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第110节
崇祯四年,孙老师巡视松山、锦州等边关重镇,给崇祯皇帝提了很多意见,都被崇祯尽数采纳!
眼看孙老师又要搞事儿,堡垒战术即将再次登场,猪队友准时上线了,没错,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猪队友高第先生再次隆重登场。
这位真可谓是满清之友,全面放弃宁锦防线不说,还毁了孙老师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右屯、大凌河等城。
估计孙老师灭了他的心都有了。之后孙老师再次主持重建大凌河等城,结果城还没修好,清军来了,围攻许久后,祖大寿投降,还没修好的大凌河等城又被毁了。
完了,这下子被人拿住话柄了,得益于孙老师的暴脾气,记恨他的人并不在少数,很快,众臣便把兵败的原因归结在他修复旧城上,更说他丧师辱国。
没办法,孙老师虽然脾气不好,但遇上这种事儿也不好争辩啥了,只能以病为由上书请辞,回了老家高阳城】
朱元璋:这些个猪队友还是早砍了好,无语,太拖累人了!
吴阶:非常赞同,并深有体会。
岳飞:猪队友我还不咋怕,别是内奸就行@秦桧,是吧?秦相!
秦桧:……
你是不是要说本官是金人的好奴才?
第137章 生有异像,灵芝伴生
赵王迁:这事寡人也熟啊!比如郭开这货,害我赵国沦丧,寡人定要他生死两难。
郭开:俺这是要被折磨多久?
赵昀:最无语的还是范文虎这货,朕至今没弄明白,这货到底是内奸还是猪队友?
朱元璋:为什么要弄明白?一刀砍了不就一了百了?
【崇祯十一年,即1638年,清军再次绕道进了大明境内,十一月,清军进攻高阳城,赋闲在家的孙老师虽然率全城军民守城,奋起抵抗。
但一县军民如何是如狼似虎的清军对手?很快,城池告破,时年七十六岁的孙老师被清军生擒。
看着眼前这个白发白须,却仍旧身体健壮的老人,清军心绪非常复杂,毕竟就是这老人镇抚边关,搞了条关宁防线,让他们十数年都没能打破。
这人很有能力,清军没办法不承认,因此他们想要劝降孙承宗,可孙老师脾气爆炸了一辈子,除了父母君师,何曾向人低头?自是不愿为清军效忠。
这怎么办?招降不成,又不能放,毕竟依老人家这身体再活三十年也不是不可能,那就杀了吧,清军下定决心。
终究还是给孙老师最后留了丝体面,让他自缢而死。同时,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尽数战死,孙家一百多人遇害,道一声满门忠烈并不为过。
1638年,为国尽忠半辈子的孙承宗,不屈而死,大明至此失一擎天柱石,次年,卢象升战死,明之亡,已无可挽回。
细数明末一众名将,卢象升、曹文诏、孙传庭、秦良玉都可以称一声良将无双,可擎天之柱却唯有孙承宗担得起。
他是天才、奇才,是战略大师,是明军的定海神针,他一日不死,明军,乱不了,可惜的是,明廷护不住他。
老将尽忠而死,局势急转直下,流寇、外虏,征伐频频,明廷莫说还手之力,就是招架之功也显不足!
南明弘光元年,南明追赠孙承宗为太师,拟定谥号“文忠”为其一生盖棺定论,清朝乾隆年间,撰《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追谥孙承宗“忠定”谥号,《明史》更是为他单独列传。
明末及清朝众人对其评价也是极高,当时的文坛大佬钱谦益说他“清宫府、杜私门、破朋党。譬如青天白昼,横目四足,皆仰其清明,而秋霜夏日,善人君子,亦惮其凛烈!”
虽说头皮痒、嫌水凉的钱谦益人不咋地,但是这评语确实极好,当得孙老师一生总评,民族英雄,令人敬仰!】
朱元璋:阖家尽忠报国死,满门皆是大丈夫!壮哉!
天启:孙师……
朱由校叹了口气,他这傻弟弟啊!不用魏忠贤也就罢了,怎么连孙师都弄回老家了,就不能给足了信任?
【上榜理由:关宁防线,固若金汤,堡垒战术,奇思妙想,阖家殉节,民族英雄!】
视频:
幼年聪慧,遍阅典籍!
青年中举,名扬一方!
壮年为名师,授学传经典。
天纵奇才,关宁之防,堡垒战术。
曾自科场取功名,也曾书院阅名篇,亦曾提兵镇疆场。
书生提兵,为将心服,为兵欢悦,边关选良才,将兵复故疆,敌寒胆,军心扬!
何以党争伐异党,老将心疲且还乡。
外夷入境犯高阳,率军携民守城乡。
城陷军覆民遭戮,阖家子弟殉节亡。
不屈自缢老将殇,千古英名青史扬!
【上榜奖励:恢复巅峰状态,延寿三十载,功法《龙关兵章》灵脉一条】
“咦!《龙关兵章》?军煞育军魂,一军镇边防!有趣,确与吾道相合。”
孙承宗手捧功法,看得津津有味,浑然不看白发换青丝,老迈复青春的震撼!
许是并不在意外表如何,毕竟他又不需率军冲阵,活着且思维不迟钝就行,其他的……不过旁枝末节。
【盘点史上十大领兵书生,第七位】
李贽:盲猜阳明先生登榜!
张居正:想啥呢?阳明先生已如圣人,登书生榜,岂非屈就?
朱元璋:总不会还是于谦吧!哈哈!
赵匡胤@朱元璋:老朱别太嘚瑟,历朝良将贤臣无数,非只于谦一人。
朱棣@赵匡胤:咦?宋祖这话朕怎觉着如此怪异,似不符你张扬霸道之性情。
赵匡胤:……
朕倒是想张扬霸道一下,喊一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可无奈实力不允许啊!
更无奈的是,老二这一脉太能扯后腿,瞧瞧,驾驴车的,修道的,迷信仙神的,还有打赢了送岁币的,都是些什么奇葩?
【盘点史上十大领兵书生,第七位,宋朝,李庭芝】
孟珙:哈哈!果然是庭芝。
武仙@孟珙:孟璞玉,你莫要太得意,可记得贾似道吗?
孟珙@武仙:我去,哪壶不开提哪壶啊你,是不是没被打服?再来啊你。
武仙:……
他喵的,劳资头铁才去找虐!
【李庭芝,南宋名将,抗元英雄,亦可称民族英雄。
1219年,李庭芝在湖北随州降生,据说他出生时,房梁上随即长出灵芝,乡人聚集观看,都觉得这是大吉之兆,于是以灵芝为其冠名,得名庭芝。
看看南宋这些名人,多会起名儿,一个宋瑞天之祥,一个灵芝伴生名庭芝,啧啧啧!太有意境了啊!
少聪颖,日诵千字,智超长者!说他少年时非常聪明,每天能诵读数千个字,智慧超越长者,嗯,妥妥的神童。
李庭芝十八岁时,南宋大臣王旻出任随州知州,李庭芝看出王旻贪婪残暴,不体恤下属,下属生怨,必会酿成祸患。
于是劝说父亲、宗族搬家到德安避祸,他父亲和宗族亲人将信将疑,但想到他生有异像,灵芝伴生,最后还是信了,搬家到德安。
结果,搬家不到十天,王旻果然倒了大霉,被下属挟持发动叛乱,随州登时陷入战乱。嘛!怪不得孟珙这么看中他,又是一个大预言师啊!】
孟珙:这说多少次了,某家真的不会算卦。
武仙:嗯,我能做证,当初是我算到姓孟的会设埋伏,主动撞进埋伏里的。
孟珙:……
这做证的……绝了!
曹操:孤不是傻子,别拿看傻子的眼光看孤。
张飞:对对对,我们不傻,别想忽悠我们。
赵桓:其实……朕差点儿信了。
赵佶:离朕远点儿,据说憨憨会传染。
赵桓:……
父皇您不觉得,朕这更像是遗传吗?
第138章 青云直上
赵桓无语,他父皇确实不傻,傻子搞不了琴棋书画,成不了瘦金体,可实在太软,胆子太小,一听金人打过来直接皇位一让,就跑跑跑……跑了!
搞得他临危受命直接哭晕在厕所。另外他父皇命也太长了些,要是早死几年,不说比肩太祖,跟仁宗比一比绝对没问题。
毕竟大宋巅峰疆域在他手里握着,还拿……哦!是买回了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虽然……只是几座空城来着。
【1240年,由于蒙古南侵,长江防务吃紧,李庭芝所在地的科举考试直接停了,这可把庭芝兄郁闷坏了,科举考不了,报国无门。
咋办呢?他这人胆子也比较大,正规科举考不了他就想着走从军报国的路子,毕竟兵书什么的不能白看。
于是庭芝兄直接写策论上书负责荆襄战场的孟珙,请求为国效力,估计文章写得很棒,点子也挺实用,孟珙看了后就决定见他。
这时候玄幻的来了,就在孟珙即将见到李庭芝的前一天夜晚,孟珙做了一个梦,梦见车骑自称李尚书前来拜见自己。
上一篇:大明:我只想苟住,你却逼我出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