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148节
“土豆和红薯的种植结果怎么样?”李恪看着田蒙问道,李恪将厨房里面的土豆只留下了一点点,剩下的几乎都交给了田蒙去种植,红薯也是如此,只是红薯数量不多,而且外皮都破损了,李恪也不知道它能不能生长出来。
“殿下,我们的土豆一共种了两亩地,我让人精心施了肥料,然后按照您给我们提供的土豆培育手册上面照料,出产的产量……超乎我们的想象,殿下您要不要猜一下?”田蒙罕见的调皮了一下,显然他的情绪也是很激动。
“猜?有没有5000斤?”李恪笑着问道,你难道还想用这个震惊我不成?后世土豆的产量超乎你的想象。
“啊……可以这么高吗?”田蒙愣了一下,然后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道,“没有,我们收获的两亩地,一亩地是2980斤,另外一亩地是3022斤!”
李恪脑海里面换算了一下,后世土豆的亩产,专门种植土豆的地区可以达到8000斤以上,不过那需要高产土豆,而且需要专门种植土豆的地区,化肥等,正常种植的话,大概是5000斤左右。
五千斤的话,平均每平方米大约是7.5斤。
田蒙他们种出来的是亩产3000斤,但是大唐一亩地只有540平米,大约5.5斤。但大唐一斤实际上有大约596克,也就是大唐一斤要比现代一斤要多。
这么一算,田蒙他们种出来相当于每平方米6.6斤。
这相差可是已经不大了!
显然,食堂里面的那些土豆原本的种子也都是产量极高的种子,这个李恪倒是知道,因为食堂采购的土豆块头都比较大,有的甚至堪比小孩的脑袋那么大,这种土豆都比较高产。
“也就是每亩25石的产量。”李恪深吸了一口气,什么是神器?这才是神器!
“是的殿下!相当于其他粮食的十倍以上!”田蒙激动的开口道,“而红薯的产量更高一些,殿下您给我们的红薯只够种一分地,但是这一分地却打了400斤产量!”
一分地也就是十分之一亩,那亩产就超过了4000斤,显然比土豆要高一些。
实际上土豆和红薯的产量差距不大,但是土豆比红薯牛逼的就在于人光吃土豆就能活,但是光吃红薯却不行。
红薯只能暂时填饱肚子。
“红薯和土豆都培育,但是红薯人不能长期吃,土豆却没有这个问题,我交给你们的脱毒方式处理了吗?”李恪问道。
红薯和土豆这种块茎繁殖的作物因为是无性繁殖,所以如果多重繁殖的话,病虫害概率会翻倍增长,所以必须要脱毒。
很多人有误解,以为脱毒是土豆和红薯有毒,其实并不是这个意思,土豆确实是有微弱毒性,但是主要集中体现在发青,发芽的土豆是不能吃的。
其实上辈子李恪小时候在农村,到了开春的时候,一冬天存储的土豆几乎都会发芽,哪有不发芽的,但也没见哪家哪户都扔了。大家都是用刨子将发芽的地方抠掉,用刀将发青的部分切了继续吃,也没见毒死人。
小时候见到的吃土豆毒死人的,其实不仅仅是土豆的毒性,还同时吃了跟土豆毒性正好相冲的食物才导致了悲剧的结果。
但实际上所谓的土豆和红薯脱毒指的是去除土豆和红薯块茎繁殖会导致病虫害急剧增加的方式。
李恪拿出来的那个土豆繁育手册里面就有,不得不说,国家牛逼!这些东西那个书库里面都有,这个书库里面储备的,都是干货!反正一些无用的书籍李恪是没见到,什么音乐之类的,他反正没找到。
而像是这种农业技术,各种农作物相关的技术方面的书籍是最多的,而且讲解的非常细致,从简单的到高深的都有。
就拿土豆脱毒来说,有最简单的,变温脱毒法,就是让土豆保持在40度温度的房间里面一定的时间,然后再降低到20度温度的房间里面一定的时间,通过这种温度变化来杀死土豆里面的几种病害。
另外一种就是通过芽尖脱毒方式,不过那玩意太高端,现在的大唐玩不出来。
但实际上,土豆不脱毒能种吗?能种!土豆不脱毒会造成减产,但实际上脱毒土豆比不脱毒的提升产量大约是30%到50%。
也就是不脱毒的亩产2000斤,脱毒的可以亩产3000斤。
问题是,你说2000斤在大唐是不是神器?!这还是神器啊!
李恪他们能玩的也就是变温脱毒法了。
“殿下,负责农业事项的几位大师傅说,他们准备将八成的土豆明年直接用来继续种植,剩下的二成按照殿下您所说的变温脱毒法,一共分成五十份进行分别脱毒,然后再对比种植,主要几位大师傅考虑他们是第一次操作,需要进行熟练的操作才行。”田蒙开口道。
“哦,这个想法不错,负责农业的大师傅是谁?”李恪有些好奇的问道。
第300章 汇总
“袁之望。”田蒙的嘴里吐出了一个名字。
听到这个名字,李恪微微顿了一下,这算是巧合吗“就按照他们说的做,这位袁大师是学农学的?”
“是的,袁大师的祖上据说是农家。”田蒙点了点头。
“不错,跟袁大师说,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就尽管提,我们这里提供任何他们想要做实验的田地,以及工具等等。”李恪开口道,“对了,你交代下去,在岭南道,剑南道,淮南道分别购买一部分土地,分别进行培育种植像是胡椒等香料作物。”
“是,殿下,我已经叫人交代吩咐下去了。这部分的香料习性在我们这里种不出来,所以我已经差人在岭南道购置相关土地了。”田蒙开口道。
“做的不错。”李恪满意的点了点头,属下就得有这种主观能动性才行,否则的话,都要李恪自己来交代,那李恪每天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了。
“汇报一下长安城的翻修进度。”李恪开口道。
“是殿下,目前长安城的翻修我们已经完成了六成,包括宫城在内的所有主要道路都已经完成了翻修,像是东西市等重要的坊市道路也都同样如此。”田蒙开口道,“可以说,目前我们已经宣布算是竣工了。”
“哦?这么快?”李恪有些惊讶。
“是的,殿下,因为剩下的四成目前是因为这些坊市的人口还没有居住满,所以都是一片田野,根本没有必要完成修路,等这部分区域有了百姓居住之后,再进行修路也可以,除此之外长安城的所有道路,排水渠等都已经完成了维修。”
“之所以速度这么快是因为殿下您临行之前交代,凡是有做工的百姓都不要拒绝,在殿下您离开的第二月,我们在长安城同时动工的百姓就已经超过了二万人!最巅峰的时候我们甚至达到了三万三千人,如此之多的人也是我们工程进度如此之快的原因。”田蒙解释了一下。
李恪恍惚了一下,怪不得古代的很多工程感觉效率其实不慢呢,在堆积工人的情况下,虽然工具原始,但是效率,还真不能说慢。
显然人多永远是力量大的,更重要的是,李恪这种人多跟徭役的人多是不一样的,做徭役,根本没有薪水不说,而且还都是免费的,甚至有时候徭役还需要自己准备食物。
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几个人会全力的干活,但是李恪这是直接掏钱雇佣的人,所以他们的效率比徭役的效率要高的多。
这也是为什么长安城的翻修工程城远比李恪想象当中的要快的多。
“花了多少钱?”李恪有些好奇。
“实际成本花费二百二十万贯。”田蒙给出了一个不高的数字,“主要是粮食,和人员月钱等方面的支出。”
“才二百二十多万贯?”李恪有些无语,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当初算上捐助的钱总计是七百三十多万贯吧?也就是说,李恪好像还倒赚四百多万贯?
烦死了,这钱怎么花不完呢?
“其实……”田蒙犹豫了一下。
“什么?”李恪有些奇怪的看着田蒙。
“其实这二百二十多万贯里面的人员月钱支出,几乎我们赚回来了九成还多,因为这些人大部分都会选择在我们的铁匠铺购买铁器,或者在我们的布行购买相关的粗麻布,细麻布,绢帛等衣物,等后期的食盐开始加入售卖之后,这些百姓花钱的部分就更多了。”田蒙快速道。
李恪:“……”
“我们的支出主要是哪些?”李恪有些无语,手里面钱太多也不好,赶紧花出去,都扔给百姓的手里面。
“主要的支出就是蜀王庄的建设,总计花费接近三百万贯,这部分的资金也都是花费到了那些流民以及周围百姓的月钱上面。除此之外就是用来大量的购买粮食进行存储,但实际上,这些钱里面有相当一部分还是会回流到我们手里面。”田蒙看李恪的眼神就像是看一个神仙。
因为现在李恪手里面的钱,真的……比国库都多!大唐国库都没李恪有钱。
李恪挠了挠头,这些钱里面肯定还没算他在西洲的盈利,但是西洲目前全靠他的粮票在内部运转,但实际上粮票也是钱,因为李恪的声场规模和物资在扩大啊!
手里面攥着如此恐怖的资金,李恪这会儿都觉得这钱不能让他老爹知道,如果让他老爹知道了,估计李世民下巴都能摔一地,要不……自己再多做几套一模一样的衣服?继续装穷?
这些钱想要花出去倒是不难,但是用来屯什么呢?
想来想去,似乎只有屯粮食一条路走,因为粮食在古代无论如何都是硬通货。
大唐贞观三四年连年天灾,大唐饿死许多人,但实际上大唐的总体粮食却一点都不缺,造成这种怪异的情况主要就是两种原因,一就是大唐的门阀世家囤积了大量的粮食,而大唐初立,国库存粮却不多,无法有效的赈灾。
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商业贸易萎靡有很大的关系,不仅仅世家门阀手里面有粮,因为遭灾的缘故,很多并没有遭灾地区的百姓就开始屯粮,他们手里面的粮食也不少,但是却不卖,也没有人买,这就导致国家调控失效。
因为商业萎靡,在武德年间天下收获的粮食在商人手里面的很少,就算是朝廷有心想要购买粮食赈灾都没地方买,总不能跟农户里面去一户一户的收,等收上来再运输,黄花菜都凉了。
这就是有用的粮食卖不到急需的地方,所以无法度过难关。
其实整个唐朝的中前期算整体粮食的话,真的是不缺粮,哪怕遭天灾都是如此,就是因为大唐的人口少,而大唐又是按照每户100亩分配田地,人均耕地多,算上遭灾的都足以养活天下百姓。
但是缺少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这就导致了粮食无法集中供给,然后遭灾地区惨到易子而食,未遭灾地区,百姓害怕出现灾难,囤积的粮食却很多有发霉的。
如果这笔钱用来在大唐各个道用来囤积粮食的话,那倒是一个好用处。不过李恪在沉思的是,囤积粮食,该怎么囤积,如何能做到百姓的利益最大化。
第301章 问题
“这样,今年年底的时候,对所有资金进行一个汇总,另外对跟那些小家族,小寒门,小氏族之类的联系今年的工作完成的怎么样?”李恪问到了最关键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挖门阀世家的根并不难,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只能说是永远的神!
门阀世家再牛逼,缺少了最基础的,可以掠夺的百姓作为基础之后,他们都是纸老虎。
“目前天下十道,我们大概已经完成了六成左右,基本各道各郡各州都已经联系了一部分,我们制作棉(木棉非棉花)麻绢帛丝绸的织布机,纺纱机已经给部分小家族都进行了试生产,而且听闻是跟殿下合作,他们都表示非常愿意。”田蒙开口道。
“不过我们还汇总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田蒙开口道。
“你说。”李恪坐直了自己的身子。
“就是我们在跟这些小家族联系并且签署合约的时候,通过商行内部传递回来的消息,有不少家族都反应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我们将这笔生意都接手了,那么可能会引起社会动荡,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以养蚕,卖蚕丝,种植各种麻类,木棉作物的百姓其实都是自产自销。”
“也就是他们的收益都是自己种植,然后自己纺纱,或者纺成为麻线,再织成绢帛,麻布等用来交税,贩卖,购买东西。”
“如果我们将这部分全部都替代了的话,那么这就意味着这部分百姓可能没有办法活下去了。”田蒙开口道。
李恪面色严肃的点了点头,他毕竟是一个现代人,对这个时代并不懂,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出现肯定会顶替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但是李恪原本想的是代替了大部分的门阀世家的织工等,现在看来,影响最大的反而有可能是这一批百姓。
所以这也是李恪为什么今年想出这个计划,但是没有直接执行的原因,他需要调查实际的情况才行。
如果市场是这样形成的话,那么意味着李恪能够收购的原材料就并不多。
那想要这么做,就只有一招了,依靠自己生产力提升的优势,先将门阀世家这部分的相关产业弄死。
怎么弄?这可不要太简单,根本不用动用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招。
想要弄死他们,就先分析门阀世家的实质产业占据的是哪部分。
他们占据的是中段部分,也就是说,他们负责生产,像是丝、麻、绵他们不生产,他们只购买原料,然后雇人生产最后出成品,尤其是高端的丝绸,也是如此。
李恪想到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一千多年后国内的光伏产业,是如何崛起,席卷世界,然后被欧美列强瓜分蚕食,再返回国内扩大内需,最后又再次席卷世界的过程,那可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商业史,李恪曾看过相关资料。
光伏产业,起步可源于隔壁卡特1979年的一次演讲,当时卡特说,这是整个国家最伟大的一次冒险,这话卡特没说错,但是却说错了国家。
1996年世界太阳能会议在津巴布韦召开,那个时候,光伏就进入了兔子的视野,因为那个时候兔子有7656万无电人口。这些人口集中在西北地区,远离电网,负荷小,分布广,如果由国家电网直接拉过去,那么耗资巨大,而光伏可以扭转这一切。
津巴布韦会议第二年,兔子开始实施光明工程,通过太阳能和风能,在西部建立起上千套独立的发电系统,解决了七百多个乡村的用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