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368节
“确实如此,殿下,如非必要的话,陛下也不至于在契丹、室韦等地成立都护府,任命这些部落首领的成为当地的都护,也就是说,虽然这些地方名义上是归属于我大唐领地,但实际上他们基本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我们对他们的影响都只是武力影响。”房玄龄沉思了一下,也跟着开口道。
李恪说出来的秘密太过于吓人,这些大臣们也不得不正视起来。
“我知道,但我父皇现在身体强健,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里面肯定是不会出问题的,而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面,就是我们研发出全新科技的时候了。”李恪语气认真的开口道。
“嗯?”众人都有些疑惑的看着李恪。
“现在我还没有办法告诉对方,因为工匠们也都只是提出了一个设想,但很多先进的工具都是来自于想象,也许十几年之后,我们会出现一种全新的行动方式,让我们可以在七八天的时间里面就能够抵达西域诸国。”李恪开口道。
蒸汽机的出现意味着火车也不远了,即便是老式的蒸汽火车,按照李恪现在的工业体系,设计出时速30-50公里的火车没有任何问题,即便是时速三十公里,一天可行驶里程也达到了恐怖七百多公里,十天就是七千多公里。
就算是加上中途停靠,加水等一系列的复杂操作,十天的时间都足以行驶5000公里了。
五千公里,大唐的疆域能扩充到什么地步?更何况,强大的运力带来的可不仅仅只是中央朝廷对各地的统治力。
第768章 不准备演一下吗
那个时候的大唐才能够真正的长治久安,至于说桥梁和隧道问题,其实李恪这里最宝贵的就是他手里面有无数先烈用生命换取的经验,以及许多先进的建造方法。
就比如说桥梁,中国最早的跨江大桥,后世的武汉长江大桥,就是采用管柱钻孔法建造出来的,这种建造难度其实整体并不算太高,如果非要玩的话,李恪现在也玩的出来。
“七八天?此话当真?”所有人都惊呆了。
七八天从长安抵达西域是什么概念?从这里到西域诸国大概三千里,七八天就能赶到?那一天岂不是要前进400里?!真要是有这个速度,大唐控制西域岂不是跟玩一样。
“当然是真的,我说的不仅仅是骑兵,包含步兵,粮草,武器铠甲等一切物资。”李恪淡淡的开口道。
这下所有人都不淡定了,如果抵达西域七八天,那岂不是说从长安到波斯也不过就是二十天?甚至更短?这个时间就算是大唐赶到波斯都没什么问题啊!
至于更北方那就更不要说了,那岂不是更轻松?!
“所以,诸位不用担心大唐无法控制自己的国土,你们只需要担心你们攻略的国土进度能不能跟上大唐的脚步就是了。”李恪摆了摆手,“现在说回这次吐蕃事件。”
“整个吐蕃目前既然都有农奴造反,而且李道宗已经派遣三万骑兵进入吐蕃,那我们现在只需要卡准这个方向。”李恪直接伸手在地图上面的亚东隘口点了一下。
越过后世喜马拉雅山脉的地方其实不少也不多,但是对这个时代来说,能够大部队越过喜马拉雅山脉的……真的太少了。如果谁敢大部队挑战这些隘口,而没有提前准备的后勤补给的话,那真的是找死了。
“所以,当我们将这里控制之后,这意味着整个西昆仑山脉将会成为我们大唐的天然屏障,而亚东隘口,将会是我们的天然踏板,这个地方意味着我们进可攻,退可守。”
“为我们将来踏足天竺半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李恪在喜马拉雅山脉上划拉了一圈,整个喜马拉雅山脉已经被李恪改名为了西昆仑山脉,而昆仑山脉自然还是原本的昆仑山脉。
对这个时代来说,喜马拉雅山脉真的算是大唐的天然屏障了,原本的大唐之所以无法踏上高原,跟信仰、高原环境等都有说不出的关系,而在拿下吐谷浑之后,大唐在这方面的限制就彻底没有了。
在吐谷浑原本的境内,海拔高度同样不低,这些地方生活的牧民进入青藏高原自然也同样没有任何问题。
“这些都不是问题,不过殿下,你确定吐蕃的这些农奴造反,对我们大唐的归属感就那么高吗?”李靖犹豫了一下问道。
“肯定啊,鼓动他们造反的就是我的人啊,当然,在将他们纳入大唐管理之后,我们需要对他们一视同仁,就跟对待吐谷浑的牧民一样,甚至比对待吐谷浑的牧民更好!”李恪理所当然的点点头道。
众人都是有些无语,看李恪的眼神就像是在看神仙。
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兵法的最高境界。如果这是兵法的最高境界,那不战而屈人之全国,这该是什么境界?虽然说殿下曾经买下婼羌等几个国家,但那些不过一个县大小的国家,跟吐蕃这等国家是天地之差!
这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如果攻城略地都像是殿下这么玩,要他们这些将军还有何用?
“好!不愧是我李世民的儿子,干得漂亮,那现在吐蕃的后续管理就得你来负责了,不然的话,如果这里不能达到西洲那样的境地,那岂不是辜负你的一番谋划。”李世民叫了一声好道。
魏征:“……”
房玄龄:“……”
陛下你真是一点都不遮掩了吗?问题是你要是再给殿下安排这些活儿,殿下估计要跑了。
李恪:“……”
“爹,这事情要是我都干了,要三省干什么啊?这是尚书省的事情。”李恪无奈的看着李世民开口道。
房玄龄:“……”
我有罪,我刚刚的想法是不对的,不过,殿下说的也没错,这确实是他们三省的事情。陛下能跑的了,但是他们跑不了啊,不过虽然我跑不了,但是我可以想办法。
“我觉得不如调任李道宗都护前往青藏地区,哦,既然这地方归属我大唐,我觉得不如命名为青藏道?”房玄龄直接开口道。
李恪翻了个白眼:“我说梁国公,你能不能放过我未来岳丈。毛都快被你们薅秃了。”
所有人都有些无语,好家伙,殿下你这个不要脸的性格是真的无从继承啊,陛下和杨妃都不是这性格啊。
“殿下此言差矣,这是在给李都护升官。”房玄龄开口道。
他这话倒是没错,都督是军政一把手,按照人口地域多寡分为大、中、小。大都督为从二品实职官员,这玩意可谓是一方土皇帝都不为过,而一个道的最高长官理论上称之为节度使,但实际上在大唐的边疆各道,因为远离朝廷行政中心,节度使和大都督往往是一个人。
吐蕃的人口其实并不少,整个吐蕃人口大约在200-300万之间,吐蕃再往后的巅峰时期大概能达到400万人口。
这个人口数量虽然跟关内道这些地方没的比,但是吐蕃成立青藏道的话,它的面积大啊!这绝对是大都督级别的了。
在大唐,大都督要比中都督的级别要高的,虽然双方都是一样的。
包括大唐的各州的最高长官刺史也是分为大中小级别的。
“说起这个,我觉得大唐的这些地方官职也是要改一改了,现在的制度太过于复杂和繁琐了。”李恪又开口补充了一句。
所有人:“……”您能不能别想起一出是一出,我们三省才刚刚改制完没多久。
“其实改的地方也不多,主要不分大中小,所有道的最高长官级别在品级上面是一样的,另外就是将地方职权要进行区分,比如说军部要成立单独的军区,军区按照天下各道来划分,军区独立于各道的军事单位。”
“而地方行政上面,就按照目前大唐的制度,最高长官为监察御史,负责监督统领一个道的行政发展,而监察御史则是由门下省的监察委员会来任免和批准。”
“但一道的日常行政管理和具体实施,则是由都督来负责,而都督的任免则是归属于尚书省提交中书议会进行批准。双方品级上是想通的,但都督比监察御史略低半级。”李恪大概提了个章程。
第769章 顺便挖个坑吧
李恪所说的改变对目前大唐的改变来说确实不算是太大,主要是一些级别和权利重新划分和定义,而且众人也听的出来,主要是对权利的进行了全面的划分,以及军部完全独立了出去,而不是由大都督统领地方军政一把手。
日后的都督等都只负责地方行政安全,哦,地方的武装力量也是有的,那就是秦琼率领的公共安全部门了,主要是由退役的府兵来负责。
虽然他们的武器装备方面可能不会太差,但他们确实是不属于军人,而是隶属于公共安全部探员、衙役之类的。
这些人员的数量不算太少,而且他们的武器装备如果跟上去的话,这也意味着地方行政管理处理一些小事件的时候不用调集军队,但因为公共安全部的人员必然是分布在一个道各个州、县地方的,想要聚集起来造反也很难。
而军部这边是独立的,想要影响的话,同样也很难。
“这我们倒是没什么问题。”房玄龄他们三个人想了想,其实他们之前三省的改革里面就看的出来,殿下将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进行了加强,并且将一些权利直接下放到了地方。
而这一次的改革不过是将这些权利更加的细化了而已,这确实不算是太大的变动,无非就是品级方面需要进行调整。
“那我们可以直接将西洲的大部分官员调一部分到青藏道去,毕竟这些人之前管理的也都是牧民,虽然说吐蕃的牧民不算大部分,但相对而言跟内地肯定不同,西洲这边留下的官员可以直接提拔一部分,就当是进行官员培养了。”房玄龄继续了刚刚那个话题。
李恪点点头,不得不说房玄龄对地方官员任免方面还是有一手的,他敏感的就抓住了吐蕃和曾经吐谷浑的共同点,既然李恪离开了那么久,吐谷浑这里都没有太大的问题,这就说明吐谷浑当地的官员处理的非常不错。
而这些官员直接调任吐蕃的话,那是驾轻就熟,可以直接上手。
但如果朝廷任命内地官员过去的话,这问题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房玄龄很清楚现在内地一些官员的毛病,他们可未必能跟的上殿下的思维。
尤其是殿下的统治思想,地方上这些出自传统门阀世家的官员明显不行。
“可以,梁国公说的很有道理,这样,我觉得可以特批一笔款项,允许青藏道和西洲现在的官员在现在官员体系上面多招募三到四个副手,就以殿下之前所说的助理的方式辅助当地主官官员进行工作,然后他们的月钱都跟上一定的级别。”长孙无忌突然开口补充了一句。
房玄龄和魏征不动声色的对视了一眼,最近长孙老阴人有点不对劲啊,疯狂的给殿下手里面塞好处。
他难道看不出来西洲算是殿下的基本盘吗?里面的官员从上到下几乎都是殿下一个体系的,现在调遣一半的官员到青藏道去,就相当于两个地方复制一倍的官员出来。
按照他的这个建议,那岂不是说帮忙培养更多的官员?虽然殿下私下里面未必没有这么干。
既然看的出来,这……不会是发现了什么吧?不至于吧?这种逆天的想法,陛下告诉他们两个的时候,他们都是一脸难以置信,长孙老阴人能想到这个?他们不信。
“行吧,这个也可以,另外就是,不如我们顺手挖个坑吧。”李恪想了想,也没拒绝,培养新型官员这是趋势,不是说李恪看不起那些出身自门阀世家的官员,而是他们根本跟不上李恪的理念。
或者说他们传统骨子里面的思想就不适合去执行西洲、青藏这种新加入大唐领土的改变工作。不然的话,李恪也不至于指引国子监将那些闲置的,出身自寒门或者小门小户的年轻人读书给他们洗脑,然后利用起来了。
这些虽然读的也是圣贤书,但因为他们的年龄都不大,而且没在官场里面混过,换而言之,他们的血还是热的,随便鼓动一下就能热起来,很好改变观念。
凡是混过官场的老油条,那想要洗脑可是太难了。
那些老油条就让他们在大唐的传统各道州担任官员就好了,这些道州是华夏传统百姓,李恪从底层开始改变,这些百姓也懒得在乎那些官员的目光。
“殿下您的意思是?”众人都有些疑惑,尤其是一干武将都纷纷亮了眼神。
虽然说这次会议看似是军部议会,但目前讨论的事情跟他们军部根本没有太大的关系好吗?现在殿下说挖坑,那应该跟他们军部有关系?
“吐蕃的动乱消息肯定是会传出的,就算是穿不出去,到时候让情报部将这个消息传递到西域三十六国。目前西域三十六国因为西突厥作为他们后盾的关系,有一些国家一直都在那里试图当墙头草,现在突然听闻大唐遇到了这么大的麻烦,估计肯定又会冒出来。”
“这个时候,我们正好借机将他们一起收拾了。如果将西域三十六国都一起吃下,这意味着我们大唐的领土正好推进到整个西昆仑山脉,这也意味着这些区域将成为大唐的天然屏障,我们只需要守住部分隘口,整个大唐的西域将会高枕无忧。”李恪将后世的领土范围差不多划拉了一遍道。
后世西部边疆能跟其他国家成为口岸城市的,基本就是这个时代主要通往西域的出口,而其他的地方在大唐这个时期,更不适合人类前进。这些地方基本不用担心大部队的进入,只需要在这地方安排少量哨兵就足以了。
就算是敌人从这些地方绕行,也不可能有大部队绕行进来。
这对大唐来说,就相当于有了一个稳固的后方,而在有了水泥之后,这些地方建城也不是什么难题,先把后世的领土给彻底巩固下来再说。
目前来说,定个小目标,逐步先拿下后世欧亚大陆的分界线,那是由山脉和河流组成的分界线,适合巩固防守。
第770章 这很合理
“这个可以,别的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高昌肯定是要搞事的。”侯君集直接就眼睛一亮开口道。
“不错,高昌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墙头草,贞观六年的时候,焉耆国国王龙突骑支派遣使臣前来大唐,向陛下提出请求,要“开大磧qi路,以便行李”(《旧唐书·焉耆传》)当时这对我大唐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后来高昌便直接纵兵攻打焉耆,这事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柴绍也跟着点头开口道。
李恪对这事当时也是知道的,不得不说,这个时代也是有一些人有头脑的。
想要富,先修路这种事情也有人说的出来,龙突骑支这个人有点东西,因为在楼兰差不多基本消失之后,焉耆这边的丝绸之路南线也就逐步的落寞,所以它们才提出了这个口号。
想要修一条路通过汉代玉门关,阳关方向直接抵达敦煌。结果被高昌的鞠文泰给直接攻打劫掠了一番,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那个时候的大唐还没有能力管辖焉耆和高昌之间的矛盾。
“那这件事你看着安排吧,你觉得谁来负责这件事比较好?直接让西洲和陇右道将领还是?”李世民看着李恪问道。
“我觉得让李道宗和荣国公一起吧。”李恪开口道,安兴贵作为大唐国公,安家对陇右道的安定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这一次让安兴贵负责这件事的话,到时候也顺便将他也给封个军部侍郎的职位。也算是进入了大唐军部的最高指挥体系。
“可以。”李世民跟着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