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522节
翻开册子,里面就是最简单直白的话。
“殿下说,要想富先修路。”
“殿下说,绿水青山,环境保护乃百年大计。”
“殿下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殿下说,生男生女都一样。”
“殿下说,学习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殿下说,他希望有一天,百姓们能够有衣穿,有房住,吃饱饭,有学上。”
“殿下说,百姓乃是大唐的根本,乃是天下的根本。”
……
反正诸如此类的言论几乎都有,李恪看的人都傻了,很多话他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说过,但是从这些话的言论以及说话的方式来看,似乎确实是他说话的方式。
这么多年了,李恪为了维持自己的人设,他说话可都是很随意的,因为从刚开始他就知道,他不是那种自律到从头至尾注意到自己说什么人。
一个活在现代三十多年的说话习惯,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改变成为古人的说话习惯,而且还不透露一点?
这根本不可能,所以李恪穿越来就没想过要改,他就是有什么说什么,一些现代的口头禅他不知道说了多少了,只是一些现代的名词他注意不说而已。
所以,他说了什么东西,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现代的口头禅,这个时代的不少大臣之类的都知道的原因。
因为李恪老说,他们也就习惯了,说了这么多年,他们早就习惯了,甚至不少人都学着李恪说话了。
而这些话,到现在,李恪都不知道自己说了啥,但是这册子里面却都有。
就……挺让人无语的。
我特么都不知道我说过这些话……
问题是这种局面,李恪也不能去怪谁啊,这玩意明显是大家相互交流,然后总结出来的,重点是……这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你从什么地方怪罪?
好家伙,总不能弄一条罪名,因为给秦王殿下宣传声望,引导百姓执行大唐政策然后定罪?
这特么比历史上最著名的昏君都离谱了。
所以……这件事还能说什么?只能是什么都不说了啊。
李恪还以为有人在暗算自己,或者就像是自己父皇之前所说的,有人在利用自己搞事情,自己不得不防,结果调查下来……离大谱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
“算了,这件事就当不知道,这东西,警告他们,禁止流传出去。”李恪指了指自己手里面的那个册子,这东西总像是一些什么语录。
只是话说出去了,李恪想了想,又无奈的开口道:“算了,就当不知道吧,什么都别管了。”
他想了想,好像也没什么办法禁止流传,因为这东西……早就不知道更新了多少个版本了,你说他怎么禁止?该流传出去的早就流传出去了。
自己要是下达了这个命令,到时候牵扯到的治安军成员有些多,有时候李恪本身的话很简单,就是一个单纯的目的,而传到下面之后,李恪就怕下面的人误解了自己的意思,以为自己有什么更深一层的意思。
那就麻烦了。
脑补这个东西,有时候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时候又是最讨厌的。
“是。”徐菘弯腰行礼,然后转身离开了。
看着手里面的东西,李恪有些无奈,哎,他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这么折腾下去,就算是自己大哥继承了皇位,到时候估计自己也请闲不下来啊。
就像是自己老爹所说的,大哥上位,自己一下子逍遥了,在自己看来,是达到了自己一直想要的目的。
而在天下百姓看来,估计会误以为是自己大哥封杀了自己,不想让自己染指朝政,然后这件事就很容易被人挑动误会。
毕竟这也是有先例的,李孝恭整日善美人的原因不就是因为这个?虽然李孝恭是自我故意的,但到时候自己逍遥玩起来了,天下百姓却不这么认为。
然后有心人一挑动,这不就是天下大乱?这不就是自己父皇之前跟自己预警警告的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所以……他妈的难啊,到时候自己大哥继承了皇位,估计自己也得辅助一段时间,然后逐步减少管理朝政,最后来个生病了,需要休息。
只能是缓慢的来,还不能一次性的撤退。
哎……我特么太难了啊!
第1084章 太吓人了殿下终于走了
李恪第二天就离开了赤海城,回去的时候,李恪也没有遮掩自己的行踪,不过他已经提前跟青海的百姓说好了,是利用青海的大唐日报上面发表的文章来传达自己的意思,也通过了当地的治安军来传达。
不让青海的百姓相送,因为如果他们每次都这样的话,那就是逼着李恪下次不来了。
因为他最不想打扰,最不想干扰的就是百姓们的生活,现在他来一次就这么兴师动众,那李恪日后只能是不来青海了。
对于殿下的这番话,百姓们都接受了,他们感慨殿下仁义的同时,只能是在家里默默祝福殿下了。
不过在回城的路上,还是发生了意外。或者也不能说是意外,而是……他不让这些百姓们相送,百姓们也都很听话没有相送。
但刚过完年的青海下了一场大雪,唐朝时期的青海可比后世的青海降水量要高多了。
就在前几天才下了大雪,以现在的温度雪是不可能融化的,但现在,管道上干干净净,积雪都已经被清理到了官道的两侧。
笔直的官道在雪白的雪原当中异常的显眼,能看的出来,在道路两侧的积雪有密密麻麻的各种脚印,马蹄印等等。
不知道有多少人做了这件事,但官道上的积雪确实已经被清理了。
李恪现在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顺着这一条官道直接开始回到长安就行了。
官道的两侧没有任何百姓送行,但又仿佛他们一直都在。
路上,除了路过的村庄,还能看到村庄口有百姓们在那里守着向李恪的队伍挥手,确实是没有百姓再送行了,但是他们以独特的方式一直将这种陪伴送到了李恪离开青海。
甚至不只是青海,在离开青海的官道上,没有下过雪的地方也就算了,下过雪的地方积雪也已经被清理掉了。
显然,李恪要返回长安城的消息从青海也传到了其他的州郡,对其他的州郡来说,虽然你们是殿下亲自执政管理出来州没错,但是我们其他地方的百姓也不差什么。
你们才是后来的,我们才是地地道道的大唐百姓,殿下也是我们的殿下,难不成我们还能比你们这些后来者差了不成?
不就是清扫官道的积雪吗?我们也不可能让殿下还走有雪的道路。
所以,李恪就这样一路行来,他甚至都没有再走过任何一次有积雪的道路。
不过李恪不知道的是,在他离开赤海城的当天,赤海城的一个官员就微微松了口气。
这也太吓人了,殿下终于走了。
他原本是一个都尉,但是现在已经转为成为了治安军的一员,他现在是整个青海州公共安全厅的最高负责人,也是管理整个青海州治安军成员的最高长官。
外界流传的那些事情确实是没有命令,宣传殿下的事情也确实是没有命令,问题是……他接受过相关的命令啊,至于给下面的人,当然不能以命令的方式下达了。
这些手段当然也不是他想出来的,这是上面有人传递的办法,只要最后达到了目的就可以了。现在事实证明,这目的果然是达到了。
而且下面的那些治安军当然什么都不知道了,他们就是普通的府兵,殿下的政策对他们的家人和他们自己都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他们的心里殿下的话本来就是真理。
所以不管殿下说什么,他们自己就先相信了。
这事处理起来才这么的简单,只要稍微引导就可以了,至于这个办法最先是从谁那里传出去的,当然是从他这里了,但这种事情一旦大家都大规模的使用之后,想要找到最初的源头,根本就不可能。
人传人,你知道最初到底是谁传播出来的?
至于那个什么《真言》,那东西听说是宫里面的史官之类的记录下来的文档里面摘抄出来的,不然得话,他从什么地方去找这么多殿下说过的话?
里面还有许多殿下写过的诗词呢,比如说那用于自律,自我警醒的《阿房宫赋》,也就是殿下写的。
要么说殿下文采极好呢,那《阿房宫赋》他是能看懂的,他家里算是一个小家族,他是读过书的。
不然得话,他也不可能接受这个命令,只是殿下找人调查这件事,属实是太吓人了,万一让查出来,不知道殿下会不会收拾我。
现在好了,殿下什么都没查出来,殿下也已经离开了青海,自己这里算是没什么事情了。
不过这个都尉想了想,这件事要是不想让人知道,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他自己也彻底融入其中,他决定了,以后他出去没事的时候,也就用殿下的这些理论和话语去教导别人。
只要说的话够多,其他人自然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了。
至于说殿下去了其他地方也发现有类似的东西,那就不管他的事情了,反正他也不是最源头的那个人,至于最源头的是谁他也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
李恪自然不知道这些,他也不可能到处跑的去调查这些,其实就算是调查也调查不出来一个什么结果,因为李恪的很多言论都随着大唐周报到处流传开了,很多普通百姓嘴里面都能念叨几句,你也不能说不对啊。
当长安城遥遥在望的时候,其实长安附近的天气都已经很暖和了,李恪回来的时候走的是同一条路,所以最后他是坐火车回到长安城的。
回到长安城的感觉,他就是一个字:累。
哎,要么说,他就不想干这个活呢,承担下来的责任,总是要负责的,说过的话也总是要兑现的。
就这,李恪记得好像自己还答应过长安城附近一个村庄的百姓,说是第二年去他们家里吃一顿饺子的,但也不得不食言了。
这些话有机会的话,总是要补上的。
也许今年,也学哪一年,总是要去一次的。
李恪返回了长安城,让他意外的事,李泰居然跑过来接他了。
“三哥,累吗?”李泰很是殷勤的问道。
“你怎么来了?不会是跟我要钱的吧?”李恪斜着眼睛看着他问道。
第1085章 三哥我想当个官
看着李泰现在的样子,明明这家伙早就娶妻生子了,李恪总觉得自己就跟养儿子一样,看他这个样子,总感觉他像是想要问自己要钱。
“嗨,三哥看您说的,我跟你要什么钱,我家里钱够花。”李泰将头摇的跟拨浪鼓似得。
“那你这是?”李恪有些无语。
“三嫂,你看我三哥,我这不是觉得你们去了青海肯定很辛苦吗?虽然说青海现在建设发展的不错,但是以三哥的性格去了的话,肯定不会是安安稳稳的在那里待着,必然是要去下面看看百姓的生活,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估计这几个月,你们过的都并不好,所以我才来看看三哥和三嫂您。”
“结果三哥这样子……好像我是要来占什么便宜似得。”李泰直接就对李嫣一脸委屈的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