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244节

驮马并不贵,对方没少给他们钱,里面还有一些银两,说实话,刘召都不知道秦王殿下为什么会这么做,难道真的指望他们这些人帮他干活不成?

只是有些事情在回到高句丽之前,他不敢想,也不愿意去想。

人时常总是在感慨“生命是有限的”,但却活的像“生命是无限的”。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二月初,接到秦王殿下的八百里加急,宇文林第一时间收拾相关资料赶往长安,紧赶慢赶,因为渭河等还未解冻,所以花费半个多月的时间才赶到长安。

到了长安,宇文林第一时间就来秘密见了李恪,不过这一次在两仪殿见宇文林的不仅仅是李恪,还有李世民和李承乾。

“臣宇文林见过陛下,见过太子殿下,见过秦王殿下。”宇文林情绪平稳,如果说是两年前,他见到李世民也许会很激动。

但是现在,他已经不激动了,或者说,李恪给他开拓了眼界,让他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世界,所以他现在除了秦王殿下看到谁都不激动,见到秦王殿下,也得是秦王殿下有更先进的知识才行。

“免礼,你宇文氏自古以来就容易出工匠,比如建设这长安城的也是你宇文家的人。”李世民笑着开口道。

“多谢陛下,如若不是秦王殿下,我们这等工匠也上不得台面。”宇文林面色平静的开口道。

李世民:“……”如果不是李恪对他很看中,李世民要生气了,你会不会聊天。

“好了,废话少说,我让你制作的船只,你建造的怎么样了?”李恪开口问道。

“殿下,如果您提供了图纸,我们还不能将实物建造出来的话,那我们就是纯纯的一帮废物,您可以直接将我们赶走了。”宇文林很干脆的开口道。

行吧,既然跟李恪聊天都是这个样子,李世民也就不生气了。

“海船现在有完工的吗?”李恪认真的点了点头问道。

“有!我们建造了两艘排水量约为1200吨的尖底改良帆船,载重量约为700吨,满载排水量1900吨。风险预留10%的话,货物载重量约为600吨。”宇文林直接给出了一个数字。

“吨?”李世民挑了挑眉毛。

“一吨约为十六石。”李恪给李世民了一个大概的数字。像是宇文林这些人早已经使用李恪打过来的标准计量单位了,主要是大唐的石等计量单位很多时候不准,而且换算起来比较难,李恪干脆就用吨了。

当然这个吨也不是随便用的,他在脑海里面的仓库里找到了几套标准的砝码,李恪拿出来了一套给他们做精准的测量原型。当然这玩意也做不到完全的精准,但李恪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

目前大唐的科学研究还不需要那么精准,到了后世一千克的标准重量是由普朗克常数来计算的,当然了,这个世界,这个常数最后用谁来命名,那李恪就不知道了,他肯定活不到那个地步。

后世为了更高级的科学研究,标准重量是跟光速和原子秒共同计算出来的,很多现代度量衡都是可以相互换算的。普朗克常数h = 6.62607015 ×10–34kg m2s–1

1KG=h/6.62607015X10-34 m-2S。

其中米和秒,分别用光速C和铯原子133原子共振频率ΔνCs定义。

光速 c = 299792458 m s-1,因此1m = 1/ 299792458 c·s;

铯133 原子共振频率 ΔνCs = 9192631770 Hz,即 1s = 9192631770 / ΔνCs ;

带入上面的公式就能计算出来了。

第500章 砸钱

不过这玩意对大唐来说太高深了,没必要。能有精准到克的砝码,就已经非常厉害了,至于日常因为空气腐蚀等原因导致的细微差距,这是不可避免的。

听到李恪给出的大概换算,李世民大概换算了一下,就有些惊呆了,一艘船可以装载一万石货物?!一套明光铠大约35斤左右,岂不是说一艘这样的海船就可以装载三万多套明光铠?!

这个物资运送量远远超过了李世民的想象,这可比陆地运输强多了。

“目前大唐的内河能开吗?”李恪问道。

“空载可以,满载不能,尖底帆船是海船,它的吃水线更深,内河无法支撑,但是运送货物大约为万石的船只,如果采用传统的平底造型,在运河是可以运输的,采用明轮配合三角帆动力更强。”宇文林面色恭敬的开口道。

(以上运河可行万石船记载出自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溥,此则不啻载万也。)

“我们现在说海船,如今是二月初,在今年的7月中旬前,也就是五个半月的时间,并且将位于渤海的大唐官方造船厂全全部交给你,并且调集悦来商行的大部分力量给你使用,你可以在附近想雇佣多少百姓雇佣多少百姓,不计成本,你能建造好几艘这个规模的海船?”李恪也不废话,而是直接问道。

之所以是7月中旬,是因为7月到10月阿拉伯和萨珊波斯之间的卡迪希亚战役开始大约有3个月的时间,路途按照一个半月来计算,剩下的一个半月到了萨珊波斯,肯定是要跟对方交接的。

当然交接的人员可以提前出发,甚至现在就出发也可以。

但预留充足的时间是可以的。

“如果调集足够的船只,利用运河,从大唐各个区域运送木料到渤海,五个半月时间,算上现在的两艘,臣最多可以再造四艘,因为渤海的造船厂只有三个船坞,没有现成船坞进行扩建的话,最多只能再同时开工造一艘,人再多也没用,不过如果时间不紧张的话,后续船坞倒是可以扩充,一个船坞的建造大约要一到一个半月。”

“殿下是需要远洋吗?”宇文林看着李恪问道。

“对!远洋,走广州通海夷道(大唐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称呼),直接前往波斯,我可以提供完整的海图,包括夜间白天皆可定位的相关工具。”李恪直接开口道。

宇文林的眼睛瞬间亮了,他直接抬起头道:“殿下,臣强烈要求跟随船队一起行动。”

“不行,你还有很大的作用。”李恪摇了摇头,直接就拒绝了,宇文林跟鲁大强这些人不同,鲁大强等这些工匠,可以说他们能够成为大师级工匠,完全是用时间堆出来的,天赋或许有,但是并不多。

而宇文林不一样,宇文林算是李恪遇到的,在古代真正有科学家气质的人,他跟后世李恪在大学里面的研究生导师很像,而李恪的导师是那种真正国之栋梁的那种。

要么人们说,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你在大学里面接触到的导师,也许就是你人生的巅峰了。不了解的,你根本不知道你的导师有多牛逼。

李恪读书的时候也不知道,他也是研究生毕业了之后才逐步了解到自己导师有多牛逼的人。

而宇文林身上的气质跟他老师就很像,比如这种直白简单的交流方式,不是他不懂,而是他懒得学,因为在他看来,这种直白的交流方式是最高效的交流方式,可以避免浪费他的时间。

“殿下放心,我已经发现了几个好苗子,我学到的东西大部分都可以将书稿给他留下,就算是我死了,殿下你也不会无人可用,但是我跟着船队跑一趟的话,我也许更加能发现船只的优势和缺点,而且在船上我也不耽误学习和研究,另外,我们是船队一起行动,每艘船还有小船以及水密舱,不至于死。”宇文林拱了拱手道。

李恪彻底无语了,你说你一个研究人员跑什么跑。

“这样,我觉得你没有必要跑到波斯去,一来一回可能要半年时间,时间太长了,如果你想去海洋的话,可以就在渤海,东海,黄海等海域进行测试,发现问题随时都可以靠岸调整,效率更高。”

“而且不是说造完这些船就不造了,造完这些船,整个船队的建造工作不会停止,反而还会加大!”

“你的研究经费无上限。”李恪赶紧给宇文林画饼子。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是没问题。”宇文林想了想,他不是一定要去波斯,他只是为了研究如何造船而已。

“那就这么说定了,如果能维持六艘海船的话,船队的配比你考虑一下,比如说专门安置人员的,还有专门运送货物的,可以进行细节方面的安排。”李恪开口道。

“我明白,尖底船的配重和仓位安排难度很高,您不说我也会考虑的。”宇文林直接点头答应了下来,“不过殿下我还有个想法,如果是为了远洋的话,我个人建议将铆接技术也应用进来。这样的话,可以加强船底龙骨的强度,在对抗风暴方面也更加得心应手。”

“能行吗?如果在传递覆盖铁皮的话,影响造船进度吗?而且,覆盖铁皮的话,配重也要重新计算吧?”李恪犹豫了一下。

“殿下这就是不是你该考虑的事情了,这是我该考虑的,我肯定能够保证能够完工就行了!进度肯定不影响,但是我需要殿下您给我提供材料和相关技术!当然,也准备好钱!”宇文林那叫一个不客气。

李恪:“……”

行,你是大佬你说了算。铆接技术其实不难,当然肯定比不上后世的效率,但是在大唐来说,这玩意已经是非常先进了,毕竟一千多年后的现代航母上面都还有铆接件呢。

至于钱李恪根本不在乎,他不缺钱!

第501章 该给波斯卖点啥

宇文林来的快,走的也快,不过他走的时候还是带走了部分李恪新拿出来的书籍资料,这部分书籍都是关于船只建造方面的知识,还有就是航海知识,也只能交给宇文林。

已经建造的两艘船只配合大唐原本的一些船只将会在大海上开始海试训练,主要是锻炼在夜晚白天依靠指南针,六分仪等定位,海图什么的自然也是都给了,这些都是复制件。

而这些船员有部分是悦来商行培养出来的,而另外一部分则是由大唐现在的海军进行补充。

调令自然是由李世民下的,大唐是有海军的,虽然说这个时期没有海军的称呼,但是大唐一直都在训练水军,大唐跟高句丽进行作战的时候,大唐的水军就多次出击,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所以这一次李世民还调了一名水军的将领给李恪的商队。

不过宇文林过来倒是带给了李恪一个好消息,对于宇文林这边的进度,李恪倒是不清楚,主要是建造研发的船坞距离长安有点远,李恪也不可能随时关注进度,之前前期给宇文林相关资料之后,就让他研究去了。

现在倒是已经得到了好消息,目前宇文林不仅仅已经研究并且造出来了两艘海船,而且还培养出了非常多的造船工匠,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不过这一次李恪算是调集了悦来商行大部分资源了,首先在渤海附近造船建设船坞的话,悦来商行的大部分船只都要用来运送大唐全国各地的木料。

而且还不仅仅是木料,因为在幽州附近要建立炼铁厂,其实最好的自然是后世的唐山,不过那个地方现在还是高句丽的地盘,暂时还拿不回来,不过鲁中和邯郸也有,但是暂时来说有些远,邯郸倒是可以,因为邯郸靠近大运河,方便运输。

直接在邯郸建立也行,而研发出来的一些大型部件也需要运送过去,总不能在当地再生产一套,主要这边的工匠已经有了经验,当地生产可不容易。

还好,长安附近有运河,这些部件虽然很重,但不至于到无法运输的状态。

安排好了海船的建造工作,李恪还得安排生产工作,铠甲李恪沉思了良久,肯定是不可能使用现在府兵们所用的改良过后的钢制铠甲,但是肯定是要上铁甲的。

如果是生产明光铠的话,倒不是说不能生产,主要是这样就太过于直白了。

想了想,李恪将段纶和阎立德叫了过来。

目前阎立德是大唐的将作大匠,贞观九年的李渊的献陵就是他负责的建造的。

“见过秦王殿下。”段纶过来的时候,眼睛还有些黑眼圈,显然最近累的够呛,李恪交代的事情,实在是太过于多了,对工部来说并不轻松。

不过李恪倒是没有纠正的想法,因为大唐的很多效率其实是非常低的,但是这种低并不是说因为客观原因,而是因为他们很多时候职能重叠,外加不懂得变通,所以才会变得非常累。

实际上他们的工作至少重复做了三到四成左右。

但是他才不会纠正呢,这些工作对各个部门来说,让他们忙碌起来才能够发现自己工作上的问题,如果说他们不懂得自己变通的话,大唐各个部门的效率如何提升?

懒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啊。

他们想要偷懒,才会有动力想办法改进提升效率。

“免礼,是这样的,你们工部关于铠甲有几种制作图纸?抛开明光铠之外。”李恪开口问道。

“殿下想问的是铁甲吗?”段纶有些疑惑。

“是的,铁甲,防护面积跟明光铠差不多的。”李恪问道。

“还有两种,但是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并不如明光铠好用,其他类型差的有些多。”段纶立刻介绍道。

“嗯,我知道了,这样你让人将这两种铠甲的图案送过来,我看看。”李恪想了想开口道。

“是!”段纶立刻答应了下来。

“目前工部关于锻造铠甲以及农具方面的工匠有多少?”李恪又问了一句。

“如果只是工匠的话,大约只有三百多人。辅助人员都是招募的周围百姓,或者是服徭役的百姓。”段纶给李恪介绍了一下。

李恪微微愣了愣,工部这方面的工匠数量少的让李恪有些意外,不过仔细想想,又没有那么意外了,这些毕竟是主要工匠,其次就是大唐的铁矿因为是私营,像是铁矿锻造等方面有像是长孙家这样的私营铁矿来负责。

首节 上一节 244/5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平阳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