家都欺到大汉头上了,想要公主?没有,刀子倒是能管够。

随后,刘询命田广明、赵充国、田顺、范明友、韩增五人为将,率兵十五万骑出征,校尉常惠持节指挥乌孙兵,一同夹击匈奴。

此战大获全胜,汉军俘获匈奴单于之父、嫂及大臣、将军、士卒等共计三万九千余,抢得马、牛、羊等七十余万头,匈奴大军伤亡惨重,匈奴也因此而渐渐衰败。

大捷之后,常惠奉命再次前往乌孙,封赏有功之人。

彼时,龟兹国曾杀大汉屯田校尉赖丹,常惠在回国途中听说后,立刻征调了西域诸国的兵马共计五万,攻打龟兹,逼迫龟兹国王谢罪并交出凶手姑翼,即斩杀之。

麻蛋,这是真猛,汉朝的都磕药了吧?超哥是这样,傅介子是这样,常惠也这样……厉害!

班超:傅介子!那是俺偶像,能不厉害吗?

赵煦:强汉盛唐,实在令人神往!

李世民@赵煦:哈哈~你小子会说话,以后有什么事儿,跟朕说,朕罩着你!

宋哲宗赵煦一双眼睛猛地亮了,妈耶,还有这好事儿?大神,求带!

赵煦:唐太宗文皇帝陛下,你说真的?不是骗我吧?要不签份文书吧?实在不成按个手印也行,小弟以后就跟你混了!

李世民:!!!

拐咯,我就顺口说两句,你咋还顺杆儿爬哦?

赵匡胤@赵煦:你小子丢人不?有事儿你找朕啊,都是赵家人,朕还能不帮你?

赵光义@赵煦:就是,你这样别人怎么想我大宋?

赵匡胤:“……”

赵匡胤叹了口气,别人怎么想我大宋,老二你不清楚?要不是你和你那一脉子孙太拉胯,你哥我何致于水个评论都不得劲?瞧瞧你那一脉都是些啥人?车神、封禅大帝、道君、九妹,真是……

赵煦撇撇嘴,太祖皇帝说我两句也就算了,至于太宗皇帝……丫还不如我呢?你凭啥说我?祖宗也不能不要脸啊!

第232章 定西域、破西羌

话题继续,且说西域车师国,因为地处天山北道,属于匈奴控制地区,仗着匈奴的势力,素来对大汉不敬。

公元前68年,刘询派在渠犁屯田的郑吉(这也是个猛人,请注意),征调西域诸国兵马万余及一千五百屯田汉兵,前往征讨车师。

怎么说呢?车师很脆,一战就跪,立刻降了大汉。

小弟被别人收了,匈奴大哥表示不能忍,于是派兵出战,郑吉也不怂,带着一万多人就上了。

可离奇的是两军遭遇后,匈奴竟害怕退去,见此郑吉有些无语,咋这么怂呢?我还没活动够呢!

郑吉想打,但匈奴不配合,郑吉无令也不敢随意出战,只能继续回去种地,啊不,是屯田,至于车师……郑吉派了三百汉兵屯驻。

此后不久,地处天山南道的莎车国中,莎车王的弟弟—呼屠征,杀了亲近大汉的国王—万年,以及大汉使者—奚充国,自立为王,还煽动南道诸国叛离汉朝。

当时郑吉还在北道,只能干看着这事儿发生,手痒也没办法,皇帝没下命令。

但这不要紧,因为另一个猛人出场了,这位猛人叫—冯奉世,跟傅介子、班超一样,也是一个使者,彼时正巧刘询派他出使大宛。

但出使的功劳哪能跟战功比,冯奉世见了莎车叛乱的情况,心说这不是天赐良机吗?

他非常果断的行动起来,就近征调西域诸国兵马一万五千人,兴冲冲的杀奔莎车国,打下了莎车都城,平定南道叛乱,将惊惧自杀的呼屠征首级,传首长安。

时为公元前65年,平定叛乱后,冯奉世终于想起……我是个文官,是个使者,要去大宛国出使。

于是冯奉世马不停蹄赶往大宛国,国王对他尤其礼敬!这非常能理解,你说这么一个打仗贼猛的文官在自家待着,谁敢不敬啊!

此行冯奉世不仅手痒,不是,不仅平定叛乱,且还超额完成了任务,给刘询带回了一匹大宛国的顶级名马—象龙!

而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带着数万人投降汉朝后,刘询特派郑吉,就那个在渠犁种地的猛人,带着五万龟兹诸国兵马,前往迎降。

这么个猛人当然不可能是单纯去迎接匈奴人的,事实上,他是去看匈奴人乖不乖的,乖的平安无事,至于不乖的……即斩!

事后,郑吉因破车师,降日逐王之功,被刘询拜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兼护车师以西北道诸国。

郑吉随后在西域中心,设幕府,修乌垒城,此城距阳关有两千七百多里,郑吉统领天山南北,汉朝号令由此能顺利颁行于辽阔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立,不仅是汉朝,更是华夏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

自张骞之后,七十余载汉匈之争,直至匈奴日逐王归降,西域都护设立,西域广袤地域正式归于汉朝管辖。

刘庄:这个必须赞一个,宣帝威武!

李世民:刘询确实厉害!

忽必烈:我大元打得更远,疆域比汉唐都大。

朱元璋:能有效治理吗?

首节 上一节 179/3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只想苟住,你却逼我出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