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第172节

好在宗族有人,不久之后,远在南阳郡蔡阳县的叔父刘良将他们接去抚养,成了“普通”的平民。

长大后的刘秀勤于农事,对于耕种很有一手,他哥刘演则是好侠养士,经常取笑刘秀,看不上刘秀安于现状的样子。

但他不知道的是,刘秀也时常藏匿、结交亡命之徒,且当地官吏根本不敢上门过问。

新朝天凤年间,刘秀到达长安,入太学,随名儒许子威精研《尚书》,于此结识了邓禹、朱佑等人。

这二人后来都被列入云台二十八将之中,是刘秀创业的班底。

新朝末年,因王莽推行古制,将豪强、百姓得罪了个遍,且天灾频发,中原残破的缘故,狼烟四起。

刘演、刘秀兄弟见此也不再安分,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南阳闹了饥荒,百姓食不果腹。

当然,这跟刘氏兄弟没关系,好歹是汉室宗亲,他俩又饿不死,但让人无奈的是,不久之后刘演手下宾客抢劫别人,惹得官差追捕。

兄弟俩又不能将宾客绑了交出去,只能各自逃避,刘秀为躲官吏,便前往新野的姐夫邓晨家躲避。

同年秋季,刘秀以到宛城卖谷为掩饰,与宛城人李通及其从弟李轶密谋起兵,定好起事的日子后,李通让李轶同刘秀去舂陵准备起兵。

十月,刘演正式打出了: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这一口号,宣布起义,遣宾客,通知邓晨在新野起义。

同时,刘秀、李通、李轶等在宛城、舂陵起义,自号:柱天都部,还联合了新市、平林一带的绿林军。

被逼无奈?不存在的,平民百姓?确属平民,却非贫民,简单来说他俩兄弟都很有野心。

同年十一月,刘秀领宾客从宛城来到舂陵,兄弟俩还将宗族青壮一起拉上,一同起兵造反。

兄弟俩的部队号为舂陵军,主力以南阳的刘氏宗族和本郡的豪杰为主,初时,兵少将寡,装备极差,据说刘秀还曾骑牛上阵。

雍正:骑牛作战光武帝,牛角挂书李密公,牧牛小童洪武帝,总结,牛掰!

嬴政:其他不说,骑牛这事儿就很赞啊!

项羽:加一!骑牛的都是好汉。

刘邦:“……”

你俩够了啊,别以为朕听不出来,你俩是以牛为刘。

刘秀:那什么,朕非有意如此。

刘邦@刘秀:打住,别说了,听到牛,朕头疼。

起事后,义军经过一番激战杀新野尉,占据新野,至此,刘秀方才有了战马!不久后又杀湖阳尉,据棘阳。

声名鹊起的兄弟俩很快便吸引了新军的注意力,遭遇甄阜、梁丘赐所率的新军猛攻,于小长安溃败。

兵败后,新市、平林两地绿林军见兄弟俩不堪一击,非常不愿支援,刘演见此急忙带着刘秀、李通赶到宜秋,面见下江兵首领王常,说服他共击新军。

下江军的加入,无疑大大鼓舞了士气,最终,新市、平林、下江、舂陵之兵联合作战,于公元23年正月在沘水、淯阳等地大败新军,击杀甄阜、梁丘赐等新莽将领。

同年2月,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仍以汉为国号,建元更始,即更始帝。

刘玄称帝后,刘演被封为大司徒,刘秀受封太常偏将军,但兄弟俩和南阳宗室并不满意,只是绿林军人多势众,且有新朝这个大敌未除,只能暂时放下,携手合作。

但矛盾已经存在,对于这点,刘玄明白,刘演兄弟俩也很明白,只是不知这矛盾将在何时爆发。

另一边,更始政权的建立,大大震动了新朝,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调集各州郡精锐共四十二万,诈称百万大军扑向昆阳、宛城一线,意图一举覆灭新生的更始政权。

朱棣:来了来了,昆阳之战,光武帝的王业之基。

王莽:秀儿秀儿,迷一样的秀儿!

刘玄:好想刀了他。

五月,王邑、王寻率军出洛阳,下颍川,与严尤、陈茂会合,四十余万大军,遮天蔽日,声威赫赫,迫使刘秀的部队不得不从阳关撤回昆阳。

彼时,昆阳城中汉军不过九千,闻听百万大军来攻,皆欲弃城退守荆州,没办法,九千对百万,怎么想都没赢的机会啊!

(此时昆阳汉军并不清楚新军具体有多少人,也是,要让别人随意打听清楚了,还诈称干嘛?)

刘秀见此笑了,笑众人无知、无智,他对众人高声道: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全!

哦!总结精辟,话说两百年后贾诩对李傕、郭汜两人差不多也是这番话,于是西凉铁骑破长安,汉帝再为傀儡。

刘秀:我淦!没这么坑的,这不纯纯搞我心态吗?

嬴政:哈哈哈~原谅朕不厚道的笑了,合着汉朝成也是你这话,败也因你这话啊!

刘邦@胡亥:小子快出来,给你父皇表演个屠戮兄弟,亡国灭族。

胡亥:???

麻蛋,糟老头子坏得很,我才不上当呢!

嬴政@刘邦:你汉庭末帝不好女色好男色,比胡亥也好不到哪去。

刘邦@嬴政:过分了啊,大家同为皇帝,朕敬你才叫你一声政哥,你别不识好歹。

嬴政:抛妻弃子、乞食父羹的老流氓,谁稀罕你喊哥?

项羽:深表赞同,老流氓不配!

嬴政@项羽:吾等皇帝论事,有你何事?去~

项羽:我淦!我西楚霸王不要面子的吗?

第223章 秀哥厉害

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全!

诸将点头,没错,确实是这么个道理,那就只能固守咯,看是新军兵强,还是我等命长。

此时新军已然逼近城北,刘秀率13名骑兵趁夜出城,赶赴定陵、郾县征集援兵,得步、骑精锐一万七千赴援昆阳。

与此同时,新军之中,纳言将军严尤,建议说不必将兵力用于昆阳这个既坚固又无碍大局的小城,大军应当直趋宛城,击破围攻宛城的汉军,则昆阳将不攻自破。

但王邑、王寻不听啊,自恃兵强马壮,扬言: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

严尤无语了,好良言难劝该死鬼,俩货纯纯没救了。

新军到达昆阳后,立即按照王邑、王寻的命令,开始围攻昆阳城,为了示威,特意将昆阳层层包围,于城外多立营寨,军旗遍野,锣鼓之声响彻数十里。

很快的,攻城战开始了,新军将云梯搭上城墙、冲车猛击城门,举目望去,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新军。

这边刚砍倒一个,那边又有一个登城,前仆后继,绵延不绝,新军更是集中了所有机弩向城内疯狂攒射,箭矢如雨水般倾泄而出。

敌军势大,城中军民连出门打个水都要头顶门板,以防中箭,守将王凤等人怕了,这压根儿没可能赢啊,几人慌忙派人向王邑乞降,只求活命。

但王邑、王寻认为攻克昆阳指日可待,不许他们投降,不然怎么建功立业?决心非要踏平昆阳不可。

得,投降还招人嫌弃,就非要俺们死呗?王凤等人发了狠,事到如今,只能拼命了。

忽必烈@脱脱:你丫不是修史的吗?《后汉书》没看?王邑、王寻这俩反面教材还不够?

脱脱:怪我咯!我天天忙着治国、治理黄河,哪有那闲工夫看史书?

张士诚@忽必烈:哈哈~可不能怪他,要不是他不许投降,孤王哪能在他兵败后迅速壮大?必须奖励!

忽必烈@张士诚:孟子曰:士诚小人也!既是小人,何敢与朕饶舌?滚!

张士诚:我特么……

孟子:我曰过这话?那我改?

由于王邑、王寻俩货的误判,加上昆阳守军的拼死抵抗,新军是久攻不下,士气渐衰,情况非常不妙。

再加上,夜有流星坠营中……嘛!这运气是真背,话说这没炸营,是不是还得夸一下王邑、王寻俩货?

流星坠营,这是真玄幻,但也是真事儿。《后汉书.光武帝纪》: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实话实说啊,流星坠营倒是没对新军造成什么杀伤,就是这士气……差不多完犊子了。

王莽:呐,朕说什么来着?就俩字儿,离谱!

张重华:将领不行别怪天象啊,你让他俩学学谢艾多好,坏事都能说成好事,还能加持一波士气。

王莽@张重华:你在前还是朕在前?朕倒是想让他俩学谢艾,但这时候有谢艾这人?

张重华:咳,搞错了,再来~

见此种种,严尤急了,再次向王邑进言,说:兵法讲围城要留一面,我们应当让昆阳贼军逃脱一些,让他们传播失败的消息以震慑宛城之敌,瓦解贼军士气、军心。

总结一句话,战场不能放昆阳,实在怕了,天象可怕,你俩猪队友更可怕!

结果呢?王邑、王寻仗着自家兵多粮足,占据绝对优势,再一次拒绝了严尤的建议,继续强攻昆阳。

(严尤:这俩货真长耳朵了吗?感觉长了跟没长一样啊!)

公元23年5月底,也就是王邑、王寻率众兵围昆阳的同一时间,宛城在绿林军的长期围困下,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守将岑彭被迫投降。

对,就是那个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岑彭,早年属新军,后归更始帝刘玄,最后归降刘秀。

岑彭投降,宛城已破,这个消息虽然属实,但在当时还未传到昆阳。

而刘秀为了进一步鼓舞士气,动摇新军军心,四处宣扬宛城已破,绿林军主力将至昆阳的消息。

嘛!这波属实被秀到了!

消息传到昆阳后,守军士气高涨,更加坚决守城,并随时准备出城歼敌,唔~有援军了确实不一样。

反观新军一方,听到这个消息后,那是心情沮丧,士气低落得不行,这也正常,你说打个万人守城的昆阳已经这么难了,再来些援军还打个锤子?

同年六月初,刘秀率定陵、郾城等地援军到达昆阳,为鼓舞大军斗志,自率步骑千余人充当前锋,主动邀战新军。

王邑、王寻……这俩也是人才,该不讲规矩的时候,他俩都挺讲规矩,竟派兵数千前来迎战……

首节 上一节 172/3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只想苟住,你却逼我出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