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开局大军阀,扩兵百万 第122节
臃肿的队伍向北行进,与孙楚汇合于京城。
杨恺本人的汽车缓缓向前,看着这座闻名的古都,如今已经到了他的手上。
警卫营全副武装,严防左右,直接杀到了大总统府。
孙楚、商珍两位师长在门口迎接。
“星如,你可算来了。”
孙楚掩不住笑容,他的第二师整编数倍兵力,更是接手了直隶跟京城这两块地盘,笑容都压不住了。
“大总统呢?”
杨恺对曹大帅可是向往已久,一直没机会亲自见一见。
“并未为难曹大帅,看护在总统府,等你过来定夺。”
做的不错,孙楚与商珍两人的能力毋庸置疑,办事也有分寸。
“整编部队繁多,务必保证这群人为我所用,率先编纂成军,阿楚你来担任这第一军军长,此事你亲自处理,别人我不放心。”
“商师长负责整编京城防军,所有人全部更换为我西北军,各门严查进出,清扫城内溃兵,切记勿扰民众。”
“致电秦西府,运输大批粮食过来,直隶、京城逢变,务必迅速安置流民,命徐省长亲自督导此事,接管各省政令。”
杨恺一连串三个命令下达,待命令传达下去之后,这才带着自己的嫡系部队接管总统府。
进门以后,曹大帅端坐于会客大厅,大马金刀的坐在那,换上了一身大帅服。
他也是军旅出身,成王败寇而已,没什么可多说的。
“曹大哥?”
杨恺刚到门口,立马摆出笑脸。
“恺神交曹大哥已久,今日得见,了却了一桩心愿。”
曹大总统抬起眼皮,此人便是杨恺了?
他如今已经快六十岁,杨恺却才二十六七,相差三十岁。
自古英雄出少年,古人诚不欺我。
“杨巡阅使好手段,时机抓拿的也极有水平,我军败的不怨。我亦听说了,西北军入城军纪严明,与百姓秋毫不犯,有这样的强军在手,天下可得。”
杨恺呵呵一笑,
“大总统说笑了,这天下是大总统的天下,西北亦是大总统的部队。普天之下,谁敢不认大总统,我必讨伐之。”
杨恺了没有当大总统的想法,枪打出头鸟,这个位置不是那么好做的。
待鲁东地区稳定以后,天下大事还得跟张大帅商量呢。
在这之前,杨恺要尽可能稳住局势,蚕食所占的地牌。
此时此刻,充分体现了西北军的执行了,在各项命令的安排下,接管重要城池,扩编各自部队。
筛选兵力,遣送老少残兵,仿佛一台听令行事的机器,杂而不乱,维持着西北军该有的军纪底线。
过境不扰民,守城不坏得,
尤其是底层军官到来,迅速拉起各自的营连队伍,对各部洗脑,唤醒国人底层的血性与民族感。
杨恺组织的政委人物可忙坏了嘴,对整编部队开展思想教育,贯彻新的思想跟信仰。
我们打仗不是为了争夺地盘,是为了民族和平,为了民族自强不息。
第132章 杨大帅冠领天下,谁敢不从
地盘连成一片的好处是政令推行,坏处也是政令难行。
直隶府作为曹大总统的发家之地,许多人都是他的嫡系人物,不得不更换。
对于普通军阀而言,看到的是杨恺接管了大总统十万精锐部队。
张大帅接管了八万部队,两人实力跟地盘得到增长,成为北方最大的两个军阀。
曹大总统被看护起来,依旧是大总统,但是门可罗雀。
闻风而动的墙头草们,开始改换门楣,转头把香火烧到了张大帅跟杨大帅手上。
半月之后,拿下了鲁东地盘的张大帅,携带着奉军精锐,集结于津京等地,与杨恺分庭抗礼。
似乎还有新的想法。
张大帅正从四方接收消息,
“他妈了个巴子的,杨恺这小子真有手段,你瞧瞧,轻而易举的拿下四省地盘,控制京城。还有心思组织一线防守,用三个师的兵力顶在苏省、直隶一线,防着咱老张呢。”
“大帅,要不要趁机……”
趁机什么?
趁机与杨恺决战?
“我部疲惫,杨恺精锐尽在,其西北军进可攻退可守,此时交战得不偿失。”
能够拿下热河、津京、鲁东三省,他已经挺满足了,以奉军的实力,休整以后就是争夺中原的主力。
杨恺地盘大了,要发愁的事情也多了。
到时候联合南方各派系,共同夹击才是正路。
他老张跟杨恺拼的你死我活,还不让南方各省笑死。
一雪前耻,证明他老张的决策没错,杀进了关中,这天下尽可徐徐图之。
唯一没想到的是,南方各省没有牵扯住杨恺精力,反而让他吞下了大片地盘。
要知道杨恺在大江一线仅有两个师一个旅的精锐兵力,不足三万人。
南边四省督军可是有十几万人的兵马。
只能说大总统内部派系林立,太多人想看着吴秀才翻台。
“嗨嗨,不提了,这地盘大了,就得看胃口好不好。消化不良的时候,最难受了。”
老张就等着,等着杨恺出现不良反应,到了那时候亲自过来送药。
持续了五十天的战争结束,善后工作却成了最大的问题。
杨恺要消化这块肥肉,酌情安排人手,有些人能用,有些人不能用。
地方各城需要清扫,地方势力需要平定,正如张大帅而言,地盘大了,麻烦事儿也就多了。
一般军阀会继续巧立名目,拉拢地方,稳住局势。可以迅速的维持地方安定,有钱人还是有钱人,有权的还是有权。
杨恺不一样,他要彻底瓦解地方势力,让政务下达各县。
势必需要更多的人手,更多的精力,还有更多的杀意。
有人说一个县的人才,拉出来可以管理一个省。
譬如刘邦,打天下的人都是他身边人。
这纯属扯淡,真碰到了数个省的地盘,才会发觉治理地方的人捉襟见肘。ap.
不得不吹一下徐勇倡,这才是能够执掌政务的能人,拆东补西的能力极强,到达京城之后,让各项政务运作起来。
又推荐了一批实干人员,补上各省空缺。
安顿流民,稳定地方,落实政务,控制京城。
一口气吃个胖子,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一次杨恺敞开了肚子,不撑死就继续吃。
战争的风波逐步平定下来,瓜分地盘的动作也划分的清清楚楚。
但有一位却从云端跌落到了困境。
吴秀才从海上逃走,路过鲁东被拒绝凳岸,鲁东守军送了他一批物资,让他继续往南。
随后到大江附近,本以为回到鄂北、湘南就算是回到了自己地盘。
重整旗鼓再杀回北方就是了,他吴秀才没有因为一场败仗就一蹶不振。
可真实的情况与他预料的差距很大。
鄂北督军拒绝吴秀才入境,鄂北人民更是认为他屡次带来战争,一致要求吴秀才致电下野。
小弟们已经自成一派,自然不想平白多一个大哥出来,愿意给钱,但不愿意让他入境。
吴秀才还是有傲气的,宣称不下野,不入租界,要号召派系内各部,北上讨贼。
这可把几个小弟吓坏了,大家好不容易做到了一省督军,还没过几天安稳日子,可别折腾了。
有大江天险,北边打的再乱也不影响他们当土皇帝,自然不愿意支持吴秀才卷土重来。
笑面虎刚刚占领江州,正一心发展势力。
蔡成九在赣州玩的好好的,不愿意出兵。
鄂北、湘南则有自己的小九九,不愿意让吴秀才入境。
最后还是川蜀的杨三木,念及当初的恩情,请吴秀才到蜀郡,等待时机再东山再起。
见识了人情冷暖以后,吴秀才没办法,惹不起这几个成了气候的小弟,选择到川蜀避难。
上一篇:大秦:寡人嬴政,打造诸天仙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