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第155节
只此两条,唯此两条,一代名将惨死。
洪武二十六年,太子朱标病逝仅数月后,锦衣卫指挥蒋瓛(huan)告发蓝玉谋反。
下狱审讯后,供词称蓝玉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
打算趁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于是下令将蓝玉等人族诛,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爵株连到文武官员。
朱元璋还下诏布告天下,编纂《逆臣录》一书,列名《逆臣录》的,有一位公爵、十三位侯爵、两位伯爵。
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这话没毛病,明朝开国功臣除徐达、汤和、李文忠、郭英、沐英等少数勋臣善终、胡大海、花云等早早战死外,像什么李善长、冯胜、傅友德通通不得好死。
其中尤以颖国公傅友德最让人可惜,毕竟这位真没什么错处,如果真要论错,那大概就是太有能力,朱元璋为朱允炆考虑后不得不杀。
说回蓝玉,据说,谋逆之罪一般都是碎剐凌迟处死,朱元璋念及蓝玉和自己是儿女亲家,于是“心一软”,宽大处理。
将碎剐改成剥皮,刽子手把蓝大将军全须全尾整张人皮剥下来,算是留了全尸,并把人皮送往他女儿蜀王妃处“留念”。
明末农民军攻破蜀王府后,在王府祭堂发现了这件“文物”
嘛!传了两百多年,确实也算文物了。
蓝玉:“……”
我特么居然做了两百多年标本、文物……
曹操@朱元璋:你是个狠人儿啊!
李世民@朱元璋:真狠,合着多少人帮你开国,你送多少人去死呗!
乾隆:所以,别跟朱家的混,不然咋死的都不清楚。
冯云山:啊对对对,都跟清朝的混,他家老好了,跟着努尔哈赤、皇太极有机会列名《贰臣传》跟着多尔衮有机会被射死,跟着福临还不错,但别打他娘的主意,不然小心被鞭尸,各种意义上的。
多尔衮:鞭尸?卧槽,这么狠?
洪秀全:不错不错,还是南王给力,一番话说来大快人心啊!
乾隆:“……”
溜了溜了,这老有人怼实在混不开。
处理了那些不好管控的功臣,背负了所有骂名后,朱元璋本该可以放心了,但想到驻守边塞那些藩王后,朱元璋还是有些担心。
于是,他找来朱允炆,询问朱允炆要怎么处理他的那些个叔叔们。
这个时候的朱允炆,表现得异常仁厚,他跟朱元璋说:首先,用德来争取他们的心,然后用礼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再不行就削减他们的属地,下一步就是改封地,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那就只好拔刀相向了。
朱元璋听后很欣慰,暗叹不愧是朱标的儿子,跟他爹一样仁慈、宽厚……
然后大家都知道了,朱允炆这家伙压根儿不像他表现的那样好,即位后直接略过所有步骤,对叔叔们拔刀相向,最后叫朱老四一举干翻。
朱元璋:混账啊!
朱允炆:“……”
这大庭广众的说出来……我不要面子的吗?我很尴尬诶!
洪武三十一年,即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
这一生,他有过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不世之功,也有屠戮功臣的暴戾,有爱民如子的仁善,也有苛待群臣的刻薄,他不完美,也应该不需要完美。
从一个和尚、乞丐到九五之尊、大明皇帝,一如那句凡尔赛的话一样: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这一生堪称传奇。
第202章 太子之争
传奇?
众人点头赞同,从一介乞儿到开国帝王,极限跨越阶层了属于是,更别说这家伙还搞了个洪武之治,强得有点儿过分了。
【上榜理由: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上榜奖励:帝后延寿五十载,子孙延寿三十载,恢复巅峰状态,功法《明王伏魔录》附《武经》一部,龙脉一条,高产土豆、玉米、番薯种子一千石】
“明王伏魔?”
老朱面皮狂抖,这是给咱直接定性了,合着降世明王就是咱了呗!
马皇后默默发出一张照片,众人连忙点开,只见照片中老朱神色呆滞,无语望天,浓浓的羞耻感在包裹着他,明王伏魔啊……
曹操@朱棣:老四,孤发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要不要听听?
朱棣@曹操:老四也是你能叫的?有事麻溜的放。
曹老板也没在意,默默将朱棣、朱元璋两人现在的形象照片发出,一中年、一青年,对比非常明显。
朱棣:“……”
赵匡胤:哈哈哈~老四,你爹比你年轻啊!
忽必烈:老四,你该不是长太着急了吧?
嬴政:很明显,就是着急了些。
刘彻:叫别瞎喷人,偏不听,现在尴尬不?
朱元璋:行了,都不关心下一个是谁了?
忽必烈:那还用说,下一个肯定是朕,我大元版图可是历朝之最,旷古未有。
赵匡胤:那必须是朕好吧?乱世争伐,可是朕一手结束的。
乾隆@赵匡胤:大一统都没做到,你也想有资格?一边儿玩去。
赵匡胤@乾隆:你……
【盘点史上十大帝王,第八位,唐高宗孝皇帝,李治】
李世民:哈,雉奴登榜了?
李世民一脸茫然,所以,这皇位,最后是让雉奴坐了?
蔡东藩:高宗为色所迷,昏庸已甚,贬勋旧,斥忠良。
李治:“……”
赞叹没来,骂人的先到了!
曹操:这不就是李三郎说的有故事那位吗?
李隆基:我没有,我不是,别瞎说!
嬴政:坐等吃瓜!
雍正@李世民:唐皇要不召几个太医候着,朕怕你承受不住刺激啊!
李世民:? ? ?
乾隆:非常有料,非常刺激的……
【李治,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之子,废太子李承乾及魏王李泰同母弟。
在位期间,打压门阀世家,乾纲独断,前后灭百济、西突厥、高句丽三国,打下唐朝鼎盛版图,维持约二十三年。
彼时,大唐疆域空前辽阔,东起朝鲜半岛,西扩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
其执政的三十四载中,经济、人口持续发展,国力强盛,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李承乾:卧槽!孤被废了?
李泰:登上皇位的居然不是孤?
李世民:“……”
得,有俩儿子现身说法,啥都不用说了,他都明白了,无非这俩倒霉孩子死斗,让雉奴坐收渔利了呗!
曹操:赶紧,孤要看皇室秘闻。
高欢:好奇加一!
高士廉:那个……算了!
高士廉张了张嘴,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
画卷伸展,属于李治的人生轨迹缓缓浮现:
大唐贞观二年六月,即公元628年,六月,长安,丽正殿!
一个婴孩呱呱坠地,这便是日后的唐高宗李治,小名雉奴。
李治降生的时间选得非常好,因为彼时其父李世民刚刚洗净玄武门的满地鲜血,正激情澎湃,准备好好治理这个国度。
身为皇室嫡子,李治年不过三岁便被封为晋王,七岁升任并州都督,九岁即任右武侯大将军。
可谓是一出生便站在了许多人一生都达不到的高度。
其幼聪慧,性宽厚,仁慈至孝,九岁时,生母长孙皇后去世,李治时常以泪洗面,思母之情感动了左右宫人,李世民见此多予安慰,对其愈发喜欢。
彼时其两位皇兄,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为夺储位争得不可开交,当然,这事儿主要怪李世民,没事儿对李泰太好干嘛?给了他一种要什么都能有的错觉。
贞观十七年,即公元643年,眼见李泰越发受李世民喜欢,自己储君之位岌岌可危的李承乾,悍然勾结大将侯君集、汉王李元昌、驸马杜荷等人,打算起兵逼宫。
李渊@李承乾:大孙子好样的,你爹能做的事儿你为什么不能?去办吧,皇爷爷永远在精神上支持你。
上一篇:大明:我只想苟住,你却逼我出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