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开局抢了陈圆圆

大明:开局抢了陈圆圆 第76节

推行新政,势必阻力重重。闫尔梅等人先各处宣传造势,找许多官员谈话吹风,一点点透露皇上要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意愿。

结果可想而知,绝大部分官员察觉到苗头,立即议论沸腾,持反对意见的人占了绝大多数。

但毕竟事情还没有拿到台面上来,官员们只能私下里互相串联,互相发牢骚,只有等推行新政的旨意正式下达之后,他们才会跳出来反对。

过了几天,李存明召见新任的礼部尚书钱秉镫,道:“朕最近总觉得朝中人才不够用,想要开恩科,此事就由钱尚书负责吧。既然是开恩科,那就不必拘泥于以往习惯,全国各地的读书人都可以参加,没必要举行乡试了,召集读书人们来到南京,礼部先组织考试,筛选出优秀人才来,朕再来举行殿试即可。”

科举考试三年举行一次,崇祯十六年已经举行过。皇帝特意下诏增加的考试,便叫做开恩科。

“为国选材,臣定当尽心竭力!”钱秉镫道。

开恩科的旨意发放到各省各府,读书人们踊跃报名,很快赶往南京。城中各个客栈住满了人,许多士子们只能在应天府高淳县、句容县等地暂且安身。

士子们聚在一起,自然免不了要对朝政进行点评。许多人捕风捉影,听说朝廷打算推行新政,便一知半解地议论起来。

王承恩派出东厂属员,四处打探消息,并不断汇报给李存明。

李存明对士子们的举动了如指掌,但他耐得住性子。距离恩科考试还有一段日子,他要继续等待,等着更多的读书人步入天罗地网之中。

偏偏太子朱慈烺不知从何处得到了皇上要推行新政的消息,也不知他怎么想的,竟然跑到武英殿当面劝谏。

“父皇,儿臣今日听了许多流言蜚语,说什么朝廷要推行新政,官绅要一体当差纳粮,外面议论汹汹,官绅们惶惶不安,前来赶考的士子们也吵嚷不休。敢问父皇,可有此事?”

李存明皱眉道:“你不在东宫读书,关心这种事作甚?”

朱慈烺跪下去,重重磕头,情绪激动道:“倘若没有此事,请父皇下旨澄清谣言,安抚官绅士子。倘若真有此事,儿臣奏请父皇收回成命,新政万万不可施行!”

李存明猛地睁大眼睛,疾言厉色道:“太子,朝政也是你能过问的吗?”

“父皇,儿臣是为了我大明朝江山社稷考虑,并非要干涉过问朝政。自开国以来,读书人便是我朝立国之本,官绅士子们便是我朝的股肱臂膀,如果失去了他们的支持,国将不国!”

李存明怒不可遏,脸上肌肉抖动着,千算万算,没算到第一个跳出来发对新政的人竟然是太子,他的愤怒可想而知。

“说,是谁教给你这些话的,是不是陈贞慧?给朕从实说来!”李存明拍着龙案吼道。

内阁被架空之后,李存明念在陈贞慧是个有学识的年轻俊杰,命他到东宫给太子当老师。陈贞慧此人与东林党瓜葛太深,李存明有理由怀疑他。

朱慈烺固执道:“并非太傅教导儿臣这般说的,是圣人教的!圣人有言,天下人分为君子大人和小人两类,读书人便是君子之流,儿臣想治国理政最应该笼络住君子大人……”

“混账,你懂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大人?黄口小儿,读了些腐朽不堪的书,脑子也变得昏聩糊涂了!朕在宁陵时苦口婆心与你说了那么多,你听进去一言半语没有?”

“朕看你被东林党人忽悠蒙骗不轻,跪着吧,好好反省!”

李存明气得不轻,不再理会太子,当即离开武英殿,眼不见心不烦。

气冲冲来到坤宁宫,把周皇后吓了一跳。周皇后急忙问道:“陛下,您脸色很差,谁惹你生气了?”

“还不是你的好儿子朱慈烺!”李存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呼呼喘着气,又将来龙去脉说了。

周皇后默然无语,转身走了。半晌之后,她穿着盛装朝服,郑重其事跪下去道:“臣妾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李存明不解道:“朕都快被气死了,喜从何来?”

“陛下,太子主动关心朝政,懂得直言进谏,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吗?这说明太子长大了,知道为君父分忧了,总比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强多啦!只是他见识不深,理解不了陛下的雄才大略,陛下多加教导指点即可,何必怄气呢?”

李存明搀扶起皇后,无奈笑道:“你啊,越来越像唐太宗的长孙皇后了。好吧,你是贤淑皇后,朱慈烺是贤明太子,朕是昏君,行了吧?”

周皇后噗嗤笑道:“臣妾可不敢说陛下是昏君,人家圆圆妹子才敢说呢!”

晚间在坤宁宫用膳,周皇后侍寝。一番天崩地裂的温存缠绵之后,二人躺在床上,李存明怀抱着皇后沉思,一只手犹自在她丰满窈窕的身上游走。

“陛下,陛下……”周皇后娇呼几声,双手搂住李存明的脖子道,“陛下还是在想着太子的事情吗?跟臣妾交流一番,臣妾明天就去找太子谈心。”

李存明笑道:“朕已经在跟你交流了,手语交流!”

“手语交流?”周皇后一头雾水,随即反应过来,脸色更加红艳娇羞,“陛下,您好坏……”

李存明继续抚摸着皇后,幽幽道:“再这么下去,太子这个号怕是要废了。皇后啊,我想还是让太子出去历练,让他看一看民间疾苦。朕想好了,不能再让太子待在南京受迂腐读书人的影响,派他去开封。”

周皇后道:“去开封也好,周遇吉将军忠心不二,且有勇有谋,是个帅才,让太子跟着周将军,必然所获匪浅!太子读了许多书,也该去军中历练,能文能武方能治国安邦。”

“你竟然舍得让太子去吃苦,朕心甚慰!”李存明大笑,随即掀起被子蒙住两人,“皇后,咱们再练一个小号呗!”

……

第二天,李存明派几个锦衣卫护送太子离开南京城,去往开封,并下旨严厉斥责了陈贞慧。

任七见皇上心情还是不太好,道:“陛下,臣虽然愚笨,但也看得出来,南京城里风风雨雨,最近要有大事发生了。臣只恨自己已是个残废之人,不能为陛下分忧。”

李存明回头盯着任七,突然笑了:“朕因为太子气昏了头,差点忘记一桩大事!任七,你当初跟朕说过,你父亲死在贪官污吏的手里,你恨死了贪官们,是不是?”

“岂止恨死他们,臣巴不得杀光全天下的贪官污吏!哎,我大明朝再出一个包青天,再出一个海青天该多好啊!”

“包拯、海瑞早已死了,求人不如求己。”李存明突然沉下脸,一字一顿道,“任七,朕要派你去嘉兴府,在嘉兴府率先推行新政。此举会引起嘉兴府当地官绅的反抗,被口诛笔伐自不必说,甚至会有性命危险,你敢去吗?”

“只要能诛杀贪官污吏,能惩治不法士绅,就算刀山火海,臣也不惧!”

任七挺起胸膛慨然道,而后皱起眉头:“只是臣大字不识,如何能治理得了一个地方州府呢?”

“不识字不要紧,心存国家,便能勇往直前智计百出,朕看重你小子的便是鬼主意多。朕也会替你安排妥当,给你派助手的。”

“既然如此,我任七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哪怕再断一只手腕,臣也要在嘉兴府把新政推行下去!”任七道。

“好样的!”李存明赞赏一句,从桌上拿起一个铁皮盒子来,递给任七道,“这个盒子上了锁,有两把钥匙,一把由你保管,一把在朕手里。”

“你去了嘉兴府之后,但凡写信或上奏折,就装在铁皮盒子里,只有咱们君臣二人才能开启。任七,朕为了你,特意设置了密折制度,你该明白此中深意了吧?”

任七噗通跪下去,感激涕零道:“臣此生鞍前马后追随皇上,无怨无悔!”

第113章 断腕钦差,嘉兴这个地方情况复杂

东晋以来,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之后,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越了北方。到了明朝,江南成为了国内最为富庶之地。

明朝的江南,指的是南直隶和浙江的八个府,分别是应天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

嘉兴名列八大府之一,其繁华景象不言而喻。但最近嘉兴府颇不平静,先是嘉兴、秀水、嘉善三县发生了争田事件,其次便是各县都有奴变。

所谓的争田事件,是三县在疆域划分上有争议,因为各县赋税政策有所不同,导致拥有广袤田地的士绅们明争暗斗。

争田事件,从万历朝就开始了,延绵数十年,仍旧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期间发生过多起高门大户私斗之乱,死了不少人。

嘉兴、秀水两县同城,同为嘉兴府倚郭县。明朝惯例,一府府衙所在的县城,称为倚郭县。

这一天下午,嘉兴府热闹非凡。嘉兴府知府刘瑄,带领府衙大小官吏,会同嘉兴、秀水两县县令,在城外排开仪仗,迎接钦差大人。

远远的,见到钦差带领的队伍来了,官员们急忙跪下去,匍匐在泥土里。

队伍来到眼前,众官员们大吃一惊,钦差的排场太大了。除去仪仗队、护卫队之外,竟然还有一百个锦衣卫、一百个西厂太监,以及两千京营兵卒。

钦差大人没有坐轿子,而是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年纪很轻,身穿御赐的麒麟纹袍服。

等宣读了圣旨,官员们更加惶恐不安,钦差头衔太多,又是锦衣卫同知,又是监察院御史,最显贵的头衔是通政大臣。

通政大臣乃是皇帝陛下的心腹亲近之人,自从内阁成为摆设之后,通政大臣没有宰辅之名,却有宰辅之权威。

可眼前的钦差大人,未免太年轻了吧?此人有何来头?

更惊悚的是,眼尖的官员们已经发现,钦差大人的左腕断了,他竟然是个残废之人!

“老百姓们都说,大明朝的文武官员官服上绣着飞禽走兽,当官的就是衣冠禽兽。呵,我任七也有今天,以前都是我给禽兽们下跪,今天终于让禽兽跪了一地!”

任七坐在马背上,扬着眉头,一开口就让官员们如鲠在喉,极为难堪。

知府刘瑄道:“钦差大人当真幽默!下官嘉兴府知府刘瑄,拜见大人!”

“你就是刘瑄?”任七撇撇嘴,突然喝道,“刘知府,你可知罪?”

“下官惶恐,不知犯了何罪?”

“嘉兴府最近多处发生奴变,你为何不上报朝廷?要不是张国维尚书陈奏,皇上至今还受你欺瞒!”

刘瑄此人庸碌胆小,贪污腐败。南明时期,他受到隆武帝朱聿键的重用。可清兵入城,第一个跪着迎接,在沙里整整跪了一天。

清兵主将博洛都看不下去了,说:“你在前朝做这么大的官,我不便用你,速去。”刘瑄的政治生涯宣告结束,一气之下很快病死。

刘瑄是官场老油条,厚着脸皮道:“回禀钦差大人,奴变之事不足为虑,下官已有安排,很快就能平息下去,故而没有上报朝廷,免得皇上担忧。”

“呦呵,你倒是个为君父分忧的忠臣!”任七讥嘲一句,不再纠缠此事,冷然道,“方才已经宣读过圣旨,本钦差来到嘉兴府,是为了推行新政,尔等要好生配合。”

“下官明白!”刘瑄答道,继而迎接钦差入城,并安排酒席接风洗尘。

……

钦差到了嘉兴府,并要推行新政的消息很快传播出去。城里的官绅们坐不住了,私下里串通一气,秘密前来找刘瑄商议对策。

嘉兴府有两大家族,一是郑家,一是查家。这两家手眼通天,财大气粗,嘉兴府的田地大半都在他们手中。

新政一旦施行,他们首当其冲受损最大,故而坐不住了。

郑家老太爷道:“知府大人,皇上把嘉兴府当作试点地区,用来推行新政。而新政得罪的是天下官绅士子,如果在嘉兴府施行成功,刘知府不怕被读书人的唾沫星子给淹死吗?”

刘瑄摊手道:“郑老太爷,你少来挤兑本官!煌煌圣谕在此,本官能有什么法子?说句难听的,钦差大人要从你们这些大家族、大乡绅嘴里掏食,该着急的是你们,本官大可以站在干岸上瞧热闹。”

“刘知府,此言差矣,难道你在老家没有田地吗?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断的是读书人的活路,挖的是官绅们的墙角,咱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查家族长道。

刘瑄冷笑,郑老太爷从袖子里拿出几张银票来,道:“刘知府,这是五万两银子,还请笑纳。”

“这种时候,本官怎么还能收你们的银子?”刘瑄拒绝。

“知府大人,我等并非要让你赤膊上阵与钦差争斗,只是请你暗中行些方便罢了。我们也明白,自个儿的屁股自个儿擦,绝不连累你!”

刘瑄这才收了银票,笑道:“本官提醒一句,硬碰硬的念头趁早打消,别上赶着找死。不过据本官观察,这个钦差大人胸无点墨,是个大老粗,明的不行来暗的,他肯定招架不住。”

郑老爷子哈哈大笑:“其实我们已经摸清楚任七的老底了,他就是个匪民。我已经定好了计策,一是要让嘉兴府的官绅们联合起来,争田一事暂且消停了吧;二是要煽动读书人抵制新政,制造舆论,让钦差在此地步履维艰名声扫地;三是……嗯,第三条计策,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说为好。”

“你真是个老狐狸!”刘瑄大笑。

首节 上一节 76/2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签到在亮剑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