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535节
“跟我父皇汇报,另外,通知召开军部的紧急战略会议。”李恪看完了之后,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决定。
军部的第一次紧急的战略会议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召开了,目前位于长安城的所有军部将领和侍郎都第一时间赶来了参加会议,同时列席旁听的还有三省长官房玄龄、长孙无忌和魏征。
会议是在李世民的主持下召开的,召开会议的位置是太极殿。
连李世民都从大明宫那边赶了过来。
“高句丽对百济和新罗动手了,这意味着我们的下一步战略计划也可以展开帷幕了,就之前的既定计划,诸位有什么要说的吗?”李世民看着所有人开口问道。
“没什么太多的更正,执行计划的成员还是按照之前的办法,由李道宗将军和程咬金将军执行。”李恪先开口了,既然计划都已经做好了,那就没有必要更改,该前往的军队早已经抵达了上海县等地。
这些军队在那里很多都已经训练了几个月,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
“百济和新罗的使臣也已经在赶来大唐长安的路上了,至于他们是否跟我们求援我们还不太清楚,如果他们不是跟大唐求援的话,我们再给出他们暗示,让他们回去请示自己的国王,再回来大唐,这时间拖得太久了。”李靖开口道。
“药师考虑的很周全,李恪,这事你一直都在处理,你觉得该怎么做?”李世民看着李恪问到。
“不等了。”李恪想了想,高句丽既然决定动手,那大唐也没什么遮掩的必要,至于新罗和百济没有人在乎它们的想法。
如果不是大唐现在并不想破坏自己的形象,有些事情甚至都不必要遮掩。
但现在该遮掩的还是要遮掩的,这是作为一个大国所必须要的东西。
第1110章 不需要什么特别准备
“怎么做?”所有人的目光都看了过来。
“等到百济和新罗的使臣他们过来之后,就第一时间表示,我们大唐已经关注到了新罗百济和高句丽之间的局面,就说他们的战争已经影响了地区的平稳,对这个地区的百姓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所以为了避免当地出现更大的伤亡,大唐决定直接出兵帮助百济和新罗稳定局面。同时训斥高句丽国王的外交使臣可以同步出发了。”
“不管结果如何,高句丽是不可能因为我们出兵就直接停止自己的军事行动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高句丽甚至有可能想要试探一下大唐军队的实力。”
“因为高句丽的目标从始至终都是我们大唐,甚至他们自己也很清楚,大唐的目标从始至终也是他们。”
“所以我们之前的办法就已经直接可以开始了。”李恪很干脆的开口道。
“殿下,那我们需要示敌以弱吗?”程咬金开口问道,显然他是怕自己如果用力过猛直接将高句丽打败了。
“不用,你要有实力你就打,而这一次给你们的军队不可能多,你们的总军力也不过一万而已。”李恪很干脆的摇摇头。
“程黑子,你别搞错了目标。”旁边的尉迟恭开口道。
“你知道个屁,你来说说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程咬金瞪着他问道。
“这还不简单吗?你们的目标是为了宣扬我们大唐的强大,向百济和新罗的那些百姓宣扬我们的强大,宣扬大唐,宣扬我们的军队和大唐现在的治国理念,而不是攻打高句丽。”
“你要做的是稳住战线局面就行了,最好拖个一年半载。”
“你打个屁的高句丽?那是你该做的事情吗?”尉迟恭不屑的开口道。
虽然程咬金想要反驳,但是不得不说,这一次尉迟恭是说对了。
“卢国公,这一次鄂国公的话没有问题,你们的主要任务可不是跟高句丽作战。”李孝恭开口道。
“哼,这不是摆明了的事情吗?之前殿下说过了,用你显摆?我只不过是问问殿下,用不用拖更多高句丽军队在这里而已。”程咬金不屑的看了一眼尉迟恭开口道。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的话,那就直接按照这个计划执行就是了。”李世民点了点头,“六月中旬的考试,需要更改时间吗?”
“不需要,大唐什么时候需要看这些小国的脸色了,再说了,大唐军队的调动跟国内自然没有关系,国内是胡国公的地盘。”李恪开口道。
秦琼因为现在负责的事情并不是军队的事情,所以这次军部的会议秦琼自然不会来参加的。
“到时候,夔国公。”李恪看向了旁边的刘弘基。
“臣在。”
“你现在负责后勤,后勤方面第一时间跟上,跟海军的调度方面负责调控好!”李恪开口道。
“是。请陛下、殿下放心,臣等后勤部门绝对不会耽误事情,另外还请梁国公这边多多关注了。”刘弘基开口道。
“好说。这是国之大事,尚书省自然是全力支持。”房玄龄点点头开口道。
“你们是不是太过了,没有必要这么紧张,这只不过是一次局部冲突而已,只不过是这次的行动附带了一些特殊的宣传行动而已,这方面都不用担心。”李恪笑了笑道。
等大家都笑了之后,李恪才继续道:“相较于江夏郡王和卢国公这边的压力,实际上这次行动真正考验的是大唐目前的后勤支援体系。”
“只要后勤跟上了,江夏郡王和卢国公的压力其实很小。”
“是。”众人都纷纷点头称是,仔细想想确实如此,这次大唐朝廷所花费的资金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对外作战自然是要朝廷出资的。
武器装备以及粮食包括运输等各个方面都是要从朝廷的国库当中支出的,而且还要给负责相关事情的国有商行留出一定的利润。
虽然这部分利润会很少,属于左手倒右手,但这种倒腾必须要倒腾起来,钱要流通起来才可以。
“对了,我这边有一个问题。”房玄龄开口道。
“什么问题?”众人都纷纷看了过来,这次是军部会议,但肯定是需要尚书省支持,房玄龄的意见自然很重要。
“应该是国资部的事情,大唐粮储这里有一批超过两年以上的陈米,不过虽然是陈米,但是它并没有变质,只是口感略差,整体而言问题不大,国资部这边可以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军部。”房玄龄微笑这开口道。
“不是,梁国公你这也太过分了吧。”程咬金直接忍不住就开始嚷嚷了,“你就让我们大唐对外作战的士兵吃陈米?”
程咬金的话,要是放到几年前的话,恐怕会被人打死,士兵吃陈米怎么了?能吃米就已经算是无比奢侈了,什么时候普通的士兵吃米能够吃饱了?
现在吃陈米都不行了?
不过对现在的大唐嘛,不缺少粮食了之后,军部的人自然不愿意吃陈米了。
“卢国公想错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这次军队在两国的特别行动当中,有不少地方都是需要用到粮食的,而这些陈米正好可以用来消耗在这些地方。”
“虽然之前卖了不少给倭国那边的岛屿,但是目前还有数量不少的存货。”房玄龄开口道。
“那这个当然没问题了,不过就直接给他们用米吗?这是不是有些太好了。”程咬金瞬间就改变了口风。
“就用陈米吧,不然怎么突出大唐的好。”李恪还是直接下定了决定。
陈米那也是稻米,没错,现在的大唐作为传统食物的粟米等已经逐步的开始退出主粮的舞台了。
至少国家战略储备的粮食储备已经不再储备粟米了,而是以稻米和小麦为主,其他的辅助粮食也是有的。
李恪说话了,大家自然没有意见。
军部会议的召开比想象当中的要更加迅速和快捷,在一天的时间之内就已经完成了关于这次事件的准备和敲定。
或者说,预案早已经准备完毕,在没有太大的改动前,只要顺着预案去做就可以了。
现在还是那句话,是骡子是马,该拉出来遛一遛了。
第1111章 大唐第一次高考雏形
当军部敲定相关事情,就等百济和新罗使臣的抵达了,按照他们的速度,估计还要大约四五天才能够抵达长安。
而李恪这边在敲定了相关的政策之后就没有关注这件事了,他是在关注大唐的第一次全国性质的考试。
虽然它不是高考,但它确实是从某种角度上为整个大唐挑选第一批大学的研究人员。
这一次的考试采用了特殊的形式,整体的考试总共分成三天进行。
每天上午、下午各考一门,并且每次考试的时间不同于后世只有一两个小时,而四个小时的时间。
同样,所有的考场李恪也参考了后世明朝、清朝时期的科举考试,有单独建立的考场,每个考生就跟牢房一样是一个单独的单间,四个小时的时间之内只会提供饮水。
另外如厕的话,会有大唐当地的军方士兵直接带领他们前去,没错,负责监考的士兵将会由当地的驻军直接负责。
因为李恪再三考虑之后,他觉得军人相较而言被外面人腐蚀的概率肯定是要低于当地的治安军成员之类的。
当然李恪说的是以后,目前来说,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
他现在更多都是要形成一个制度。
当然这个制度持续时间也持续不了多少年,毕竟随着大唐人口的增多,各地考生增多之后,也不需要这样的制度了。
但目前来说还是需要的。
之所以如此制定,并且还给出了如此之多的时间,是因为李恪这一次出的试卷,出题量是有些大的。
而考试的科目只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政治一共六门学科,刚好三天的考试结果。
但试卷里面的内容,不仅仅是量大,这些试题其实还包含了部分用来进行测试这些考生所学内容,以及所擅长方面的试题。
李恪的想法很简单,现在指望他们都学会,像是后世那样系统的学习结束是不可能的,特殊时期有特殊办法。
所以李恪出题的时候不仅仅是出题量大,而且题目的侧重也是不同的,而在试卷的开头就会有说明,告诉他们,题目理论上在四个小时之内是做不完的。
可以各自挑选擅长的来做,而每张试卷的得分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而像是政治和语文里面有许多题目都已经跟管理地方,施政理念等等都相关了。
同样,语文的试卷里面,有部分题目是要求他们用类似于文言文等简练的文章来简答。
但同样有些题目则是需要他们用白话文等方式来说明简答。
不过简答的方法李恪没有直接说明,而是隐藏在题目当中,看看是否有考生能够反映过来这一些。
虽然李恪一直都要求大家进行白话文之类的作答,但他并没有摒弃文言文,有一些文化传承也可以流传下来。
现在虽然缺少人才,但未来就不缺少人才了,愿意学习这些的就让他们去学习。
这些都是文明,文化的传承标志。
而这一次参与考试的考生李恪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因为具体的数据还没有彻底的传递回来,但在大唐几乎设立所有中级学校的地方都有考点。
理论上所有读到了中学的考生都要参加,当然估计到时候还会有临时报名的,因为即便是学校设立了,现在可不像是后世有学籍学位之类的一说。
很多人肯定是不会去学校里面上学的,这部分人肯定也是会参加考试的,李恪允许他们临时在附近的中学里面报名。
所以具体考生的数字要到考试结束之后才能够一起传递回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