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333节
看着桌子上的《倩女幽魂》一书,犹豫了一下,赫连琉璃将它拿了起来。
翻开书,一行文字印入眼帘:八王之乱末,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大地生灵涂炭,百姓民不聊生。国无本,则妖孽生。民间各地,多有妖孽鬼魅出世。
赫连琉璃开头就有些被吸引了进去,唐初时期小说还很少,即便是本来的历史上,唐朝时期的小说发展也已经到了唐朝中后期,在纸张的成本不断下降之后才开始逐步的繁华。
在纸张价值高昂的时候,大多数读书人的纸张都用来学习或者写作诗歌为主,自然不可能去写小说这种题材的东西。
现在虽然李恪将纸张的价格打了下来,但是文化的发展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
而这个时代的人即便是写小说,也多以历史为题材,加以自己的创作。
像是这种志怪类小说,在大唐还是一个空白。
只是赫连琉璃不知道的是,她算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二日李恪早早的起来,然后就奔着长安城外去了,因为工业区新的成品已经做出来了,工业区里面的规模已经扩大了许多,越来越多的厂房在不断的建设完成。
这里已经颇有几番后世五六十年那种厂房的样式了,钢筋水泥红砖外加钢架的结构等组成了一些大型的厂房。
不过另外一些厂房已经在靠近长安的西南方向重新选址了,这里准备建造一个大型的钢铁厂,后续的炼铁等工厂都将转移到这里,主要是现在后续的一些大型铸造已经有了些许的想法,所以,炼铁和炼钢也不是单纯的炼铁和炼钢,到时候肯定是要跟锻造融为一体。
避免重新融化钢铁,二次浪费之类的,这个时代烧制焦炭还是非常耗费材料的,幸亏烧制焦炭的废品也可以用来制作给百姓过冬的燃料,不然的话都浪费了。
工业区,一个全新的厂房矗立在了这里,厂房的门口还挂着一个牌匾:大唐皇家钟表制造厂。
没错,李恪今天是来看钟表的,他所需要的摆钟已经制作出来了,实际上摆钟的难度并不高,无非就是由发条、擒纵机构以及联通钟摆等制作而成,懂得原理之后制作起来都不难,更何况是李恪这里还有完整的机械结构。
实际上钟表大概是在三个多月前就制作出来了,但是制作出来之后,这些工匠们一直都在计算和测试钟摆长度,发条的松紧程度对计时的影响,然后通过传统的日冕等方面对时间来进行精准的计算。
而这个计算的过程,长达接近四个月,现在终于算是接近完美了。
可以说,在电力发明之前,机械摆钟将会是最精准的计时器,即便是在电力发明之后,摆钟将会成为精准的计时器,最多了到时候会由发条向钟摆提供作用力变成由电力提供的钟摆。
它跟未来的电子钟,原子钟精准度没的比,但是对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超前的计时机器了,最重要的是,它能准确的将时间精准到秒。
精准的计时对于工业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意味着许多制作的规模化和流程化。
当李恪进入厂房之后,他就立刻听到了那清脆且独特的“滴答声”。
听着这熟悉的声音,说实话,这一刹那,李恪有一种泪流满面的冲动,就是没有这种独特的经历,很难感觉到那种时钟转动的声音所带来的冲动,这同样是文明进步的重大标志,合理的利用时间。
“臣李福见过殿下。”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工匠走过来给李恪行礼。
“免礼,现在钟表厂是你在负责?”李恪看着他问道。
“是殿下,臣惭愧,在殿下给出了制作图纸以及原理之后,我们还花费了如此之长的时间。”李福有些惭愧的开口道。
李恪看着他,有些感慨,这个李福李恪是知道的,当是选他来负责这个事情,是由刘昌和鲁大强联合推荐的,李福出身百姓,不过祖上确实也可以说是工匠世家,家里有记录的就有九代人是做工匠的了。
主要是木匠和铁匠,匠人虽然在历朝历代的地位看似不高,但跟随一些门阀世家多少也有一些收入,所以李福倒是从小识字,但是读书不多。
但李福这个人很聪明,因为家庭的影响,所以从小善于研究,他对于木匠以及铸造等方面都非常的擅长,尤其是一些木质结构等方面都很有天赋。
这也是当初刘昌和鲁大强推荐他的原因。
第693章 秦王殿下给百官送温暖(上)
在去年李恪准备做摆钟的时候,就拿出来了相关书籍教授给了李福,但李恪这里虽然有图纸,不过他并没有直接给图纸。
最开始告诉李福的,是关于摆动的等时性原理,然后又将摆钟的一些结构告诉了李福,让他去思考。
在李恪出发前的时候,李福就将这些知识已经吃透了,甚至他还自己搞清楚了李恪并未告诉他的一些道理。
比如说,在摆动的等时性原理的前提下,这种等时性与摆的质量和振幅无关。
以及摆的震动周期和摆线长度成正比关系,与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重力加速度李恪已经完全提出来了,或者说牛顿的几大定律李恪都直接拿出来了,这些工匠接触这些总是要直接学习一些道理的。
在他搞清楚了这些原理,并且自己利用李恪提到一嘴的大小齿轮等方式还打造了一个简单的摆钟。
虽然不如后世精巧,但是原理是一样的。
在他搞清楚这些之后,李恪才将钟摆的完整图纸给了他。
可以说搞清楚了这些,再拿到完整的钟摆图纸,李福吃透整个图纸也不过就是时间问题,而且这种教出来的工匠已经不单单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他已经明白了许多原理和道理,并且有能力将这些原理和道理进行深化了。
至少李恪从田蒙这里知道,李福这大半年的时间几乎每天都是在抓紧时间学习,尤其是数学和物理更是他学习的重中之重。
“我们现在制作一个摆钟要多少成本?”李恪开口问道。
“这些零件都非常的精细,按照我们钟表厂自己铸造的零件和向铸造厂订购的发条并且给铸造厂预留100%的利润来算的话,我们制作一个摆钟的成本大约要30贯左右,时间要大约半个月。”李福开口道。
“培养出来了多少工匠人手?”李恪问道。
“大约400人左右,其中大约只有30人值得继续培养。”李福开口道,“剩下的人最多只能达到对摆钟进行维护维修的地步,他们想要自己制作摆钟恐怕很难。”
“30贯。”李恪重复了一下,这个成本不高,它不高的前提是钢铁的成本被李恪压缩了下来。
“这种基础的桃木款的售价订到3000贯!”李恪指了指这些已经做出来的20台大约1米左右高度的摆钟道。
“后面你们要努力研发更小的摆钟,摆钟越小,定价越高,除此之外,我会在让人开始在长安城的朱雀广场建立一座钟楼,到时候将会在钟楼上建造一座巨大的摆钟,到时候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可以以这个钟楼的时间为标准。”李恪开口道。
朱雀广场就是朱雀横街和朱雀大街的交汇处,大唐皇城宫城朱雀门的最前方。
“是!”李福有些压力,这么大的一个钟楼,摆钟的重量,长度等等想要完全计算出来倒是可以,但是制作的时候,重量稍微有点问题恐怕时间都不会准确。
“另外,摆钟外面的木材,比如说红木,紫檀木等不同的木材定制的价格也不一样,木材越贵价格越高,上面还可以让木匠师傅进行雕花,雕花越好看,价格越高。”
“比如说木材更为名贵,成本增加了10贯,你就以3000贯的基础,将新增加的成本翻50倍,卖3500贯。如果木材成本增加10贯,雕花请工匠师傅又花了10贯,那就卖4000贯。”李恪给他交代了一句,“记住这是出厂价。”
“是!”
“嗯,到时候比如我的悦来商行代售的话,我们会象征性的收取个十几贯的利润。”
“其他商行也是同样如此,允许他们自己加利润,但是加的售卖利润不能太多。不过短时间来说,其他商行售卖的可能性不高。”李恪开口道。
“对了,到时候你自己给钟表起个名字,名字要写在表盘当中,打个比方,我会先给朝廷的三省六部各个部门赠送一台,你起个名字,六部的叫马系列,三省叫牛系列。到时候给我爹用的,比如说应龙系列。即便是同样的材质,这应龙系列就要比这个牛马系列贵1000贯。”
“是……那个你记住了吗?”李福挠了挠头,然后看向了他身后的一个年轻人问道。
“我记住了。”这个年轻人立刻弯腰道。
“殿下,这是我们厂里面的财务,这些东西我太不擅长。”李福有些不太好意思。
“嗯,挺好的,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李恪笑了笑,财务这方面肯定是悦来商行培养出来的,将这些事情交给他们也可以,反正懂得怎么加利润就可以了。
“记住以后有人问的话,你就说为了研发钟表,总计花费了一百万贯,这是研发费用。”李恪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
“啊……可是……殿下这个怎么能花的完这么多?”李福人都傻了。
那是一百万贯,怎么可能花的完?
“怎么就花不完,你为了测试钟表在不同地方的走时准确,向大唐东西南北不同方向,各自派出十几支测试的队伍,这些队伍至少有一百个人组成,他们的吃喝拉撒不要钱啊?运送这些钟表的损坏之类的不要钱啊?”李恪无奈的开口道。
“那我明白了。”李福也不傻,不擅长又不代表别人说出来之后不理解。
“对了,将我们的皇家认证都给加上。另外,这个系列的钟表就叫孺子牛牌吧。摆钟的上给我刻一副对联。上联:春蚕到死丝方尽。下联:蜡炬成灰泪始干。横批:为人民服务。记得将我们皇家标示给加上。要多长时间能改完?”
“这个简单,一天的时间就可以了。”李福很干脆的开口道。
“现在就干,明天早上我要。明天我去给三省六部送温暖,说起来我从这南洋回来了,还没有去给他们送过礼物呢,刚好。”李恪开口道。
“是!”
从钟表厂出来,李恪又叫过来田蒙,让他去找个工匠,又雕刻几幅牌匾,既然要送温暖,那自然是要送到位了。
第694章 秦王殿下给百官送温暖(下)
这些朝堂百官,他们不缺钱财,他们缺的是精神慰藉。
所以李恪得时刻慰藉他们的精神,这既是对他们的鞭策,也是对他们的鼓励,更是对他们的期许。
为了保障明天官员基本都在官署内,李恪自然先派人去通知了,李恪这里一通知,李世民自然也就知道了,因为先通知的肯定是李世民。
“李恪说是要给百官送温暖?”李世民看着常林问道。
“是的。”常林认真的弯腰行礼道。
“说是送什么了吗?”李世民问道。
“臣不知,殿下只是说明日无紧急公务的官员都要前往衙署。”常林开口道,“陛下您明日要去看看吗?”
“他让我去了吗?”李世民问了一句。
常林:“……”
不是,陛下您这话问的,这大唐您才是陛下,谁敢让不让您的啊?这您让我怎么回答。
“他没说我就不去,我觉得不是什么好事。”李世民摇摇头,他可太明白了。“这件事就当我不知道。”
“是。”常林还能说什么,就当您不知道?这秦王殿下第一个就是启奏的陛下您,您还能不知道?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李世民琢磨了一下,然后又开口道:“你去将褚遂良叫过来。”
“是。”
褚遂良很快就到了两仪殿,见过李世民之后,李世民开口道:“褚遂良,明日秦王殿下去了三省之后,你派遣两个史官一路跟着他,秦王殿下的所作所为都要记录下来,如果史官人手不够的话,你就多加几个。”
“是。”褚遂良有些奇怪,不过还是直接答应了下来,他刚刚也接到了李恪的通知,虽然他不知道送温暖是什么意思,但应该是好事。
“记得啊,现场的所有行为都得给我记录下来。”李世民开口道。
“是。”褚遂良答应了一声。
让褚遂良离开之后,李世民才冷哼了一声,现场我可以不去,但是我可以看文字记载,可惜了,如果不是有魏征盯着,我派遣一帮小太监中间传话,可以直接听现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