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479节
“臣等无异议。”所有人都同时行礼道。
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三人都没有提出意见,因为这只不过是给了个名义,而且还有太子在内,能有什么意义。
“嗯,之所以这么做的意思呢,我是觉得现在不管是秦王处理的一些政务,还是太子处理的一些事情,经过我这里告诉你们太过于繁琐了,也浪费人力物力。耽误你们大家的时间。”
“所以设立之后呢,他们的一些政令在进入三省之后,你们直接讨论,可执行的直接执行就行了。”李世民将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
所有人:“?”太子?太子最近两年什么时候处理过政务?抛开太子殿下不谈,至于秦王……好吧,这样确实是节省了人力物力,毕竟之前秦王殿下所要做的事情,陛下一件都没反对过。
几乎都是转达执行,这……确实是没必要在过一手陛下这里。
“有问题吗?”李世民见大家不说话问了一句。
“臣等无异议。”房玄龄他们相互看了看然后开口道,“不过,陛下臣倒是有个疑惑,就是殿下送到臣这里的这些政令,如果执行有疑问的话,该如何?”
房玄龄没有点明,只是称呼了殿下,毕竟……太子殿下也是殿下,秦王殿下也是殿下,这里当然不能明说了,毕竟今天来的这些大臣们是有些多的,大部分人肯定是不知道情况的。
“什么有疑问该如何?难不成你们觉得我是神仙?我什么都知道,在没有执行之前谁也不知道这是好坏,他们的政令和我下发的政令没有任何区别,否则的话要你们这些大臣干什么?你们当然是要对这些政令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然后再执行。”李世民看着房玄龄直接开口道。
“是,臣无异议了。”房玄龄弯腰道。
对其他的大臣来说其实问题不大,因为他们的日常工作其实改变不是很多,就算是李世民自己的很多政令也都是跟朝臣探讨,然后再执行的。
当然,以前的大唐更多的是按部就班,除非出现突发事件,不然改变不大。
但现在的大唐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就像是陛下所说,在没有执行之前谁知道事情是好还是坏?至少目前来说,这些政令都是有好处的,对大唐的改变显而易见。
任何一个改革在没有执行之前,谁也不知道它的好坏。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的话,那就直接执行吧,到时候,传国玉玺给李恪,我的六枚玉玺当中的两枚交给太子那里用,到时候你们见到这些用印的政策直接执行就行。到时候李恪这边我会安排一个内侍团队给他,到时候常林会跟三省进行报备。”李世民看着所有人开口道。
“是。”众人都纷纷弯腰道,虽然不少大臣都觉得这个有些诡异……主要是秦王殿下身边现在经常跟着史官,现在连内侍团队也配上了,传国玉玺在秦王殿下手里……这……
虽然传国玉玺秦王殿下拿着已经玩了很久了,大家其实早就习惯了,毕竟之前秦王殿下提出的很多意见也都是直接用印的,只不过是用印后在给陛下,陛下再来一个印章,接着送给三省。
现在省掉了这一步,对他们来说,区别不大。
“嗯,既然这个没有意见的话,大家都来了,顺便讨论一下其他的事情,虞世南可在?”李世民问道。
第996章 这就是GDP
“臣在。”白发苍苍的虞世南站了起来。
“虞爱卿坐,秦王今年及冠,同时婚礼紧接着在及冠之后,六礼可曾准备好?”李世民问道。
人群当中的李嫣听到这个,俏脸忍不住微微一红,不过现在她是大唐中央钱庄的尚书,只能是尽量让自己正经一些。
“都已经准备完毕,就等按照时间执行。”虞世南面色平静的开口道。
“嗯,不错,其他的事情都能出错,秦王及冠和大婚都不能出错,聘礼他自己准备?”李世民问道。
“是的。”
“行吧,他有钱,听说秦王的钱都是用国库做单位的。”李世民摆摆手道。
众臣;“……”
“皇甫林在吗?”李世民扫了一眼问道。
“陛下,大唐二十二年的岁入以及相关国库收入正在统计之中,皇甫尚书去了城外储备仓库,不在城中。”房玄龄开口道。
“哦,找错人了,应该是找豆卢尚书(豆卢是复姓)对吧,他们是审计部。”李世民想了想道,“大唐二十二年的相关财政收入还没算出来吗?”
众臣:“……”
所有人都彻底无语了,我的陛下啊,你连你这些部门具体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吗?
“陛下,审计部的主要作用是对朝廷各个部门对朝廷财政使用的审计监督,是否有违规使用公款的存在,并不负责统计财政。而年底年初是审计部最忙的时候,豆卢尚书也不在。”房玄龄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
“行吧,那大唐二十二年的财政收入还没出来是吧?你们预计能超过去年吗?”李世民看着他们问道,他也不尴尬。
“启禀陛下,具体数字还没有统计完成,不过中央钱庄通过各个部门的数据对账,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数字,光是朝廷税收是无法超过去年的。”李嫣开口了。
“说说。”李世民立刻感兴趣的问道。
“是,大唐二十一年的财政收入为1700万贯左右,而今年大唐的国库税收约为1172万贯,减少大约六百万贯,主要是所有的农税进行了补贴,这相当于取消了两倍农税,中央钱庄支出的农税补贴目前就有325万贯。这个数字还会上升。”
“但大唐二十二年的国有商行大概可以预计上交利润约为1077万贯,也就是说,大唐国库的总收入将会超过二千一百万贯以上。”李嫣直接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数字。
“好!”李世民忍不住叫了一声好,连其他的大臣们都纷纷有些侧目,去年的农税补贴在他们看来是非常离谱的,朝廷能够完全免税都已经算是千古前所未有的强盛帝国了。
更不要说非但免税,反而还倒给钱!他们当时很多人其实都想反对这件事,但秦王当时的说法是,朝廷缺多少,他自己给补上,反正要给补贴。
结果……居然还真他妈没少?哦,也不对,税收肯定是少了,毕竟农税不仅仅是取消,还要倒支出,这相当于双倍以前的农税减少,依然还有超过一千万贯的税收,可想而知商税的收入有多少。
重点是国有商行上交的利润,国有商行的利润这么大吗?!
他们都有些转不过来。
“这么说来,我们的农税补贴成功了?”李世民问到。
“回陛下的话,经过对国有商行的相关行业支出监控,我们大概可以预测到我们通过农税补贴等方式发放出去的资金,至少有百分之九十通过国有商行重新回流。”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百姓卖粮的很多收入也都通过国有商行回流了,主要是采用了全新技术的国有商行成本非常低。另外就是,去年有大量的门阀世家通过几个国有机械制造厂购买了大量的织布机,纺纱机等机器。”
“这些机器本身也有着大量的利润。而这种趋势,今年还会增加,按照去年的情况来计算,今年全国国有商行上交的利润恐怕要数倍于税收。”李嫣面色平静的问到。
所有大臣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去年税收大约为一千万,而今年税收就算是不增加,国有商行上缴利润数倍于税收?那岂不是说大唐国库在今年,也就是大唐二十三年的税收将会超过数千万贯?!
这么多钱到底是哪来的?
“李尚书。”旁边的高士廉犹豫了一下开口道。
“申国公。”李嫣微微向高士廉欠了欠身子。
“李尚书我有个问题,就是大唐国库收入增加的如此快速,是否因为印刷了太多的金钱而造成的虚假的繁荣?会不会影响社会的稳定?这些钱到底是怎么来的?”高士廉开口问道。
李世民笑了笑,这个问题他知道,不过现在嘛,他摆了摆手道:“李尚书,正好朕也想知道,你就解释解释吧。”
“是,陛下。申国公,诸位国公,大唐中央钱庄并未增发货币,纸币的增发是有严格的计算公式的,跟整个大唐流通的商品价值总值是相当的。”
“而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收入主要取决于几个方面,第一,就是百姓的收入增加了,他们种植了高产粮食,这些粮食生产出来之后,所附加的价值自然就增加了。大唐去年所增收的粮食,比往年多出多少,中央钱庄就大概要多发行多少货币。”
“另外,国有商行大唐铁业集团在整个大唐各个道州都开始开采铁矿,这些多出来的矿石,以及百姓的月钱,等等都是商品价值。”
“然后现在的钢铁厂大量在全国各地冶炼钢铁,这些钢铁在出售给百姓之后,就有了大量的收入。”
“当然钢铁的价格也在不断的下跌。第三个原因就是,因为经济的繁荣,商业的迅猛发展,工业的快速扩充,天下各地的门阀世家有钱人都将自己存储起来的金银和铜钱都挖出来,然后用这些铜钱开始存入中央钱庄,这部分钱也开始进入大唐社会开始流通。”
“只要钱流通起来,朝廷的财政收入自然会增加。”
“诸位国公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去长安周围的百姓家里逛逛,以前的长安周围的这些百姓家里,一家能找出一件铁器就算是了不起。但现在,每家至少有好几件铁器了,甚至连铁锅都开始快速普及了。”李嫣微笑着开口道。
第997章 佛教把你们的名字给我改了
李嫣的解释也算是通俗易懂,尤其是这些大臣都是重新学习过这些,他们大概也自然是听懂了。只要不是虚假的繁荣那就可以。
“这就好,这就好,我大唐朝廷财政富裕了,大唐自然就强大了。”高士廉很是高兴的开口道。
“既然今年的朝廷财政增加了,我们教育部门是不是可以多增加一些预算?”旁边的孔颖达趁机开口道。
“这是财政部的事情,不归中央钱庄管,不过诸位国公,如果说今年的收入大约2000多万贯到了年末的时候能够略有盈余的话,到了明年就按照4000万贯收入计算,估计还要欠钱。”李嫣微微摇着头道。
“啊?这是为啥?”这下所有人都懵了,连李世民,房玄龄这些都是一脸的震惊。
“今年建设部位于渭河以西的路段应该可以完工了吧?”李嫣开口问道。
“是的,按照工程总商行目前提交的工程进度来看,今年八月左右就可以完成这条大约三百里长的道路。”担任建设部尚书的阎立德立刻开口道。
“那明年估计整个大唐建设部的支出金额恐怕会有两千万贯以上。”李嫣笑着道,“如果这条道路通过验证的话,如果没有通过验证那自然是不用多说了。”
“三百里的道路而已,验证什么?难不成是三百里的水泥道路?”李世民有些疑惑的问道。
“不是,秦王殿下说要保密,避免引起其他国家的有心人注意,殿下说是一种验证新技术的道路。”阎立德苦笑了一声开口道。
新技术?所有人立刻就想到了混凝土道路,或者说水泥道路。
当初长安城的翻修不就是这样做的吗?而水泥道路的表现也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主要是它不惧雨雪天气,并且不影响行走,尤其是雨天,对于赶路的车辆来说,影响极大。
一些有梅雨季节的大唐境内,有时候雨天长达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几乎每天都是阴雨绵绵,这些地方的官道想要行走简直太难了。
而有了混凝土道路可就不一样了,下雨天不影响商行运转的话,那大唐的物流运输可以加快无数倍。
“行吧,到时候建成之后肯定我们就会知道了。”李世民摇摇头也不关心了,不管什么道路等修好之后不就知道了吗?
两仪殿的讨论结束之后,第二天的朝会,李世民的圣旨直接下达到了三省,任命太子李承乾、秦王李恪为监国皇子,共同参与处理朝政,并有下达政令之权利,在政令方面有同大唐皇帝相同的权利,三省要便宜行事。
对于这个圣旨,李恪自然是顺手就接了,因为此刻在他书桌上,缺了一角的传国玉玺还在他这里放着呢。
当初对传国玉玺有多好奇,现在李恪就有多讨厌。
因为这玩意代表的就是工作,无尽的工作。
“臣徐菘见过殿下。”李恪面前,一个二十五六岁,面向白净的男子轻声开口道。
看着这个男子,李恪有些无奈,徐菘来自内侍监,是随同这次的圣旨一起来的,之所以使用内侍省的官员,是为了防止泄密。
因为目前内侍省的所有太监很多都是从小进入内侍监的,很多小太监更是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知道,他们从小净身,自然也就没有牵挂,唯一的靠山就是皇帝,所以他们是最不可能背叛的一类人。
历史上很多权势滔天的太监他们或许有各种毛病,但他们对自己服侍的皇帝一直都很忠诚,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权利来源是什么。
随同徐菘一起过来的还有十名小太监,而且一个个看起来身材都比较高大。
“有字吗?”李恪看着他问道。
“有,臣字伯中。”徐菘开口道。
李恪有些意外的看了他一眼,有字的太监可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