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562节

虽然明明知道这个老货是在打感情牌,不过魏征也有些不忍心打断他,是啊,他今年六十,房玄龄六十一,还能活几年?沟通一下感情确实也挺好的,跟辉月剧院的舞台剧票太贵也没什么关系。

第1162章 你要相信他们

嫌弃的看了一眼房玄龄,魏征才撇撇嘴开口道:“不是我看不起你,花钱你说了算吗?”

“看你说的,我房玄龄虽然惧内,但那是我尊重她,其他方面我都听她的,这花钱我还是说了算的。”房玄龄拍了拍自己的胸口道。

这话老房倒是没吹牛,毕竟房玄龄的夫人厉害归厉害一些,但在花钱之类的方面却没有限制过谁,这个时代财产这种东西还不是那么重要的东西,至少在房家不是那么重要。

“那行吧,既然你这么诚恳的邀请了,我们就去看看舞台剧。”魏征点点头道。

“那关于我们尚书省违规操作的事情。”房玄龄开口道。

“哦,这个啊,我已经跟殿下那边商量过了,改革时期这样的情况都是正常的,殿下说了下不为例,不过这也不是长久的办法,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才是正确的途径,所以这件事到时候在明年的全国大会上,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是要先通过比较好。”魏征开口道。

房玄龄张了张嘴,最后决定还是不骂人了,谁让魏黑子现在乃是掌握着杀手锏呢,尚书省现在处于改革的重要时期,各个部门混乱是肯定的,新增这么多的部门,多出来的人员事情处理不熟练也是正常的。

别说下面的人,就算是他很多时候都无从下手,要是这个时候门下省没事就掺和进来搞监督,让重新改正,那每天就不要做事了。

现在每年的任务很重呢,门下省的任务就是监督他们,他们当然不担心了。但整个大唐这么多的事情,要是出了问题,或者是地方上的任务无法完成,到时候殿下可是要找他们尚书省的麻烦。

三省各有职责,哪怕是明知道尚书省的混乱是改革导致的,但人家门下省该监督的时候是不会手软的。房玄龄也没有跟殿下请示让门下省这边松懈一下,毕竟有门下省盯着也是好事。

很多官员年龄不足,经验不足,没有人盯着,他们万一太过于放飞自我,养成了违规办事的习惯可不好。

哪怕他们违规办事是为了更好的处理朝廷政事,为公不是为私也不行。

有些规矩的设立自然是有其道理存在的,违规操作能为公,但为私更厉害,所以有些口子不能开。

“不过,你要不再去问问殿下?关于这些门阀世家联姻的事情?”房玄龄看着他问道。

“不问了,殿下既然不在乎,那就是有原因的,我觉得我们静观其变就行了。这方面,我相信殿下。”魏征摇摇头道。

“行吧。”房玄龄想了想,也没多说什么,反正这些事情不关他尚书省的事情,这些年轻的官员结婚不结婚都不影响他们工作办事,这就可以了。

在他们回往各自衙门的时候,霍刚这边也正好在两仪殿里面给李恪送情报。

“殿下,这些就是各家各户准备联姻的对象,他们基本从各个角度去劝说这些考生,不少人更是没有经过这些考生同意,就主动去帮助他们的家人解决一些困难,收买人心。”霍刚轻声开口道。

“嗯,雪中送炭这一招倒是玩的不错。”李恪点了点头,笑着将手里面的情报放了下来,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着各个家族的联姻对象。

“殿下,我们要处理吗?”霍刚认真问道。

“他们都正常去上课吗?”李恪没有回答霍刚的问题,而是又问了一个问题。

“是的。”霍刚点头道。

“无人例外?”

“无人例外。”

“那就行了,这种事情不要管,记住,要相信他们。”李恪认真的开口道。

“这……殿下,我觉得您之前说的一些话很有道理。”霍刚犹豫了一下,有些纠结。

“什么话?”李恪笑着问到。

“不要用利益去考验人心。”霍刚轻声开口道,“您当时说,如果这样做了的话,结果会让您很失望的。”

“哈哈哈,你这话倒是记得很清楚,但这个世界上有墨守成规的一面,那就有令人惊叹的一面,你要相信他们!”李恪重复了一下这几个字,他的目光有些深邃,“有些人无法想象信仰的力量有多强大,有些人也无法想象梦想和理想的力量有多强大。”

“而纵观人类的历史,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英雄和伟人,就是因为人类的思想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种族!”

“这件事不管,你去吧,时间会给我们答案。”李恪认真的开口道。

“是!”

“哦对了,你盯着点,任何事情只要在大唐律的合法范围之内,都不管,但如果有人用下三滥的手段,你就得让他们看看什么是大唐情报部。”李恪面色平静的开口道。

“是。臣告退。”霍刚弯腰行礼转身离开了。

等霍刚离开之后,李恪放下了手里面的文件,而是默默的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些东西,他之所以不管,没有其他的原因,就是他给霍刚所说的那句话,要相信他们。

至于为什么?因为……这第一批人……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信仰要远远比任何人都坚定!李恪对这一点坚信不疑,因为他们是属于那一批身上有伤疤的人。

他们经历过苦难,经历过无数的痛苦,所以他们的信仰无比坚定,哪怕他们还很年轻。

但年轻的信仰流出的鲜血在李恪的记忆当中太多太多,没有经逢苦难的人,或许他们经不起利益的诱惑,但从苦难当中走出来的人,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什么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更何况……这样的事情,堵不住。既然堵不住,那就不如放开,看看他们到底能做到什么样的地步,看看是他们的诱惑更大,还是信仰更强大。

因为在这些考生前进的路上,李恪不可能一直为他们保驾护航,不可能一直为他们消除所以外部诱惑,如果他们自身无法抵抗,就算是这一次处理了,下一次呢?

诱惑永远都有,该如何做,总是要看他们自己。

人,是要靠自己的!想青史留名,那就要学会掌控自己!

第1163章 规则内允许

李恪可以允许他们在合法的范围之内通过联姻等方式拉拢人,因为这种手段不管是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可以的,唯一的鉴定就是你到底合法不合法而已。

你总不可能限制别人当了官之后就不能结婚吧?你不能限制人家不能找一个门阀世家的女人当老婆吧?

所以在合法的范围之内,李恪允许他们进行操作,但是如果是威逼利诱、坑蒙拐骗那就对不起了。

虽然一直以来,李恪表现的很强势,但他确实是在大部分的人眼里面属于人畜无害的类型,这里的大多数人自然是指这些门阀官员之类的,因为李恪可以说从上位开始就没有杀过人。

或者说没有动过手。

这几年大唐不是没有犯罪的,官员里面贪腐的也有,虽然数量确实是不多,毕竟这个年代贪污的数量太少,而对大部分出身门阀世家的人来说,这点贪腐不值得,这些人都是见过世面的。

但少并不代表没有,而这些人也基本都大理寺,在李世民的命令下进行处理,李恪从来都没有参与过。

这也是在很多人看来很神奇的地方,殿下明明对整个大唐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力度之大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之最了,看一看历史上因为改革死了的人,现在殿下的改革却能够如此的平稳,也属实是属于神奇的。

王晰,出身寒门,祖上乃是出身自琅琊王氏,跟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乃是一家,虽然隔得较远,不过到了大唐,王晰家早已是寒门,家里虽然传承了不少的书籍,但数量也是不多。

不过虽然身为寒门,现在家里甚至还需种田过活,但该读的书王家的人都读过,包括他的父亲也读过书,虽然种了一辈子田,外加给村里面的小孩启蒙,也仅限于启蒙。

因为这些孩子年龄稍微大一些,就要去田里干活,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读书识字,包括王晰自己再稍微年长一些也是会帮田里干活的。

虽然王家乃是寒门,不过家里人员倒是不算少,王晰上有父母,他乃长子,下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家里过的甚是清苦。

在殿下改革之前,他们家也是属于吃不饱饭的那种。

如果不是他们家多少还有一些香火情,能稍微借一些粮食过来,那保不准家里也曾是有饿死人的。

从殿下的学校开始推广,王晰就去读书了,他父亲让的,家里的两个弟弟妹妹都去读书了。只是父亲和母亲的身体却多少出了一些问题。

毕竟为了供他们读书,那些田地总是要人耕种的,一百亩田地耕作下来,父亲的腰都被累垮了,母亲也是体弱多病。

但无论如何,父母都没有放弃让他们读书。

王晰的读书功底自然是要比学校里面的其他人都要强一些,毕竟从小就识字,而且也读过家里传承下来的不少史书,有一些借鉴。

而在学校里面,接触到殿下传承的全新知识之后,王晰的理解能力要远远在其他的同龄人之上,尤其是那思想政治一说,更是让王晰耳目一新。

让他对历朝历代,对大唐,对大唐的局面有了更加清楚的分析和认知,也愈发的明白,殿下在做的到底是多伟大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知,才让王晰的心里对殿下有了一丝狂热,在他看来,虽然他从未与殿下谋面,但殿下就是他精神上的导师,是他永远的指路明灯。

殿下的思想光辉就如同那灼热的太阳,永远照耀着所有人,殿下要在这王朝轮回当中,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

这是前无古人,也注定后无来者的举动。

就如同殿下在录取书上所描述的那样,希望与他能有一天秉烛夜谈。在王晰看来,这是殿下的期许,希望他们有一天能够做到大唐最重要的官员之一,可以跟殿下在国事之上进行交流。

王晰被分为了甲等,而他进入的部门是大唐尚书省的宣传部,在了解了宣传部的职能之后,他觉得这个位置就好像是为他所规划的一样。

他太适合这里的工作了,因为在这里,他有机会将殿下的思想,殿下的光辉传播到大唐的每一个人。

不过前面的一个多月如果说是非常舒心的话,最近的这大半个月他就有些头疼,因为有一个世家找上了门,对方先是通过他的父母找到了他,说乃是琅琊王氏祖上的好友。

跟他的曾祖父颇为交好,后他们家流落至长安附近,也就失去了联系。

对方是琅琊徐氏,确实是自古以来也是琅琊的望族,王晰对徐氏并不算是很了解,虽然对方在大唐不显山不露水,但从对方谈出来的条件也知道,对方家底颇丰。

对方说是愿意将家里嫡女嫁给他,年方十四,长相也颇为漂亮,更重要的是对方愿意资助他王晰十五万贯,用作在长安购买宅院,让他将父母弟妹接过来,予以安置。

因为他父亲的腰伤实在是严重了,根据母亲的话说,有时候疼的半宿半宿睡不着觉,只是一直都不敢告诉他,深怕耽误他的前尘。

按照父亲大人的话说,他们琅琊王氏这一支终于有了重新崛起的希望,虽不能像先祖,大秦名将王翦那样成为大唐名将,但能有机会拜相,那也是终于有了机会,他不能耽误王晰的前程。

只是如果父亲大人的腰伤在拖下去,那恐怕会落一个终生瘫痪,而且母亲的身体也一直都不健康。虽然他现在有了月钱,但父母依然要为弟妹读书而干活。

如果有一天,父母因为他而身体出了问题,或者早逝,那他王晰岂不是成为了不忠不孝之人?他现在的月钱,其实如果都寄回家,勉强可以让父母不用干活,但是他知道,父母是不可能花这笔钱的。

而他也不可能守在家里。

如果想在长安生活,那就算是买最偏僻坊市的一间院子,也得变卖家里田产才行。但那样,父母肯定不会同意。

所以王晰处于两难之地,而这个时候,琅琊徐氏找上了门,有了钱,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第1164章 寒门崛起

自古忠孝难两全,一边是国家大义,为了大唐的发展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为了让大唐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盛王朝而奋斗终生,为了让大唐千千万万的百姓再也不会陷入历朝历代的悲惨局面而努力奋斗。

而另外一边却是为了让他出人头地而累的几乎已经瘫痪的父亲和母亲,如何选择,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难题。

当琅琊徐氏将那笔资助的钱增加到二十万贯的时候,似乎一切都有了答案。

而且对方并不是要求王晰去做什么,只是想跟他们结百年之好,重新恢复两家的关系。

但现在的王晰虽然是一个愣头青的年纪,但他并不是一个愣头青,他很清楚为什么琅琊徐氏会找上门来。

那如果他接受了对方的资助以及娶了对方的女儿,他还是那个殿下的学生,还是那个立志跟随殿下,为殿下实现殿下的理想而奋斗终生的人吗?

那熠熠生辉的理想之上,仿佛被蒙上了一团污渍一样。

首节 上一节 562/5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平阳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