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兴复汉室,从诛杀十常侍开始 第157节
不断推陈出新的菜品,现在已累积过百。
只是看菜单就让学子们看了个眼花缭乱。
考完试的学子们在雒阳尽兴游玩,彻底的放飞着自我。
而卢植与杨彪亲率官吏也开始了漫长的阅卷。
近千的学子,交上来的考卷足有万份。
对于他们这为数不多的几名官吏而言,这是一件极其繁重的差事。
卢植在没日没夜的熬了两天之后,心中产生了强烈的改制念头。
若这一次能够成功,以后朝廷取士必然会是这样的途径。
朝廷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选定几名官吏专司取士之事。
若来年还是让他率领太长这为数不多的几名吏员来做这件事情,卢植觉得自己一定会减寿,盯着那苍蝇大小的字没日没夜的看下来,他感觉自己的眼睛都快瞎了。
刘辩登基之后的这第三件大事,差点让朝中公卿和雒阳百姓忘记了现在是什么样的一个年月,这几日的雒阳,实在是太热闹了。
……
单父。
在时隔半个月之后,刘辩终于等来了心心念念的大考结果。
虽然考试的不是他,但他其实比那些士子更为紧张。
这是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一件大事。
他也不知道自己定的那些东西会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从夏至大考开始到现在,他那忐忑的心就没有稳下来过。
现在那份代表着结果的奏表,终于摆在了他的面前。
当他翻开那份奏表的刹那,感觉自己好像翻开了阎王的生死簿,分外的沉重。
他动作非常隐晦的深吸了口气,翻开奏表,并念了出来,“此次取士共有九百一二十名士子,自天下十三州远道而来。”
“九百一二十人,这个数量,远超朕的预估,朕以为能有一二百人就不错了。”
“谁说车马慢,消息闭塞,这消息不都挺灵通的嘛!”
堂上,刘辩现在的智囊团悉数在列。
贾诩笑说道:“此次朝廷取士推陈出新,不分身份,对于大部分的寒门士子而言,这是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他们怎能不动心呢?也就是臣如今已然坐在此处,要不然臣若得知这个消息,也一定会参加大考的。”
“你们是不是忘了,朕和朝廷现在的声誉,黑到简直都快能与周幽王并驾齐驱了。”刘辩说道,正是因为这个事情,他才对此次取士格外的担忧。
墙倒众人推啊。
朝廷与皇帝的名声太黑,对于那些士子而言,他们恐怕宁愿选择辅佐地方诸侯,也不愿意入朝为官吧?
荀攸直起身,拱手说道:“陛下,朝廷始终是朝廷。那些心思奸猾,有不臣之心的士子,会想着辅佐那些有不臣之心的诸侯,对抗朝廷。可那些忠贞之士,他们想的更多的应该是尽自己所能辅佐朝廷,扭转眼前局面。亦或者,隐士而居,专修学问。”
“而且,对于天下十三州而言,这一千多的士子……其实一点也不多。”
刘辩目光幽幽的看向了荀攸,扎心了啊老铁。
劳资当初下旨的时候,甚至连其他州都没有计算在内。
现在除了三辅河南尹和兖、并二州之外,其他诸州也有大量的士子赶来,这已经很不错了,这可都成数倍的超出他的预计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各郡县现在统计上来的缺额有三百六十六人,你们不妨大胆猜一猜,此次大考在乙上的士子有多少人?”刘辩转移话题说道。
他老担心自己再继续在那个问题上纠缠下去,会被这几位极其会说话的谋臣给气死。
我这个皇帝很实际的,从不考虑那些假大空的东西,你们就别再拿那些东西来中伤我了,真的伤不起的,刘辩内心幽幽一叹。
光怪陆离,魑魅魍魉横行的开局,能怪的了谁呢?
第122章 兵困东阳城
当皇帝开始卖弄嘚瑟起来的时候,一般都是好消息。
这几位善于察言观色的谋臣,对于这一现象早已了然于心。
“臣猜测应该在两百人上下。”陈琳自信满满的说道。
一千人取两百人,一点也不多。
以往朝廷以旧制取士,每年可都比这个数目要多。
荀彧紧随其后说道:“臣猜测应该不会超过百人。此番取士,除六艺外,其他四项对于士子而言,皆相对较为生疏。寒门士子尚且知道一些民事,世族出身的士子,恐怕只能靠猜。”
“至于律令,兵法,一千人中若是有十余位熟知,臣以为恐怕都已经是极限了。”
刘辩不禁赞叹道:“你可真是个大聪明,还真被你猜对了。在乙上之上的仅有三十六人,但这也大大出乎朕的预料了,朕甚是满意。”
直到这一刻,荀攸等人才意识到,皇帝对此次取士的要求到底有多低。
一千人有三十六人被评为乙上之上,竟然已经非常的满意了。
这让人实在是很难相信。
“在这三十六人中,毛玠善律令,国渊善民事,是被卢植所平定唯二甲等!”刘辩说道,“此二人如何安置,诸卿不妨议一议。”
唯二的两个甲等,且各有所长,自然不能草率的加官县令。
众人在计较一番之后,荀攸率先说道:“陛下,河南尹尚且空置,毛玠既善律令,或可加官河南尹,国渊善民事,便以河南丞,亦或者都尉加之。”
刘辩微微颔首,看向了其他人,“诸卿可还有其他建言?”
“陛下,河南尹主京都、特奉朝请,秩两千石,对于大考优者而言,臣以为有些高了。”荀彧说道,“或可以左冯翔,亦或者右扶风加之。或者,山阳郡守如今尚且空缺,山阳府衙诸丞、尉也尚无着落。”
荀彧的建议,刘辩相对还是比较赞成的。
新科士子加官河南尹,他也觉得有些高了。
上一任的河南尹可是朱儁。
按照这个流程下去,大考的榜首几乎就是一步登天了。
对于往后而言,这并非是一个好的开端。
“三辅与河南尹相比只是减了秩,其他的都没有什么改变,这个起点对于新科士子而言,还是有些高了。山阳郡倒是不错,济北郡新得,亦是百废待兴,不如便以此二人分别为这两地郡守。”刘辩在深思熟虑过后,对众臣说道。
“陛下圣明!”荀攸又率先表示赞同,并未自己之前的提议解释道,“国渊此人,臣略有耳闻,他乃是郑玄高足,深得郑大儒器重,且得其真传。”
“以此人为河南尹,可令天下士子看到朝廷对于天下贤良的重视。但对于新科士子而言,的的确确是臣考虑不周,这一步迈的确实是有些大了。”
竟然又是郑玄的弟子!
“看来郑大儒对于这个天下的贡献,真的很大。”刘辩唏嘘道。
他对这些大儒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多的反感,他只是不想在这个需要用刀子和拳头解决问题的时候,让这些名撒海内外的大儒参与政事。
“这……好像的确是。”荀攸说道。
考虑到皇帝对大儒们的态度,这话荀攸说的很勉强,不敢用一丝一毫的力。
“那就以国渊为山阳郡守,毛玠为济北郡守,赐金、帛各二百,择日赴任。”刘辩说道。
“唯!”
在确定了这两位魁首的归属之后,其他人该派遣何地,刘辩并没有过多插手。
由卢植牵头带领朝中公卿去商议解决。
若这些人都让刘辩挨个去分派,他这满头秀发,可能得秃。
他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只是刘辩定了一条规矩,那三十六人优先安置,剩下的空缺官吏才从被评为乙下的士子中补录,加半年考察期。
补录的自然应该区别于那些正儿八经考上的,以半年的期限去考察。
自夏至十数天前就开始忙碌的大考,到现在远远还不算结束。
可以说才是正儿八经的进入了后半段的忙碌。
选官,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搞定的事情。
刘辩的要求很细,故而朝廷也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安排了事。
他们需要核定士子的出身,籍贯等,然后根据他们在大考时擅长的科目进行分派。
为政、民事、兵法、律令这四科,算是颇为精准的划分了官吏的去向。
但对于刘辩而言,这事已经算是告一段落了。
他需要将目光重新放在战场上。
但在重新看向战场之前,他先一步看到了光着的……蔡文姬。
那是毗邻县衙的一处园林,与县衙仅仅间隔了一道围墙,通过县衙的后门,就可以直抵此地最为幽静的荷花池。
这个地方,也是财大气粗的梁王修建的。
刘辩每天用过晚膳后,都会在这里散散步。
吸一吸在这盛夏带着浓浓花香的新鲜空气,陶冶一下情操。
但,今天出意外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